無線傳感網
無線傳感網絡技術是典型的具有交叉學科性質的軍民兩用戰略高技術,可以廣泛應用于GF軍事、國家安全、環境科學、交通管理、災害預測、醫療衛生、制造業、城市信息化建設等領域。無線傳感器網絡(WSNs)是由許許多多功能相同或不同的無線傳感器節點組成,每一個傳感器節點由數據采集模塊(傳感器、A/D轉換器)、數據處理和控制模塊(微處理器、存儲器)、通信模塊(無線收發器)和供電模塊(電池、DC/AC能量轉換器)等組成。近期微電子機械加工(MEMS)技術的發展為傳感器的微型化提供了可能,微處理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傳感器的智能化,通過MEMS技術和射頻(RF)通信技術的融合促進了無線傳感器及其網絡的誕生。傳統的傳感器正逐步實現微型化、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正經歷著一個從傳統傳感器(Dumb Sensor)→智能傳感器(Smart Sensor)→嵌入式Web傳感器(Embedded Web Sensor)的內涵不斷豐富的發展過程。
國際上比較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無線傳感網絡實用和研發項目有遙控戰場傳感器系統(Remote Battlefield Sensor System,簡稱 REMBASS --倫巴斯)、網絡中心戰(NCW)及靈巧傳感器網絡(SSW))、智能塵(smart dust)、Intel?Mote、Smart -Its項目、SensIT、SeaWeb、行為習性監控(Habitat Monitoring)項目、英國國家網格等。尤其是今年最新試制成功的低成本美軍“狼群”地面無線傳感器網絡標志著電子戰領域技戰術的最新突破。俄亥俄州正在開發“沙地直線”(A Line intheSand)無線傳感器網絡系統。這個系統能夠散射電子絆網(tripwires)到任何地方,以偵測運動的高金屬含量目標。民用方面,美日等發達國家在對該技術不斷研發的基礎上在多領域進行了應用。
英特爾與加利福尼亞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正領導著微塵技術的研究工作。他們成功創建了瓶蓋大小的全功能傳感器,可以執行計算、檢測與通信等功能。2002年,英特爾研究實驗室研究人員將處方藥瓶大小的32個傳感器連進互聯網,以讀出緬因州“大鴨島”上的氣候,評價一種海燕巢的條件。而2003年第二季度,他們換用150個安有D型微型電池的第二代傳感器,來評估這些鳥巢的條件。他們的目的是讓世界各國研究人員實現無入侵式及無破壞式的、對敏感野生動物及其棲居地的監測。該公司開發出了用于家庭護理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系統。根據演示,試制系統通過在鞋、家具,以及家用電器中嵌入半導體傳感器,幫助老年人、阿爾茨海默氏病患者,以及殘障人士的家庭生活。該系統利用無線通信將各傳感器聯網,可高效傳遞必要的信息,從而方便病人接受護理,還可以減輕護理人員的負擔。該無線傳感器網絡系統是英特爾公司在阿爾茨海默氏病患者家庭的合作下,歷時一年研究完成的,2004年下半年開始試用。
日立制作所與YRP泛在網絡化研究所2004年11月24日宣布開發出了全球體積最小的傳感器網絡終端。該終端為安裝電池的有源無線終端,可以搭載溫度、亮度、紅外線、加速度等各種傳感器。設想應用于大樓與家庭的無線傳感器以及安全管理方面。
三菱電機日前開發成功了一種設想用于傳感器網絡的小型低耗電無線模塊。能夠使用特定小功率無線構筑對等(Ad-hoc)網絡。目標是取代目前利用專線構筑的家用安全網絡,計劃2005年~2006年達到實用水平。具體而言,與紅外線傳感器配合,檢測是否有人、與加速度傳感器配合,檢測窗玻璃和家具的振動、與磁傳感器配合,檢測門的開關,等等。
相關文章
傳感器如何監控橋梁以保證安全
橋梁對我們的基礎設施至關重要,需要定期維護,以確保汽車、卡車、軌道和經常通過橋梁的人的安全。許多橋梁已經使用了50年甚至更久,每天都有市民在結構缺陷的橋梁上行走。IEEE資深成員ClintAndrews說:“橋梁的結構健康監測...
智慧城市建設步伐加快 傳感器產業機遇與挑戰并存
智慧城市的出現是基于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隨后引發了智慧城市建設的熱潮。2012年,我國就已經開始了智慧城市的試點工作。2014年時政府正式印發了《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計劃到2020年建...
超聲波傳感器的應用分析
眼下,國外許多汽車制造商和技術公司都在測試具備完全自動駕駛功能的自動駕駛汽車。日產、通用汽車甚至表示,到2020年,他們將在道路上試運行自動駕駛汽車,這兩種自動駕駛汽車以及結合了駕駛員輔助技術的人類駕駛汽車,都要廣泛使用傳...
3D成像與傳感技術將在消費類市場迎來爆發
“除了傳統的醫療和工業市場,3D成像與傳感技術已經準備好進軍消費類和汽車市場,”YoleDéveloppement成像業務部負責人PierreCambou說。這家“超越摩爾”市場研究和戰略咨詢公司預計3D成像與傳感市場將從...
工業物聯網傳感器如何改善制造業
2018年第四季度,制造業為美國經濟貢獻了2.38萬億美元,雇傭了1200多萬工人,占當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1.4%。盡管所有媒體都對制造業地位的下降感到擔憂,但由于關鍵技術的進步,該行業近年來蓬勃發展。而工業物聯網(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