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商圈今年智能化
記者從昨天召開的2011全市工業經濟分析會議了解到,去年杭州市100家大企業的銷售產值占了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一半以上,達到51%。
去年前11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4.86%
去年,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和銷售產值分別達到12230.3億元和12062.2億元,同比增長20.5%和20.2%。
在經濟形勢比較復雜的2011年,杭州的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統計顯示,列入年銷售產值2000萬元以上的規上工業企 業共有5571家,企業戶均資產1.91億元,戶均總產值和銷售產值都超過了2億元,較2010年有大幅增長。
前11月,規上工業企業利潤達到692.11億元,增長了14.86%,員工勞動生產率達到19.8萬元/人,比2010年末增加了3.1萬元/人,同時,經信委的數據顯示,從業人員人均勞動報酬為3.74萬元,較上年同期凈增加5200元/人。
不過,企業規模擴大的同時,用電量也在增加,全年消費電力399.5998萬千瓦時,同比增長了9.7%。
從前11月的統計數據看,杭州規上工業銷售產值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排名第四,在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二。
百家大企業銷售產值占半壁江山
去年,杭州的大企業大集團發展得很快,尤其是重點監測的100家工業大企業大集團資產總額達到5623.2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達到7150億元,增長了24%,預計完成銷售產值6150億元,這一數據占全市規上工業銷售產值的51%。
市經信委預計,全年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的大企業大集團達到14家,比上年增加3家。
2011年中國企業500強、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杭州企業分別占了22家、30家和58家。
企業虧損總額上升65.2%
用工成本高、出口萎縮、需求下降、產能過剩,這些去年遇到的經濟問題,今年仍然擺在面前。
2011年杭州市工業經濟雖然取得一定的成績,但總體分析,增幅已呈逐月回落的態勢,歸納為“四回落、一上升”:規上工業企業銷售、利潤、企業家信心指數、企業景氣指數出現回落趨勢,規上工業企業虧損數和虧損額都有較大幅度上升。比如去年前11月規上工業企業虧損總額達45.56億元,大幅上升65.2%。
市經信委分析,今年,原油、鉛、貴金屬價格繼續上漲,企業用工成本仍將走高。此外,去年在歐美市場消費能力下降、歐盟債務危機影響下,出口受到影響,阿里巴巴的出口指數顯示,從去年8月起工業企業的訂單逐月下滑。
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發展已經落后,杭州市高新技術產業規模為廣州一半,與深圳、南京、成都、無錫、蘇州等地占工業50%以上的[FS:PAGE]比重相比,差距較大。
下城區推進“智能武林”
上座率、打折信息發到手機上
昨天的會議提出了2012年工業發展的初步目標:規上工業銷售產值同比增加12%、高新技術產業銷售產值占規上工業銷售產值比重達28%。
另外,杭州將在培育重點產業、加快轉型升級、重點項目加大創新、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節能降耗等方面達成今年的工業發展目標。
會議上,11個區、縣(市)也分別報告了工業經濟發展的現狀和今年的發展目標。
杭州經濟開發區介紹,目前,已有杭州電纜、莊盛家具、三花汽零等10家企業正在啟動上市,今年,管委會將進一步完善企業上市扶持激勵機制,推動這些企業上市。
蕭山區工業企業較多,許多都是家族企業,因此,今年蕭山區除了培育扶持特色企業外,還要加強企業家的培訓,提升企業家發展理念,同時,開展“常青藤”工程,加強對“富二代”的培育力度,提升企業接班人整體素質。
下城區則要推進“智能武林”等重點項目的建設,“智能武林”將改變大家逛街的傳統習慣。“智能武林”全稱智能武林商圈項目,說得簡單點,就是把區域里的所有信息收集起來,建立起一個信息平臺,然后通過網絡、手機,把各種信息發送給有需要的人們,這些信息包括停車位,餐飲店的上座率,商場的打折活動等。
智能武林也是下城區推動電子商務、信息軟件產業的一大利器。除了提供信息,這個信息平臺還會記錄下你日常的瀏覽記錄,分析使用者的喜好,然后有針對性地發送信息。進一步完善后,信息平臺還將提供一個交流、娛樂的空間。另外,智能系統還會逐步開通手機支付功能,今后去逛街甚至可以不帶錢包了。
相關文章
專訪安心加云聯周鵬:推動地產智能化發展,驅動行業升級革新
2021年9月29日,由高科技行業門戶OFweek維科網主辦,OFweek物聯網承辦「OFweek2021(第六屆)物聯網產業大會”暨“維科杯·物聯網行業年度評選頒獎典禮”」在深圳會展中心成功舉辦,大會上,安心加云聯營銷總監周...
智能化物流提質增效強化“肌肉”,李寧華東智慧物流中心啟用
近年來,李寧公司一直積極推動創新技術的應用和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通過對自身物流系統的全方位智能升級,運用智能技術打造智慧零售型的物流管理平臺,完善集團整體物流倉網布局。
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制造業駛入創新“高速路”
近年來,江西省豐城市大力實施智能制造優先發展戰略,積極引導企業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助力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圖為豐城市某公司車間內的機器手臂在自動作業。周亮攝(人民圖片)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礎。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