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跨國巨頭IBM敗北 國企大勝
智慧城市的發展現狀
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物聯網、傳感網,涉及到智能樓宇、智能家居、路網監控、智能醫院、城市生命線管理、食品藥品管理、票證管理、家庭護理、個人健康與數字生活等諸多領域,把握新一輪科技創新革命和信息產業浪潮的重大機遇,充分發揮信息通信(ICT)產業發達、RFID相關技術領先、電信業務及信息化基礎設施優良等優勢,通過建設ICT基礎設施、認證、安全等平臺和示范工程,加快產業關鍵技術攻關,構建城市發展的智慧環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過濾處理的新的生活、產業發展、社會管理等模式,面向未來構建全新的城市形態。
“發展智慧城市需要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要防止一哄而起、急于求成。”辜勝阻認為,當前我國建設“智慧城市”有一定的基礎,但仍然存在缺乏統一規劃、缺乏相應技術標準和法律規范、受制于技術和資金瓶頸、缺乏堅實的產業基礎和充分的人才支持等諸多問題。
在“智慧城市”角逐中,中國企業贏了第一局。過去一年多時間里,深圳貝爾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爾信”)先后跟天津、南昌、株洲、昆山等近10個城市簽了幾億元的合作協議,部分城市在今年初已經進入執行階段。
“我們確實是趕上好機遇了。”貝爾信董事長鄭長春6月2日告訴筆者:“貝爾信得以迅速跑馬圈地的背景,是一輪席卷全國的"智慧城市"熱。”
民建中央副主席、經濟學家辜勝阻認為,“十二五”時期,“智慧城市”是繼“數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級形態,建設“智慧城市”是經濟增長“倍增器”和發展方式的“轉換器”。
不過,他也為地方政府的一擁而上感到擔憂:“目前,我國已經有上百個地區提出建設"智慧城市",28個省市將物聯網作為產業發展重點,80%以上城市將物聯網列為主導產業,出現了過熱的苗頭。”
部委點名:警惕“智慧地球”陷阱
在工信部點名之前,中科院幾位院士曾聯名上書國務院,呼吁“國家命脈的系統不能由外企掌握”,這是其后國內對IBM“智慧地球”項目發生連鎖反應的導火索。
鄭長春沒料到,現在各地市長看到貝爾信版本的“智慧城市”,反響會如此強烈,“都是跟市長談,"智慧城市"是個戰略,必須要市長這一級才能拍板。”
在很大程度上,鄭長春應該感謝IBM,正是后者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原始版本:“智慧地球”戰略。“智慧地球”戰略誕生于2009年1月28日。當天,IBM的CEO彭明盛向美國總統奧巴馬拋出這一概念。
彭明盛將該戰略定義為:將感應[FS:PAGE]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建筑、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將物與物通過互聯網相聯,然后通過超級計算機和云計算將其整合,實現社會與物理世界融合。
不久,IBM開始在中國廣泛推廣“智慧地球”概念,游說各級政府采用。
作為“智慧地球”的載體,“智慧城市”概念很快在中國四處開花,IBM相繼和昆明、南京等多個城市達成了合作意向。
有資料顯示,過去一年間,IBM在中國的“智慧地球”已中標多個重大項目工程。譬如,沈陽、南京、廣州、深圳等國內“智慧城市”的建設。此外,IBM還在濟南等地設立了專門的項目團隊。
“IBM提出來"智慧地球",說物聯網就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把它發展成物和物之間的信息化,這個我們是完全贊成的。但是,我們買了它的設備,它在萬里之外就可以知道你設備運轉的狀況,實際上掌握你的機密。”在5月23日的一個論壇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毅中指出。
“最典型是前年微軟的黑屏事件,它借口說別人用它的盜版軟件,就對所有用它軟件的計算機黑屏45分鐘。我們的計算機大量采用微軟的軟件,硬件又是英特爾的,還有什么秘密可保證?”李毅中說,“西方提出新的理念本身是正確的,但我們也要提高警惕。”
這并不是李毅中第一次對“智慧地球”提出警示。早在一年前,時任工信部部長的李毅中在2010年4月經貿形勢報告會上就首次明確提出,要警惕“智慧地球”的概念炒作以及可能導致的國家信息戰略安全。
本報記者從獨家渠道獲悉,在工信部點名之前,中科院幾位院士曾聯名上書國務院,呼吁“國家命脈的系統不能由外企掌握”,這是其后國內對IBM“智慧地球”項目發生連鎖反應的導火索。
作為國家信息安全建設的重要參與單位,工信部的“炮轟”,讓IBM在國內推進“智慧地球”項目時受到了很大阻力。隨著今年IBM“賄賂門”事發而宣告失效,“智慧地球”在中國更是成了一個燙手山芋。
搶抓時機:本土企業暫時領先
“IBM的報價太高,在實際競標中很難競爭過本土企業。”神州數碼“數字城市”本部高級經理張洛告訴筆者,“本土企業有成本優勢,決策流程短,合作方式也十分靈活。”
筆者了解到,IBM此前與各城市簽訂的協議多為備忘錄,實質上推進的工程屈指可數。IBM的網站資料也顯示,IBM已經和國內20多家城市有過接觸,但絕大部分項目沒有后續進展的公開消息。
大部分正在興建“智慧城市”的中標廠商,從公開信息中無法獲悉名單。
實際上,國內廠商更容易獲得[FS:PAGE]地方政府的支持。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