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屆微縮智能車競賽現場見聞
在越來越擁堵的城市生活中,開車已經成了一件很累的事情。一方面,駕駛員需要時刻集中注意力控制車輛的前進速度,既要擔心是否堵住后面的車,又要保證不能追到前面的車;另一方面,堵車造成的油耗過高、空氣污染、噪音污染等,也讓不少駕駛員和市民苦不堪言。試想一下,如果在上下班高峰期遭遇堵車,卻可以在駕駛艙內毫不緊張的享受邊喝咖啡邊看報紙的移動辦公生活,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情形?
“這并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正在變成可能。”從日前在重慶舉行的全國首屆微縮智能車競賽上,記者得到了一個好消息,目前眾多汽車行業專家正加快研究無人駕駛、自動泊車等智能技術,并已開始進入真車試驗,預計2012年將會有智能車走進現實生活。
記者在微縮智能車比賽現場看到,一輛輛無人駕駛操作的縮微智能車樣式新穎、顏色各異、造型奇特,比賽還未開始就引來了一大批車迷的追捧。在65平方米的仿真城市道路上,設置有單行道、雙行道、直道、彎道、高架橋、十字路口、丁字路口、紅綠燈、轉彎標識、障礙物等現實駕車中會遇到的各種情況。“如此復雜的路況,老師傅也會顯得很緊張。”現場參觀的不少車迷感嘆道。一聲哨響后,智能車如真人駕駛一樣穿梭在仿真的城市道路上,靈活自如地表演著上坡、拐彎、換道、泊車,參賽的隊伍將各自的縮微智能車放上道路,七八輛縮微智能車自動啟動行駛起來。紅燈亮了,行駛到路口的縮微智能車立即停車;綠燈亮起時,它又重新起步前進,整個反應不到兩秒,比不少新手開車還要熟練。突然,前方出現了交通管制的錐形筒,只見一輛紅色的縮微智能車靈巧地向右變道避讓開了;經過一座高架橋時,一輛縮微智能車與旁邊的護欄發生擦刮,但緊隨其后的紅色車穩穩地停在后面,并沒有一頭撞上,靈活自如的表現贏得了陣陣歡呼。
現場的精彩不斷引來喝彩,而令記者印象更深刻的,還是這些智能車自動靈活駕駛之外的鮮明“個性”。比如,重慶科學技術研究院信息與自動化研究所的3輛縮微智能車在比賽中雖然都完成了任務,但遇到相同的障礙時卻做出了不同的反應。其中,一號車會提前減速,慢慢地停在障礙物前,二號車卻在中間還突然加速,快到時突然猛踩剎車停住,三號車則提前變道繞開了障礙物。一位工程師現場解釋說,這是因為編寫了不同的應對程序,目前該項技術已經研究到第5個版本,每輛車也和實際生活中的駕駛員一樣有不同的駕駛習慣,這也是為了更[FS:PAGE]好地將智能技術運用到真車上做準備。
“無人駕駛智能技術很快就會出現在老百姓的真實生活中。”負責組織比賽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無人駕駛智能技術的堵車輔助技術、自動泊車技術、自動取車技術,以及以路口輔助裝置和車輛防碰撞系統為主的預判危險發生技術等,都已進入真車試驗階段。他說,舉辦這樣的智能車比賽,旨在推動智能技術的研究和開發速度,讓國產智能車進入百姓家庭的夢想早日實現。
據悉,此次競賽由重慶科學技術研究院承辦,吸引了來自清華大學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14支代表隊同臺競技。
相關文章
基于GSM的智能車牌防盜報警裝置的設計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中汽車的數量劇增,從而帶動了很多相關行業的發展,然而很多的不法分子也打起了偷盜車牌的主意,用來敲詐車主,這讓車主很是頭疼,也嚴重地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發展。
智能車載儀表系統結構及硬件設計
隨著高性能電子顯示技術的發展,汽車儀表電子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國內外已開發出了多功能全電子顯示儀表、平視顯示儀表、汽車導航系統、行車記錄儀等高技術產品。
基于CAN總線的智能車的設計與實現
控制器局域網絡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德國BOSCH公司為解決現代汽車中眾多電子設備之間的數據交換而開發的一種串行數據通信協議,它具有高可靠性和良好的錯誤檢測能力。汽車上主要有高速(500 k...
智能車載設備或成道路安全隱患
在美國每年有3000多人因分心駕駛而意外死亡,這個數字占交通死亡事故人視點10%。這還不包括因開車擺弄手機和瀏覽導航系統而喪生的人數。但這并不要緊。政府稱正在通過“終極解決方案”來遏制開車時使用移動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