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電網在線評出2011年智能電網十大新聞
2011年過去了,作為國家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中國智能電網建設碩果累累:風光儲輸工程竣工、世界首條商業運營特高壓交流輸電擴建工程投產、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建成投運、電網主輔分離……,使我國電力邁向了一個新的臺階。這樣輝煌的成果離不開每一位為智能電網發展做出過貢獻的人們!為此,中國智能電網在線對過去的一年間中國智能電網發生的重大新聞加以總結,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評出2011年中國智能電網十大新聞以回饋網友。
在此,小編謹代表中國智能電網在線,祝福各位辛勤奮斗在電力行業每一個崗位的朋友們,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TOP 1 世界首條商業運營的特高壓交流輸電擴建工程投產
12月16日由國家電網公司承建的世界上運行電壓最高、輸電能力最強、技術最先進的交流輸電工程——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的擴建工程16日正式投運。
據介紹,該工程投運將使華中地區電力的輸入通道容量大幅增至500萬千瓦,每日可輸送電量1.2億千瓦時,相當于運輸標準煤近6萬噸,可大緩解冬夏用電高峰期間華中電網的供需緊張局面。
這條輸電線路北起山西晉東南,經河南南陽,南至湖北荊門,全長640公里,是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制造和建設的首個特高壓輸電工程,于2009年1月6日建成投運,再經今年擴建使容量翻番。
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在投運儀式上說,該示范擴建工程順利通過驗收并正式投運,進一步驗證了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的大容量、遠距離、低損耗優勢。標志著我國在世界上率先掌握了特高壓大容量電網建設技術,運行水平已經處于世界先進行列。
根據國家電網規劃,到2015年,我國特高壓電網將形成“三縱三橫一環網”的格局,錫盟、蒙西、張北、陜北能源基地通過三個縱向特高壓交流通道向華北、華東、華中等用電負荷中心送電;北部煤電、西南水電通過三個橫向特高壓交流通道向華北、華中和長三角特高壓環網送電。
TOP 2 世界最大規模河北智能風光儲輸電站破世界新能源并網難題
12月25日,目前世[FS:PAGE]界上規模最大,集風電、光伏發電、儲能、智能輸電于一體的新能源綜合利用平臺--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在河北省張北縣建成投產。該工程由國家電網公司自主設計、建造,通過風光互補、儲能調節、智能調度,實現了新能源發電的穩定、可控,可有效破解新能源并網的技術難題。
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是國家金太陽工程重點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和公司堅強智能電網建設首批試點項目。工程一期建成風電10萬千瓦、光伏發電4萬千瓦、儲能2萬千瓦,配套建設風光儲輸聯合控制中心及一座220千伏智能變電站。
工程采用世界首創的建設思路和技術路線,建成了國內首個智能源網友好型風電廠、國內容量最大的功率調節型光伏電站、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多類型化學儲能電站,在世界范圍內首創了新能源發電的 聯合運行模式。其自主研發的聯合發電智能全景優化控制系統,可根據電網用電需要及風速、光照預測,對風電廠、光伏電站、儲能系統和變電站進行全景監測、智能優化,對風光儲系統運行實現全面控制和平滑切換,完成了新能源發電平滑輸出、計劃跟蹤、削峰填谷和調頻等控制目標。
TOP 3中國十二五規劃綱要正式發布 智能電網正式納入國家發展戰略
十二五規劃綱要3月正式公布。
“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指出,“十二五”要適應大規模跨區輸電和新能源發電并網的要求,加快現代電網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西電東送規模,完善區域主干電網,發展特高壓等大容量、高效率、遠距離先進輸電技術,依托信息、控制和儲能等先進技術,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切實加強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增強電網優化配置電力的能力和供電可靠性。
“十二五”規劃綱要同時提出,特高壓電網要加快建設發展,同時加快大型煤電、水電和風電基地外送電工程建設,形成若干條采用先進特高壓技術的跨區域輸電通道,建成33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20萬千米。電力行業的黃其勵委員說,“十二五”規劃綱要強調“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轉化水平,減少一次能源大規模長距離輸送壓力”,是轉變我國電力工業發展方式的重要契機。朱長林委員認為,特高壓技術已具備大規模應用條件,希望盡快核準和啟動建設一批特高壓工程及大型煤電、水電、新能源基地,使規劃藍圖早日成為現實。
[FS:PAGE]TOP 4 中國兩大電力輔業集團成立 電網完成主輔分離改革
9月29日,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經國務院正式批復在北京掛牌成立,這兩家以項目總承包、工程管理、設計、施工、修造業務為主的綜合性電力建設集團公司的成立,標志著歷時多年、備受社會關注的電網主輔分離改革取得重大進展,電力體制改革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按照國資委的主輔分離方案,將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省級(區域)電網企業所屬勘測設計、火電施工、水電施工、修造企業等輔業單位成建制剝離,與四家中央電力設計施工企業重組為兩家新公司。今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在河北、吉林、上海、福建、江西等14個省區、市公司所屬輔業單位和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重新組建為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在北京、天津、山西等15個省區、市公司所屬輔業單位和中國葛洲壩集團、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重組為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新組建的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資產總額1587.4億元,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資產總額1111.6億元。
國資委主任王勇認為,將電網主輔分離改革與中央企業布局結構調整相結合,實施電力設計、施工一體化重組,兩家新公司形成了完整業務鏈,集中了優秀的電力建設專家和技術人才,掌握著前沿技術,產業集中度和規模實力大大增強,在中央企業中的地位將明顯提升,行業影響力和帶動力將顯著增強。國資委副主任邵寧也指出,實施電網企業主輔分離,既有利于電網公司集中精力抓好電網主業的運營和發展,又有利于電網輔業單位輔業變主業,有利于提高電力企業的競爭力。 9月29日,國家電網和與兩家新公司簽署《電網分離企業整體劃轉移交協議》。
今年1月17日,國務院正式同意主輔分離改革方案。國資委于3月15日啟動實施主輔分離改革;4月15日印發《電網企業主輔分離改革及電力設計、施工企業一體化重組方案》。為支持新公司發展,方案安排920萬千瓦發電資產變現收入作為改革成本。
2002年以來,電力政企分開、廠網分開基本實現,電力體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但自此,電力體制改革一直僵持不前,此次電網主輔分離改革能更好地適應我國電力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需要,是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又一次重大調整和變[FS:PAGE]革。如今在智能電網建設提速的倒逼之下,電力體制改革亟待破冰。
智能電網建成后,電價將隨用電峰谷變化而浮動;用戶可以根據電價波動自主安排用電時段,什至在用電低谷時向電網買電,而在用電高峰時向電網售電……然而,在目前帶有行政色彩的電力體制之下,上述關於智能電網終將惠及消費者的理想愿景可能都難以兌現。
TOP 5 世界最高海拔的青藏聯網工程使我國電網全面互聯
12月9日,青藏聯網工程投入試運行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標志著青海-西藏750千伏/±400千伏交直流聯網工程提前一年建成投入使用。該工程是國家確定的西部大開發23項重點工程之一,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高海拔和高寒地區建設的規模最大的輸變電工程。工程由西寧~格爾木750千伏輸變電工程、格爾木~拉薩±4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藏中220千伏電網工程三部分組成,直流換流容量本期60萬千瓦,遠期120萬千瓦,從西寧到拉薩線路全長2530公里,總投資162.86億元。工程于2010年7月29日開工建設,歷時16個月時間建 成。工程的全面建成,使我國電網實現了除臺灣以外的全面互聯,結束了西藏電網長期孤網運行的歷史,從根本上解決了制約西藏發展的缺電問題,為青海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發展和國家新能源基地建設提供了電力保障,對于促進青海、西藏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推動西部大開發向縱深發展和構建更大范圍的綜合能源運輸體系,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戰略意義。
近年來,西藏經濟快速發展,用電需求迅猛增長,電力供需矛盾突出,嚴重制約了西藏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建設青藏聯網工程是國家電網公司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支持西部大開發的重要舉措。該工程帶電調試以來,輸送電力已占到西藏負荷水平的1/3左右,工程投運徹底結束了西藏地區在枯水季節限電的歷史。藏中電網配套工程建成投運的3座220千伏變電站和558公里線路,實現了藏中四地市聯網,電壓等級從110千伏躍升至220千伏,實現了西藏電網跨越式發展,顯著提高了供電可靠性。初步測算,該工程在“十二五”期間,可向西藏電網輸送電量約43億千瓦時,大幅減少此前的燃油機組發電量,環保效益顯著。
TOP 6胡錦濤訪美取得五大成果 中美共推智能電網發展
 [FS:PAGE]; 國家電網公司與美國電力公司共推智能電網發展.
2011年1月22號國家電網公司與美國電力公司簽署協議,將廣泛開展技術合作,共同推進特高壓、智能電網和新能源建設。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舒印彪介紹說,近年來,我國在特高壓輸電、智能電網和設備制造方面攻克了一系列重大技術難題。為智能電網的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舒印彪:智能電網是新一輪電力變革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技術。沒有智能電網就不可能實現大規模使用清潔可再生能源。應該說,占領了輸電技術國際制高點。我們現在具備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設備技術和制造能力。這次,美國電力公司主動向國家電網拋出"橄欖枝"。雙方協議內容涵蓋智能電網的全部領域。舒印彪:六個方面:電網及其智能化、先進輸電系統、先進輸電設備,智能電表、一直到微電網、分布式電源。比如說在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方面的技術,大規模儲能在電網中的配置技術,分布式電源和微電網技術,應該說包括整個的智能電網都涵蓋了。
舒印彪指出當今世界能源日趨緊張,能源結構變革顯得極為迫切。兩國之間的合作對于智能電網的進一步發展,對于清潔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應用意義重大。現在中國的用電量超過4萬億,美國用電量也是超過4萬億。兩國加起來相當于世界的50%。這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電力系統。在胡總書記訪問期間簽署這個合作協議意義非凡。這為中美兩國不論是能源合作,而且對科技合作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前景非常廣闊,它的引領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TOP 7 2011年國家電網智能電表招標總額達5970萬臺
12月14號,國家電網公司今年最后一批智能電表招標放榜,三星電氣、林洋電子、科陸電子、浩寧達等眾多智能電網生產商迎來今年最后一次盛宴。
2011年全年國網共進行5次電能表集中招標,招標總量達7600.88萬只,較2010年提升了74.55%。從單次招標量上看,2011年歷次招標平均招標量為1520.18萬只,而2010年僅為1088.64萬只。2011年國家電網電能表招標呈現出明顯的放量趨勢。從智能電表占比看,2級單相智能電能表占81.51%,1級三相智能電能表占6.79%,0.5S級三相智能電能表占0.69%,0.2S級三相智能電能表占0.02%,智能電表總量占比達到89.01%,是招標總量增長的主體。這顯示了國家電網智能電網總體建設當中,配電環節智能化投資已經開[FS:PAGE]始發力。
根據國網此前的規劃,2011年原計劃招標的智能電表總量為5500萬臺,而2011年實際的招標總量為5970萬臺,高于此前市場預期約10%。智能電表類上市公司還有三年的黃金期。據悉,國網計劃在2010-2014年間更換3億只單相智能電表,而2010-2011年的招標量約為1億只,因此智能電表市場未來3年還有2億只的市場空間。而隨著國網招標制度的成熟,市場競爭格局趨穩,上市公司仍將受益。
TOP 8 2011中國智能電網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上海成功舉辦
2011年11月10日上午9時,由北極星電力網舉辦的2011中國智能電網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正式拉開序幕。2011中國智能電網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分別針對智能電網產業發展政策性解讀、智能電網建設重點項目解讀、智能電網技術標準化解讀、綠色能源發電機遇與并網瓶頸破解新能源汽車市場空間和電動汽車充電站發展布局及支撐的電網技術,最終實現互惠互動、智力交流、合作共贏的目標。
本次論壇主要圍繞“中國智能電網產業發展的政策規劃和發展前景”、“智能電網關鍵技術和產業發展”兩個專題進行了講解和探討,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處修炳林、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曉民、上海市電力公司副總經理阮前途、中國智能電網理論奠基人武建東教授、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科技發展處處長陳海生、國網信通王繼業、國家能源智能電網(上海)研發中心江秀臣教授、金之儉教授、英國利物浦大學吳青華教授、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能源與交通處鄭方能、國網電科院副院長姚良忠、上海交通大學能源研究院副院長馬紫峰教授、南網科研院副院長饒宏(排名不分先后)等眾多嘉賓蒞臨本次論壇,并做精彩演講。
TOP 9 我國首個跨省區電動汽車城際互聯工程竣工
11月25日,電動汽車蘇滬杭城際互聯示范工程驗收工作全面完成。工程所涉及的上海、蘇州和杭州間多條高速公路5個服務區、9個智能充換電站全部通過驗收,標志著我國第一個跨省區電動汽車城際互聯工程竣工,并具備投運條件。
該項工程共建成9座智能充換電站,其中浙江4座,江蘇3座,上海2座。浙江境內的4座充換電站分別坐落于滬杭高速嘉興服務區、常臺高速新塍服務區,各站均配置標準充電倉[FS:PAGE]3套,可同時對60組電池進行充電;電池倉3套,可存放60組標準電池。江蘇境內的充換電站位于滬寧高速陽澄湖服務區、常臺高速白洋湖服務區,距離上海段的楓涇服務區充換電站和浙江新塍服務區充換電站,分別只有59公里和44公里,完全能夠滿足電動汽車在蘇滬杭之間互聯的需要。
蘇州、上海和杭州均是國家電動汽車發展“十城千輛”政策試點城市。蘇滬杭城際互聯工程首批智能充換電站的全面建成投運,將作為國家電網公司打造的電動汽車智能充換電網絡的精品工程,為電動汽車在蘇滬杭地區的跨城際交通創造條件,并將推動蘇滬杭地區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智能充換電網絡管理系統上線
伴隨著電動汽車蘇滬杭城際互聯示范工程通過驗收,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運營管理系統也正式上線。該系統實現了華東地區和蘇滬杭三地的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網絡互聯互通,形成融合運營與管理的信息通信聯網。
電動汽車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運營管理系統通過智能電網、物聯網、交通網的信息融合,涵蓋了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的各個環節,包括客戶服務、計量計費、檢修管理、集中監測等主要功能,能夠滿足對電動汽車客戶跨城際、跨區域要求,為充換電服務網絡的商業運營提供的信息網絡支撐。據悉,該系統還將在長三角、環渤海區域推廣應用。
TOP 10 世界上最大智能電網示范區天津落成
2011年9月19日,我國國內首個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中新天津生態城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正式建成投運。該工程于2010年4月7日開始啟動建設。
中新天津生態城智能電網工程涉及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調度6大環節,包括分布式電源接入、儲能系統、智能電網設備綜合狀態監測系統、智能變電站、配電自動化、電能質量監測和控制、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智能用電小區/樓宇、電動汽車充電設施、通信信息網絡、電網智能運行可視化平臺以及智能供電營業廳等12個子項工程,投運后將集中體現智能電網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的先進特性。
中新天津生態城智能電網覆蓋區域31平方公里,是目前國際上區域最大、功能最齊全的智能電網示范區。自啟動建設以來,天津市最大限度簡化項目審批手續,[FS:PAGE]濱海新區出臺資金、用地等一系列支持性政策,為項目建設提供了堅強保障。項目實施中,天津公司與國內外20余個科研單位進行合作,與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百名專家學者,就智能電網建設理念、試點情況、政策環境等進行了廣泛交流。完成了配用電融合等4個原創系統和8個技術支持系統開發,制定了微網調度運行等39項管理規范和技術標準。在此基礎上,天津公司大力實施技術和管理創新,工程施工的同時,在電動汽車充換電等關鍵技術領域啟動了大量課題研究,并申報863國家高技術發展課題“智能配用電園區技術集成研究”,為項目建設提供了智力支持。
相關文章
滬松江區抓緊建設智能電網產業化基地
積極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聚焦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抓緊建設智能電網、節能創能兩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完善松江新城南部區域概念性規劃。研究制定松江融入大虹橋商務區規劃方案。
智能電網是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突破口
人為破壞型創新,代表性技術是碳捕獲技術和清潔煤技術,它們或多或少和現有的知識和技術存在一定斷裂,但并沒有觸及到現有碳氫能源技術的根本。陳志的研究還指出,政府應該繼續推進能源市場特別是價格機制改革,以價格機制誘發能源技術的創新。...
智能電網應用推動儲能市場迅速發展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Lux Research的預測,全球針對交通工具與智能電網應用的電池、超級電容(supercapacitors)以及燃料電池(fuel cells)市場,將由2010年的214億美元成長一倍,在2015年擴充至...
如何利用RFID實現智能電網的設計
1.引言智能電網(亦稱為電網的智能化)是建立在集成、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設備技術、控制方法以及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針對現在電網系統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