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表不省電反而更費電 胳膊往哪兒拐
以前每月只花100元左右電費,換了智能電表后,上個月電費飆升到500多元。福州的王女士遇到了這樣的蹊蹺事,不過供電局工作人員兩次上門驗表,均未發現異常。據了解,目前福州至少有57萬戶成為智能電表試點用戶。電表智能化,不省電,反而更費電。不少市民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業內人士解釋,此前普遍使用的老電表是“感應式電表”,隨著軸承老化摩擦增加,旋轉速度會變慢,因此支付的費用會比實際電費要少。而智能電表更為敏感,任何細小的電流都會讓電表轉動,這就造成了“電費上漲”。
業內人士畢竟比一般的用戶更為專業,他們的說法也沒法反駁,但他們所推出的結論卻未必能讓人心服口服。對于一般家庭來說,電表上反映的用電數字可能會增大,但電力部門所提供的電力資源總數是一樣的。
過去由于電表不夠靈敏,很多電力資源都損耗在電表之外,那些損耗也照樣攤到了用戶身上,是由用戶買單的。現在電表精準了,很多過去沒有反映出來的損耗,都反映在了電表上,那么這個時候,用電定價就應該降低才是。
智能電表的胳膊肘總是向著電力部門拐,老百姓沒意見才怪。
相關文章
智能電表芯片新技術標準將于8月份生效
IHS iSuppli公司的中國研究報告指出,一系列旨在提高智能電表質量管理與控制的新技術標準將于8月開始生效,將幫助中國智能電表市場今年增長9%,出貨量有望首次突破1億大關。
智能電表市場客觀 漸進式發展成趨勢
前不久,國家電網公司2014第二次電能表招標結果已經公告了,從招標結果上看,這一次較第一次的招標在數額上明顯減少了,但是并未影響到電能表企業對這次招標的重視以及廝殺爭奪。招標數額的不斷減少,對待智能電表的市場又該持什么樣的態度...
浩寧達:預計今年國內智能電表統招量降低
4月16日晚間,浩寧達發布了2014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511萬元,同比增長10.3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1萬元,同比下降12.63%;基本每股收益0.01元。
GE推出業界首款UL認證智能電表
通用集團(GE)數字能源業務部與聯邦愛迪生公司(ComEd)、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UL聯合宣布,GE產品住宅智能電表已經取得UL自愿性安全認證,成為同行業中首個獲得該標志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