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產業之民企機遇解剖
一、近3千億規模的新興產業,民企機遇難得
放眼全世界,智能電網都是一個有著不可估量潛力的新興產業。對于我國來說,智能電網的極端重要性更是涉及各行各業,國計民生。正由于智能電網方興未艾的新生程度,甚至對于其定義也還沒形成一錘定音的確切之說。只能根據目前的研究情況,智能電網大致是指為電網注入新技術,包括先進的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電力工程技術等,從而賦予電網某種人工智能,使其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成為一個完全自動化、優化的供電網絡。
智能電網的內涵在日益延展中,然而,這并不影響其宏大的產業雄圖與愿景。就我國來說,智能電網經歷了2009-2010年的規劃試點階段,相關的發展規劃、技術研發、設備研制和管理標準制定已完成試點工作,2012年正全面迎來大規模建設階段。根據國家規劃,2011-2015年為智能電網全面建設階段,加快建設華北、華東、華中“三華”特高壓同步電網。“十二五”期間,國家電網公司電網智能化計劃投資的總額為2861.1億元,接近3千億;2012年和2013年投資額將達到頂峰,分別達到618.2億元和633.3億元。預計建設110千伏及以上智能變電站6100座,新建2900座電動汽車充換電站和54萬個充電樁,安裝智能電表2.3億只。2016-2020年為引領提升階段,屆時,將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技術和裝備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行業觀察者羅小君認為,該領域機遇巨大,一是因為如上所述,其發展勢頭之快,未來總需求規模之大,二是作為剛剛萌生的新事物,利益格局尚未充分固化,邊走邊試的過程中,對各方均存在相對豐富的機會。那么,對于實力、煩惱與希望并存的民營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值得期待的介入領域。
二、政策助力民企,民資密集發力新能源成趨勢
再談談我國民間資本和民營企業的發展狀況。可以說,民企民資日益身強力壯,但同時面臨“成長的煩惱”。數十年來,我國民間資本快速積累增長。據統計,全國民間資本總量約為30多萬億元,民間資本對中國CDP的貢獻已超過60%,民營經濟創造了80%的城鎮就業率。然而,民間投資同時也難題重重。盡管有很多領域已經明確放寬對民間投資的限制,但很多行業,對民間資本依然堪稱“禁區”。金融危機之后,以政府為主導的經濟刺激計劃更是對民間資本的積極介入有所影響。民間資本在投資渠道太少的情況下,盲目流[FS:PAGE]動,數以萬億計的民間資本進入房地產市場、金融證券市場,甚至農產品市場,越來越遠離實體經濟,其帶來的不利影響已經被大家所共知。
令人振奮的是,就在本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2012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八項重點工作,其中,民間資本準入領域擴寬被列為今年改革重點工作的首項。會議著重指出,要完善和落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電信、教育、醫療等領域。其實,早在2月1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之前,溫家寶2月6日至10日在中南海主持召開五次座談會時已經表示,推進壟斷行業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與此相適應,是要促進民間資本進入金融、能源、交通和社會事業等領域,這不僅能緩解經濟發展的困難,而且能夠推進整個事業的發展。 “新36條”沒有落實,民間資本進入就遇到玻璃門、彈簧門。今年上半年一定要把實施細則制訂出來。隨著細則的進一步制定,政策引導巨量民資浩瀚流向新能源等領域,必成趨勢。
事實上,無論政府還是民間業界人士,都一直呼吁和強調民企民資積極參與智能電網產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們認為,完善多元化的資本市場,打通融資渠道,鼓勵更多的資金進入新能源等優勢產業,通過市場融資重組并購加快產業整合,方能促使優勢產業快速成長。今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民企在智能電網方面必將成主力之一,大展拳腳。
三、民企發力智能電網產業,優勢明顯,經驗可循
一直以來,民企在“智能電網”生成過程中及雛形狀態中,就充當著探索先行的角色。例如,珠海市2000年左右一大批民營企業便開始從事電網自動控制裝置的研發,至2009年,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約35億元。其中許繼電氣以6億元、蘭吉爾表計以3.5億元、優特電力以3.2億元居前。多數企業產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技術領先于國內,主要產品細分市場占有率也在國內排名第一。去年,由珠海市科工貿信局牽頭成立了有47家成員單位的“智能電網產業聯盟”。早在智能電網的概念提出的最初階段,珠海市已有不少企業開始側重于監測、控制、自動化、安全預警、緊急自愈、精細管理等軟功能,并已初步形成國內領先的規模,產品門類齊全,幾乎覆蓋了當前智能電網概念的整個產業鏈。珠海智能電網產業規模有望在5年內翻兩番,達到150億的產值規模。
總部設在上海的中天科技集團11月17日對外宣布,中天科技設[FS:PAGE]立新能源研究所,向新能源領域“進軍”;漢能集團表示,隨著國家“十二五新能源規劃”的落實,新能源產業中必將產生巨大的機會。以漢能控股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在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過程中起到領跑者的作用;去年年底,國家電網公司2011年度電能表招標塵埃落定,擁有目前國內最低功耗智能電能表技術的武漢盛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其低功耗技術獲得1.15億元的低功耗電能表產品訂單,采用獨有的低功耗技術,可降低電能表自身功耗到0.3W,開創了國內先河。
這些企業或在新能源領域敢于嘗試,已然邁出令人欣喜的一步,或直接投身智能電網產業的探索,擁有了領先業內的專利技術,或者先進經驗。
總之,2861.1億元的智能電網投資規模,國家政策鼓勵扶植民企進軍包括智能電網在內的新能源領域,加之民企在智能電網領域已有的投資經驗和技術、運作模式經驗,民企大力參與智能電網建設,甚至提綱重要主力角色,必將成為未來智能電網業發展的特點之一。
相關文章
滬松江區抓緊建設智能電網產業化基地
積極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聚焦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抓緊建設智能電網、節能創能兩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完善松江新城南部區域概念性規劃。研究制定松江融入大虹橋商務區規劃方案。
智能電網是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突破口
人為破壞型創新,代表性技術是碳捕獲技術和清潔煤技術,它們或多或少和現有的知識和技術存在一定斷裂,但并沒有觸及到現有碳氫能源技術的根本。陳志的研究還指出,政府應該繼續推進能源市場特別是價格機制改革,以價格機制誘發能源技術的創新。...
智能電網應用推動儲能市場迅速發展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Lux Research的預測,全球針對交通工具與智能電網應用的電池、超級電容(supercapacitors)以及燃料電池(fuel cells)市場,將由2010年的214億美元成長一倍,在2015年擴充至...
如何利用RFID實現智能電網的設計
1.引言智能電網(亦稱為電網的智能化)是建立在集成、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設備技術、控制方法以及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針對現在電網系統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