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下一代互聯網“十二五”發展現狀及面臨形勢
關于下一代互聯網“十二五”發展建設的意見互聯網是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高度相關的重大信息基礎設施,互聯網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抓住新形勢下技術變革和產業發展的歷史機遇,在現有互聯網基礎上進行創新,發展地址資源足夠豐富、設施先進、節能泛在、安全可信的下一代互聯網,提供更大信息量和多樣化的業務應用,更智能地支持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相互聯通,為社會生產生活構建更堅實有力的信息基礎,對加強信息化建設、維護國家安全和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重要意義。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從戰略高度重視下一代互聯網發展的精神,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 號)的統一部署,為加快推進下一代互聯網發展,特制定本意見。
一、 發展現狀及面臨形勢
基于IPv4(國際互聯網協議第4 版)的現有互聯網,用于標識全球網絡設備和終端設備的網絡地址約有40 億個,目前已基本分配殆盡。基于IPv6(國際互聯網協議第6 版)的下一代互聯網,地址空間是現有互聯網的1029 倍,目前根域名服務器已實現對IPv6 的支持,全球互聯網管理機構對IPv6 地址的分配速度日益加快,IPv6 已具備廣泛應用的基礎。推動互聯網由IPv4 向IPv6 演進過渡,并在此基礎上發展下一代互聯網已成為全球共識。
截至2011 年底,我國網民數量達5.13 億,互聯網普及率為38.3%,互聯網已深入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領域,我國已成為全球互聯網大國。但由于技術和歷史方面的原因,我國互聯網存在網絡地址獲取量不足、安全可信度較差、服務質量較低等突出問題,嚴重制約互聯網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目前,我國僅擁有約3.32 億個IPv4 地址(不含港澳臺地區),即使大量應用地址翻譯(NAT)等技術延緩IPv4 地址消耗,仍不能滿足快速增長的應用需求,還會顯著增加網絡復雜性和管理難度,降低網絡與信息安全水平和服務質量。
為系統解決互聯網領域存在的問題,近年來,我國組織實施了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CNGI),并通過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其他相關科技計劃,在基于IPv6 的下一代互聯網理論研究— 3 —和標準制定、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關鍵設備研發、技術試驗與應用示范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鍛煉培養了一批專業人才,為下一步產業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但也要看到,我國推進下一代互聯網發展仍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一是寬帶網絡基礎設施較為薄弱,用戶普及率較低且分布不均衡;二是發展路線圖和時間表尚[FS:PAGE]不明確,尚未調動產業鏈各方的積極性;三是面向未來的新型網絡體系關鍵技術支撐還不完善,研究工作需進一步加快;四是特色業務應用不多,尚未形成完善的產業鏈;五是信息安全形勢嚴峻,安全可信水平有待提升。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三網融合,為發展下一代互聯網提供了新的戰略機遇。國內電信運營企業亟需獲取豐富的網絡地址資源,設備制造企業亟需尋找新的增長點,服務提供企業亟需開發特色服務,用戶迫切需要更先進的網絡設施和更安全、優質的業務體驗,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三網融合等新興交互式應用將大規模發展,產業鏈各環節形成了對加快發展下一代互聯網的迫切需求。我國亟需制定適合國情的下一代互聯網技術路線和發展計劃,加快培育產業鏈,實現互聯網跨越式發展。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