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供電公司逐步實現全市智能配網
3月28日臨近中午,在福建省永安市西洋鎮境內,永安供電公司的技術人員登上路邊10千伏西桂線5號桿,裝上了一個上層是太陽能面板的“方盒子”,全過程只用了20分鐘。盒子離上層線路還有3米,所以沒有停電,只有幾個過路的行人看到這一幕。與此同時,一條短信發送到了該公司配電部運行檢修專責羅飚的手機上。短信上清楚地寫著,“10千伏西桂線5號桿電流越上限。(測試)”。原來這個小小的盒子竟是能實現配網故障精確定位“指哪打哪”的“配網無線故障定位監測裝置”。
至此,該公司“配網無線故障定位監測裝置”正式投入運行,成為三明地區縣級供電企業首家實現配網智能化的公司。
在3月初的“實用新型配電網智能化實施方案”推介會上,該公司選定了這套利用感應電原理、以太陽能為電源發送GPRS無線信號診斷配網故障的設備,并確定以永安市西洋鎮、大湖鎮、上坪鄉三個鄉鎮為配網智能化試點鄉鎮,拉開全市配網智能無線故障定位監測序幕。這項投資120萬元的配網智能化項目實施,將為公司配調人員下達調度命令提供科學的依據,進一步提升配電網巡視、運行管理、搶修指揮、搶修作業等工作效能。
在3月27日至28日的兩天時間里,技術人員完成了永安市西洋鎮10千伏西爐線、西蚌線、西虎線、西林線和西桂線上共計32臺無線故障定位監測裝置安裝工作,全面覆蓋西洋鎮區域內重要線路和薄弱線路,使鎮內主要用戶線路的搶修和維護更具針對性和時效性。
據悉,該公司陸續將為大湖鎮、上坪鄉區域安裝該設備,并逐步擴大至全市范圍,覆蓋全市負荷較重的薄弱線路,形成出現故障瞬間報告,電話短信“指哪打哪”的精確定位搶修,確保在服務時限內發現故障、搶修故障,縮短故障點排查時間,減少電力客戶停電時間,使該公司配網智能化管理更上一個新臺階。
相關文章
2020年中國智能配電網總投資或將超1500億元
隨著建設智能配電網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國網公司將配電自動化建設作為“當務之急”,緊鑼密鼓地編制公司層面配電自動化的發展規劃。預計2014-2016年配電自動化投資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到2020年總投資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
我國成功掌握智能配電網自愈控制技術
日前,國家863計劃課題“智能配電網自愈控制技術”相關技術成果在廣州金融高新區配電網開展了工程應用實踐。這標志著我國掌握了智能配電網自愈控制技術,推進配電網智能化發展。
智能配電網技術再突破 應用成效顯著
近日,筆者從山東省電力公司運檢部獲悉,目前,山東電網智能配電網建設已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且應用成效顯著,今年以來,全省累計減少停電13.4萬時戶、減少電量損失3457萬多千瓦時。
我國掌握智能配電網自愈控制技術
在“十二五”國家863計劃支持下,我國立足配電網現狀及智能化發展需求,自主研發了完整的配電網自愈控制核心技術和裝備,建立了適用于我國不同區域條件與技術特征的配電網自愈控制技術體系和含分布式電源的智能配電網自愈控制仿真測試平臺。
我國研制出智能配電新技術
日前,國家863計劃課題“智能配用電園區技術集成研究”示范工程在中新生態城季景園開工,新系統的應用將進一步提升供電可靠性,為智慧城市的建設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