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農委設施農業智能化管理項目觀摩會舉行

安裝了數字大棚智能系統的果棚,圣女果長勢喜人
在紅古區平安鎮上灘村,張濤熟練地操作著數字大棚智能系統,他只簡單發了一條短信,自己圣女果大棚的卷簾短短幾十秒就自動卷起來了。“和過去相比,這套智能系統大大地節省了人工成本,非常方便、快捷,省時省力。”望著枝繁葉茂的圣女果大棚,張濤高興地笑了。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這要歸功于市農業信息服務中心、移動蘭州分公司共同研發的數字大棚智能系統。
近日,由市農業信息服務中心、移動蘭州分公司共同舉辦的“蘭州市設施農業智能化管理項目”觀摩會在紅古區蘭州園藝試驗場舉行。市農委、移動蘭州分公司的主要領導到會出席,榆中、永登、皋蘭、紅古、七里河、西固六個縣區農業部門和移動公司的負責人、全市重點設施化園區的管理人員、六個項目試驗點的代表參加了現場觀摩。市數字城市建設辦公室、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市科技局的相關負責人也應邀到現場進行了參觀指導。觀摩活動中還進行了“蘭州市設施農業智能化管理示范點”的揭牌儀式。
設施農業智能化管理系統是指通過將農業工程技術、現代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應用到設施農業生產領域,根據作物生長的最適宜生態條件在設施農業中進行環境數據自動監測、生產環境自動控制調節,從而節約勞動力成本,提升設施農業的生產效率。智能化是設施農業發展水平的標志,是設施農業發展的方向,目前在西方發達國家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近年來,隨著我國設施農業生產的不斷發展,該系統在部分發達省、市也進行了局部功能的試驗應用,但大部分都集中在溫濕度自動監測和閥值報警的功能應用上,一些
能夠實現自動化環境控制的系統對設施的基礎建設標準較高,很難在非標準化建設的溫室中進行推廣應用。
為了填補我市在設施農業智能化管理應用方向的空白,去年11月,市農業委員會同移動蘭州分公司合作,共同進行了設施農業智能化管理系統在我市設施農業生產中的試驗示范工作。目前已在榆中、紅古和七里河建立了7個試驗點14個試驗大棚,其中在紅古區蘭州園藝試驗場建立了一個包括環境數據自動監測和自動管控功能在內的多功能試驗大棚,系統集成了中國移動GPRS模塊和溫濕度傳感器,能夠進
行無線數據傳輸和遠程控制電路控制,能夠實現設施生產的溫濕度自動監測、手機短信數據即時查詢、溫濕度超標短信報警、通過手[FS:PAGE]機短信遠程進行自動卷簾調光、卷膜通風、二氧化碳補充和自動滴灌控制等功能;另外系統還專門開發了網絡平臺,通過互網也能對設施環境數據進行查詢,并能進行歷史數據的導出和分析。該項目的一大特點是針對非標準化普通設施大棚進行了技術開發和改進,尤其是通過定位技術解決了國內同類產品中卷簾有可能出現“卷翻過后墻”的問題,且大大降低了部署成本,使其更適合在實踐生產中進行應用,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推廣前景。
該項目的實施能夠有效降低設施生產的勞動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對于推動全市農業生產的科學化發展,提升蘭州設施農業生產的信息化、自動化水平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相關文章
張家口交通智能化管理新跨越
據報道,隨著城市的發展,張家口市機動車保有量近66.05萬輛,駕駛人員65.98萬人,且每年分別以9.36%、10.85%的速度遞增,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和挑戰。
實時感知 智能化管理電網設備
7月3日,正值夏季用電高峰,寧夏銀川東±660千伏換流站值班長趙欣洋查看了換流變引線接頭等站內設備溫度數據后,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一、二次設備溫度均正常!”他欣喜地說。
政府智能化管理描繪“智慧閔行”新篇章
基于RFID技術監獄人員智能化管理系統
我國目前的監獄人員管理現狀,多數還停留在以獄警巡查加攝像機監視報警的階段,人工作業仍占絕大比重,信息化程度比較低,而信息采集仍然只是單純依靠手工輸入,無法將信息系統和在押人員真正的關聯起來。
射頻識別技術將智能化管理杭州井蓋
在窨井蓋上安裝一個電子標簽,工作人員就能在后臺隨時監控這個窨井蓋的實時動態,杭州上城區城管局目前正在試點對主次道路上的市政窨井蓋進行智能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