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云計算的發展政府走對了方向嗎?
[ 導讀 ] 中央政策一出,各地政府爭相上馬云計算項目,斥巨資興建云計算產業園。大躍進的噩夢又將重演。
中央政策一出,各地政府爭相上馬云計算項目,斥巨資興建云計算產業園。大躍進的噩夢又將重演。
近日,“中國云”產業發展國家級規劃已獲國務院批準,近期將會對外公布。借此消息,云計算概念股大漲了一番。據悉,未來三年中國云計算產業鏈的產值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云計算將成為繼大型計算機、個人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的第四次IT產業革命。
云計算再掀一輪熱潮。然而,云計算在中國熱炒已有兩年時間。兩年內,云計算的發展更多的是政府在搖旗吶喊,民間的反響并不熱烈。像美國云計算已在醫療、教育等領域惠及大眾的情況,在中國依然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值此“中國云”產業規劃即將公布,我們不禁要問,中國政府在云計算產業的發展上,走對方向了嗎?
中國云計算的大躍進
2010年,中國政府云計算產業的大躍進運動正式拉開帷幕。受中央政策的指導和資金扶持,這一年云計算產業園在中國遍地開花。2010年10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了《關于做好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確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五個城市先行開展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工作,明確了國家發展云計算的總體思路和戰略布局。由政府推動的云計算產業建設由此拉開了序幕。
之前9月,北京市經信委發布了《北京“祥云工程”行動計劃》,將云計算專用的芯片和軟件平臺、云計算服務產品、云計算解決方案、云計算網絡產品、云計算終端產品等5大領域列為北京云計算產業的發展重點。由寬帶資本和北京市經信委、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一道在北京亦莊投資建設的北京云計算基地成為了“祥云工程”的第一個示范基地。之后,由北京市和中科院合作的北京超級云計算中心也在中科院懷柔科教產業園里開土動工,計劃在2013年上半年建成投用。
同年8月,閘北區市北高新技術服務業園區作為上海首個市云計算產業基地正式掛牌,上海“云海計劃”正式啟動。該產業基地由市北高新園區和中國電信上海分公司共同打造。
2010年10月26日,上海市云計算創新基地在楊浦區揭牌。楊浦區將為創新基地投入2億元作為產業扶持資金和產業投資資金。
2011年10月22日,上海云海數據中心正式揭牌,落戶浦東洋山保稅港區。
2011年8月3日,深圳市云計算產學研聯盟宣布成立,推動深圳云計算發展的“鯤云計劃”也正式啟動。
2011年10月20日,杭州市首個云計算產業園――位于西湖區轉塘科技經濟園區的杭州云計算產業園正式開園。
除了這五個先行試點城[FS:PAGE]市之外,其他城市也都紛紛上馬云計算產業項目。
2010年11月18日,“中國云谷”啟動儀式暨綠色金融數據中心高峰論壇在哈爾濱市召開,標志著旨在打造“中國云谷”的哈南國際數據城建設正式啟動。2012年4月24日,南京云計算產業基地正式啟動,項目總投資約4億元。2012年5月10日,投資額超百億的中國電信云計算產業園落戶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還有武漢的黃鶴白云計劃,重慶的云端計劃,西安的雙云計劃云鎮計劃,廣州天云計劃等等。
以上的這一系列項目,都圍繞著同一個思路展開,那就是以行政資源來推動云計算的IT基礎設施建設,再用建好的產業園區來招商引資,抓住云計算這項產業變革所帶來的商機。這種全國各地齊上馬的態勢,不由得讓人聯想起了前兩年的物聯網產業園風潮。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美國是“云計算”概念的發祥地,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會(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云計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之后隨著Google、Amazon、IBM、Microsoft等大型IT公司的積極推動,云計算的市場發展極為迅速。
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任命維維克?昆德拉為美國聯邦首席信息官后,云計算已經提上了美國政府的議事日程。美國聯邦政府的云計算發展計劃分為下面三個步驟:開通聯邦apps.gov官方網站(2009年9月15日已開通),整合商業、社交媒體、生產力應用與云端IT服務;建立聯邦云計算示范工程。2010年,云計算已在美國聯邦、州和地方各級政府機構中廣泛使用;聯邦政府大規模采購云計算服務(2012年往后)。
各級部門所執行的行動主要是評估并制定云計算標準,開發云計算方案,與云計算提供商簽訂采購合同并在政府機構內部推廣云計算的應用。
可以看出美國聯邦政府并無意主導云計算的發展方向,其出發點主要是采用更好的技術來降低自身IT成本,具體舉措是通過創造市場需求政府采購的方式來刺激云計算產業發展,通過將政府IT系統安全性要求、性能要求等寫入采購合同來規范云服務內容,督促云服務質量的提高。至于IT基礎設施的建設就都交給各家提供商自行解決,通過市場手段來推動其發展。
相較于美國,歐洲屬于云計算應用市場的跟隨者,歐盟各國對于推廣云計算的行動計劃也略有不同。英國在境內設立了私人政府云計算基礎設施 G-Cloud,并對外提供云服務。
德國大力支持云計算的發展,努力消除云計算應用中遇到的技術、組織和法律問題,并通過云計算示范項目來挖掘創新和市[FS:PAGE]場潛力,營造有利于云計算發展的創新環境,參與國際發展和標準的制定。
最后我們再看看鄰國日本的云計算發展情況。日本政府推出了“有效利用IT、創造云計算新產業”的發展戰略。政策要點涵蓋:通過云計算技術,提升數據中心的節能環保指標及穩定性;逐步放松對異地數據存儲、服務外包的管制;在充分考慮個人信息匿名化與信息安全的基礎上,完善信息使用與傳播的規章制度;制定數字化教材等電子出版物的可重復使用制度;基于海量數據實時處理,開創新的市場需求領域,構建相應的業務平臺。
從美國、德國和日本的政府政策可以看出,他們都在積極地制定標準和完善制度,都在積極地發覺市場需求,卻并不像中國政府這樣在IT基礎建設上投入這么大的精力。
中國政府應做好定位
云計算的本質是一種標準化的IT能力,將軟件、應用平臺、基礎設施整合建立起來一個系統,通過Internet技術以按需和自助的方式提供服務。它是一種計算資源的整合模式,以提高IT資源利用率為目標,利用網絡來進行計算資源的整合,以此降低企業的信息化成本,提高信息化水平。因此,云計算的發展必然是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
在云計算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改善IT基礎設施固然重要,但政府還應該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維護一個公平寬松的市場環境,以及積極打造云計算的示范項目,發掘更多的市場需求。
只有產業環境寬松了,產業資本才會放心地進入,IT企業才會更有主動性和創造力;只要市場需求被發掘出來,整個產業就會在自由競爭的環境下快速發展。沒有了這兩點,就算政府打造再多再大的“產業基地”,也只會像沒裝發動機的跑車一樣,形同一堆廢鐵。
近日,“中國云”產業發展國家級規劃已獲國務院批準,近期將會對外公布。借此消息,云計算概念股大漲了一番。據悉,未來三年中國云計算產業鏈的產值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云計算將成為繼大型計算機、個人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的第四次IT產業革命。
云計算再掀一輪熱潮。然而,云計算在中國熱炒已有兩年時間。兩年內,云計算的發展更多的是政府在搖旗吶喊,民間的反響并不熱烈。像美國云計算已在醫療、教育等領域惠及大眾的情況,在中國依然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值此“中國云”產業規劃即將公布,我們不禁要問,中國政府在云計算產業的發展上,走對方向了嗎?
中國云計算的大躍進
2010年,中國政府云計算產業的大躍進運動正式拉開帷幕。受中央政策的指導和資金扶持,這一年云計算產業園在中國遍地開花。2010年10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了《關于做好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確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五個城市先行開展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工作,明確了國家發展云計算的總體思路和戰略布局。由政府推動的云計算產業建設由此拉開了序幕。
之前9月,北京市經信委發布了《北京“祥云工程”行動計劃》,將云計算專用的芯片和軟件平臺、云計算服務產品、云計算解決方案、云計算網絡產品、云計算終端產品等5大領域列為北京云計算產業的發展重點。由寬帶資本和北京市經信委、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一道在北京亦莊投資建設的北京云計算基地成為了“祥云工程”的第一個示范基地。之后,由北京市和中科院合作的北京超級云計算中心也在中科院懷柔科教產業園里開土動工,計劃在2013年上半年建成投用。
同年8月,閘北區市北高新技術服務業園區作為上海首個市云計算產業基地正式掛牌,上海“云海計劃”正式啟動。該產業基地由市北高新園區和中國電信上海分公司共同打造。
2010年10月26日,上海市云計算創新基地在楊浦區揭牌。楊浦區將為創新基地投入2億元作為產業扶持資金和產業投資資金。
2011年10月22日,上海云海數據中心正式揭牌,落戶浦東洋山保稅港區。
2011年8月3日,深圳市云計算產學研聯盟宣布成立,推動深圳云計算發展的“鯤云計劃”也正式啟動。
2011年10月20日,杭州市首個云計算產業園――位于西湖區轉塘科技經濟園區的杭州云計算產業園正式開園。
除了這五個先行試點城[FS:PAGE]市之外,其他城市也都紛紛上馬云計算產業項目。
2010年11月18日,“中國云谷”啟動儀式暨綠色金融數據中心高峰論壇在哈爾濱市召開,標志著旨在打造“中國云谷”的哈南國際數據城建設正式啟動。2012年4月24日,南京云計算產業基地正式啟動,項目總投資約4億元。2012年5月10日,投資額超百億的中國電信云計算產業園落戶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還有武漢的黃鶴白云計劃,重慶的云端計劃,西安的雙云計劃云鎮計劃,廣州天云計劃等等。
以上的這一系列項目,都圍繞著同一個思路展開,那就是以行政資源來推動云計算的IT基礎設施建設,再用建好的產業園區來招商引資,抓住云計算這項產業變革所帶來的商機。這種全國各地齊上馬的態勢,不由得讓人聯想起了前兩年的物聯網產業園風潮。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美國是“云計算”概念的發祥地,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會(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云計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之后隨著Google、Amazon、IBM、Microsoft等大型IT公司的積極推動,云計算的市場發展極為迅速。
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任命維維克?昆德拉為美國聯邦首席信息官后,云計算已經提上了美國政府的議事日程。美國聯邦政府的云計算發展計劃分為下面三個步驟:開通聯邦apps.gov官方網站(2009年9月15日已開通),整合商業、社交媒體、生產力應用與云端IT服務;建立聯邦云計算示范工程。2010年,云計算已在美國聯邦、州和地方各級政府機構中廣泛使用;聯邦政府大規模采購云計算服務(2012年往后)。
各級部門所執行的行動主要是評估并制定云計算標準,開發云計算方案,與云計算提供商簽訂采購合同并在政府機構內部推廣云計算的應用。
可以看出美國聯邦政府并無意主導云計算的發展方向,其出發點主要是采用更好的技術來降低自身IT成本,具體舉措是通過創造市場需求政府采購的方式來刺激云計算產業發展,通過將政府IT系統安全性要求、性能要求等寫入采購合同來規范云服務內容,督促云服務質量的提高。至于IT基礎設施的建設就都交給各家提供商自行解決,通過市場手段來推動其發展。
相較于美國,歐洲屬于云計算應用市場的跟隨者,歐盟各國對于推廣云計算的行動計劃也略有不同。英國在境內設立了私人政府云計算基礎設施 G-Cloud,并對外提供云服務。
德國大力支持云計算的發展,努力消除云計算應用中遇到的技術、組織和法律問題,并通過云計算示范項目來挖掘創新和市[FS:PAGE]場潛力,營造有利于云計算發展的創新環境,參與國際發展和標準的制定。
最后我們再看看鄰國日本的云計算發展情況。日本政府推出了“有效利用IT、創造云計算新產業”的發展戰略。政策要點涵蓋:通過云計算技術,提升數據中心的節能環保指標及穩定性;逐步放松對異地數據存儲、服務外包的管制;在充分考慮個人信息匿名化與信息安全的基礎上,完善信息使用與傳播的規章制度;制定數字化教材等電子出版物的可重復使用制度;基于海量數據實時處理,開創新的市場需求領域,構建相應的業務平臺。
從美國、德國和日本的政府政策可以看出,他們都在積極地制定標準和完善制度,都在積極地發覺市場需求,卻并不像中國政府這樣在IT基礎建設上投入這么大的精力。
中國政府應做好定位
云計算的本質是一種標準化的IT能力,將軟件、應用平臺、基礎設施整合建立起來一個系統,通過Internet技術以按需和自助的方式提供服務。它是一種計算資源的整合模式,以提高IT資源利用率為目標,利用網絡來進行計算資源的整合,以此降低企業的信息化成本,提高信息化水平。因此,云計算的發展必然是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
在云計算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改善IT基礎設施固然重要,但政府還應該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維護一個公平寬松的市場環境,以及積極打造云計算的示范項目,發掘更多的市場需求。
只有產業環境寬松了,產業資本才會放心地進入,IT企業才會更有主動性和創造力;只要市場需求被發掘出來,整個產業就會在自由競爭的環境下快速發展。沒有了這兩點,就算政府打造再多再大的“產業基地”,也只會像沒裝發動機的跑車一樣,形同一堆廢鐵。
標簽: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第三屆中國云計算應用論壇即將開幕
云計算作為整個ICT產業的前進方向和信息化的應用愿景,已經得到了國內外產業界的廣泛認同。由于新的技術和新的交付與使用方式的發展,云計算將促使下一代信息化應用模式發生重要變革。而這種模式的變革不能單單依靠ICT產業自身的力量去完...
12月13日 15:53CIO時代網
中國云計算產業鏈已經初步形成
03月26日 15:54比特網
中國云計算商務應用起步
06月09日 12:31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中國云計算市場將迎來高速成長期
09月23日 16:53華夏物聯網
中國云計算標準立項關鍵技術僅占1成
12月11日 15:27C114中國通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