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加快智能電表技術研發 不斷突破各種技術瓶頸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新一代智能電表不斷突破各種技術瓶頸,全面推廣指日可待。日本OKI公司、富士通研究所相繼開發出了防止通訊錯誤的技術,東芝則研發出了不受其他信號干擾的傳送密碼,這些技術瓶頸突破后,預計2013年智能電表開始在日本普及。
智能電表是智能電網中的關鍵技術,可以根據家庭、企業的電力使用情況實現最優化的電力供應,在日本主要采用無線方式傳送信號。由于電表通過“接力”的方式傳遞信號,有的電表信號接受不好,可能出現信號錯誤或受其他信號干擾的現象,有時也會給入室盜竊分子提供家里是否有人的信息,給社會治安帶來隱患。
OKI公司開發的智能電表傳輸系統當遇到其中一個電表故障時,可以自動尋找迂回線路,該技術已在一個由300臺電表組成的系統試驗初顯成效。富士通研究所開發的智能電表傳輸系統為防止住宅集中地區電表之間信號的相互干擾,可自動調節電波強度,僅在2個最近的電表之間實現信息交換,從而將信息遺失率從10%降低到1%。東芝公司開發的信號傳輸密碼可以壓縮在數據中傳遞,理論上可將數據計算量減少至1/60,從而實現在普通計算機中進行數據處理。
另據了解,日本政府計劃今后5年內首先在用電大戶中使用智能電表,2025年前后實現全面普及。
相關文章
智能電表芯片新技術標準將于8月份生效
IHS iSuppli公司的中國研究報告指出,一系列旨在提高智能電表質量管理與控制的新技術標準將于8月開始生效,將幫助中國智能電表市場今年增長9%,出貨量有望首次突破1億大關。
智能電表市場客觀 漸進式發展成趨勢
前不久,國家電網公司2014第二次電能表招標結果已經公告了,從招標結果上看,這一次較第一次的招標在數額上明顯減少了,但是并未影響到電能表企業對這次招標的重視以及廝殺爭奪。招標數額的不斷減少,對待智能電表的市場又該持什么樣的態度...
浩寧達:預計今年國內智能電表統招量降低
4月16日晚間,浩寧達發布了2014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511萬元,同比增長10.3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1萬元,同比下降12.63%;基本每股收益0.01元。
GE推出業界首款UL認證智能電表
通用集團(GE)數字能源業務部與聯邦愛迪生公司(ComEd)、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UL聯合宣布,GE產品住宅智能電表已經取得UL自愿性安全認證,成為同行業中首個獲得該標志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