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支付成移動電子商務發展最大絆腳石
近日希望主導“手機支付”市場走向的巨頭中國移動正悄然向中國銀聯靠攏的新聞成為業界猛炒的一道新聞。事件源于有消息指中國移動正叫停2009年主推的手機支付業務方式RF-SIM,其替代方案為銀聯主導的13.56MHz的手機支付方式。不過,事件的本身并非是移動支付而已,隨著金融危機后續給中國帶來的影響,多渠道拓寬內需市場以及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大事。電子商務作為交易成本最低的商業手段,勢必成為國家擴大內需市場最有力的工具之一。
由于中國PC互聯網的門檻因素比較高,接近70%的中國人還沒有機會接觸PC互聯網;而與此不同的是,目前中國手機用戶接近7.5億,占比超過56%,具有廣泛的普及率,因此移動電子商務勢必成為未來新型商業形態中扮演更重要角色,但是支付通道建設的后滯卻成為目前發展移動電子商務最大的絆腳石。
移動電子商務支付現狀目前,中國移動電子商務領域發展時間并不長,主要商業形態為通過手機WAP的平臺,向手機網民提供手機、娛樂數碼、化妝品、服裝以及充值點卡等為主,不過,這一應用顯然非常少。根據艾媒市場咨詢2010年初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2.7%的手機網民沒有進行過任何移動電子商務行為。因此,移動電子商務在中國還處在萌芽狀態,不過筆者認為,這萌芽期的長短直接由手機支付手段的決定。
調查發現,現階段中國移動電子商務支付手段主要分兩種:物流公司代收貨款和充值點卡代收。前者基本為貨到付款,物流企業代收,其風險在于目前中國物流行業魚龍混雜,物流企業與商家的結算風險比較大,而且結算周期相對比較長。以物覆蓋范圍最廣的中國郵政EMS為例,正常結算周期為45天左右,每單物流成本相對還比較高。充值點卡代收方式相對比較保險,但僅限于小額支付,一般在30元內,消費產品主要以虛擬產品,如彩票、道具等產品。從安全,快捷,便利等式來看,以上二者都不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長期以來,小額扣費一直是以短信通知與確認方式扣費購買網絡產品為主,是種原始但也有市場的一種移動支付,不過,由于依賴運營商導致費率過高和不保險的結算周期,讓許多商家望而卻步。
中國手機移動支付前景寄望參考日本的經驗來看,未來手機在線支付與銀行卡(含信用卡)的綁定將會是移動電子商務支付解決的一個相對理想的方式。從可操作性來看,中國手機用戶的銀行卡(含信用卡)普及程度已經不容質疑,不過如何能夠通過網絡銷售搭起買家和賣家之間的信任平臺,的確需要有國家金融背景的專業第三方支付機構來進行。筆者一直認為,由于中國手機用戶數量眾可敵國,產生的擔保交易也將數可敵國,因此如果由支付寶等民間機構全程介入,對于國家金融安全并非是件好事。
不過,對于中國移動電子商務企業來說,如果能夠通過低廉的物流成本,安全的支付保障渠道,比較低的收費渠道成本,就是他們最起碼的要求;而對于消費者來說,便利的支付手段,安全的信任體系,完善的售后服務,相信他們是樂意選擇最便利的移動電子購物方式。
因此,對于移動電子商務領域而言,手機支付終端的建立遠沒有解決便利和安全支付的問題,手機支付涉及的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值得科學合理的規劃。因此,張毅認為,目前中國接近3億的龐大手機網民基數,在解決好支付問題,將對產業是莫大的促進,否則,商家做得越大,資金壓力就越大,最后勢必成為累贅的負擔。可以料及,在這一問題在三年內不大有徹底的改變的可能,移動電子商務在近期的中國,相信也僅僅是海市蜃樓而已--僅僅是看上去很美!
相關文章
山西移動推出手機支付業務
何謂幸福生活?對于省城市民樊銘而言,就是交罰款不用排隊;交水費不用出門;買電影票不需要在大廳等候……實現這一愿望,僅僅需要一部開通手機支付的智能手機。“試想一下,出門不用帶鼓鼓囊囊的錢包;買東西不需要準備零零散散的鈔票,親們,...
NFC手機支付如何確保安全性? 技術上需完善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基于NFC技術的手機支付被廣泛應用。NFC手機支付越來越快地影響人類的生活方式,它能夠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同時也對安全帶來了挑戰。
電信翼支付,打造手機支付新時代
上街還帶錢包?弱爆啦!埋單還刷銀行卡?Out啦!買東西還用找零?落伍啦!加油還在用儲值卡?太遜啦!使用翼支付,不用帶錢包、不用找零錢,只需一部天翼手機,就可以刷遍天下。
CMMIC移動電子商務信息化普及工程落地海南
在工信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指導下,移動電子商務信息中心(簡稱CMMIC,網址www.cmmic.cn)啟動的“推進中小企業移動電子商務信息化普及工程”日前落地海南。工程圍繞中小企業移動電子商務信息化的普及和推廣,廣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