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引发运营商大战--华夏物联网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日本乱人伦片中文三区,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777亚洲熟妇自拍无码区

移動支付引發運營商大戰

業界動態
國脈物聯網
2010-06-18
[ 導讀 ] 移動支付是指交易雙方為了某種貨物或者業務,通過移動設備進行商業交易。移動支付所使用的移動終端可以是手機、PDA、移動PC 等。手機支付只是移動支付的一種方式,但是目前,以手機完成的移動支付最為普遍,因此從某種意義上,移動支付等同于手機支付。

  移動支付是指交易雙方為了某種貨物或者業務,通過移動設備進行商業交易。移動支付所使用的移動終端可以是手機、PDA、移動PC 等。手機支付只是移動支付的一種方式,但是目前,以手機完成的移動支付最為普遍,因此從某種意義上,移動支付等同于手機支付。移動支付具有方便、快捷、安全、低廉等優點,日益受到移動運營商、網上商家和消費者的青睞。

  我國移動支付產業鏈的模式劃分

  移動支付產業鏈核心成員是電信運營商、金融機構以及第三方支付。根據向用戶提供移動支付的主體不同,進行產業鏈模式的劃分:

  模式一:以運營商為主導的移動支付產業鏈模式,即運營商主導模式

  電信運營商既作為移動支付業務數據傳輸網絡提供者,又是移動支付帳戶的管理者,電信運營商直接向用戶提供移動支付服務。此時,電信運營商作為支付服務的提供者存在。

  模式二:以金融機構為主導的移動支付產業鏈模式,即銀聯主導模式

  目前國內以金融機構為主導的移動支付主要是指以銀聯為主導的移動支付。由中國銀聯向用戶提供移動支付服務,電信運營商只作為管道存在,或者中國銀聯繞過電信運營商,直接向最終客戶提供移動支付業務。

  模式三:以第三方支付平臺為主導的產業鏈模式,即第三方支付主導模式

  這種模式是指獨立于銀行和移動電信運營商的第三方支付向用戶提供移動支付服務,第三方支付利用移動電信的通信網絡資源和金融組織的各種支付卡,進行支付的身份認證和支付確認。目前國內支付寶等已經開展相關業務。此時,電信運營商作為管道存在。

  我國移動支付產業鏈主導權爭奪激烈

  移動支付是一個新興的產業,產業鏈還處于不斷構建之中,各方參與者都想爭奪移動支付產業鏈主導權。目前主流的近距支付有四種標準,包括NFC、RFID-SIM、SIMPass、智能SD卡等幾種解決方案,即可以通過獨立NFC芯片、手機SIM卡、智能SD卡等載體搭載不同應用實現移動支付。中國移動選擇了RFID-SIM技術,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選擇了SIMPass技術,而中國銀聯選擇了智能SD卡解決方案。這都是各方試圖掌控產業鏈主導權的重要表現。

  1、電信運營商積極介入移動支付

  對于國內運營商來說,移動支付業務作為移動信息領域的創新業務,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可借助手機支付提升傳統話音用戶粘性,改變因語音業務收入下滑而引起的用戶價值降低。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都涉足移動支付。

  然而,移動支付業務存在一定的政策壁壘,大規模推廣面臨瓶頸。中國電信運營商無法作為金融機構直接向用戶提供金融服務,只能通過與交通卡、城市通卡、金融機構的合作推出手機錢包業務。在這種模式下,無法充分發揮電信運營商的主動性與資源優勢,市場發展緩慢。用戶在進行支付類的操作時,能否對非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產生充分的信任,也是運營商需要克服的難題。

  銀行是電信運營商拓寬移動支付業務領域不可能繞過的一環。目前,各大銀行推出的移動支付業務所產生的數據流量費用由移動運營商收取,賬戶業務費用由銀行收取。電信運營商沒有相關的金融手段和權限,例如代理銀行的轉賬和匯款等業務,就必須要與至少一家銀行進行戰略合作才能有效實施。

  2、中國銀聯力爭掌控移動支付主導權

  銀聯作為銀行卡聯合組織,占據國內銀行卡產業的核心位置,各銀行通過銀聯跨行交易清算系統,實現了系統間的互聯互通,進而使銀行卡得以跨銀行、跨地區和跨境使用。目前,銀聯的收入來源以對銀行的轉接費(網絡服務費)和對一般商戶的傭金分成為主。為了增加收入,銀聯一方面要繼續增加發卡量,另一方面就要靠手機支付等新業務了。

  2008年1月,由中國銀聯牽頭,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深圳發展銀行等五家銀行參與,通過使用具有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近距離通信)技術的諾基亞6131i手機而實現的新一代手機支付試點項目,開始在上海投入運營。

  此外,2009年央行開始加強對第三方支付的管制甚至打壓。2010年4月1日,媒體披露了央行著力構建的第二代支付系統的“先行軍”——網銀互聯應用系統或

將于今年8月份上線運行,首批試點的十多家銀行正緊張進行接入系統開發,同時第三方支付平臺很可能暫時會被停止接入。這體現了銀行業試圖主導移動支付的勃勃野心。

  3、第三方支付力圖占據一席之地

  從理論上來看,電信運營商和金融機構卡住了移動支付產業鏈的咽喉,而從這兩家的表現來看,第三方支付平臺仍然大有可為。電信運營商和中國銀聯都處于移動支付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并且都支配欲非常強烈。尤其在非接觸現場支付領域,雙方的沖突嚴重。這樣,卻把遠程支付的市場空間留給了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伴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有著眾多的電子商務客戶,擁有一定的信譽度。第三方支付可以借鑒在PC上的發展經驗來發展手機支付。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平臺可以借助手機的移動上網功能,利用手機客戶端軟件實現無線支付。

  在PC領域做電子支付排名靠前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都已經進入了這個領域,其中包括支付寶、易寶支付和財付通等公司。

  2009年底,淘寶和中國電信合作,發布了三款定制手機-支付寶手機,利用支付寶推出的手機客戶端,便可實現查詢、交費及轉賬等支付服務。支付寶副總裁邱昌恒透露,通過支付寶手機支付的日均交易數已超過十萬筆,市場反響挺好。

  2010年3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正式成立大淘寶無線事業部,全面整合淘寶無線事業部、支付寶無線業務部和口碑網無線業務部,由大淘寶首席戰略官曾鳴擔任大淘寶無線事業部總經理,由其統一管理。據業內人士分析,阿里巴巴此舉意在加強無線支付領域的力度,從而使第三方支付平臺與運營商、銀行一起,正式開始移動支付之爭。

  4月12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將在未來五年內,向支付寶投資50億元人民幣,建立一個真正全球化的、第一流的支付體系。 阿里集團首席人才官、支付寶首席執行官彭蕾明確表示,移動支付是這筆投資的主要方向之一。

  我國移動支付產業鏈主導權推測

  移動支付是電信運營商增值業務和金融企業增值業務的交叉領域,在這個領域中,中銀聯占據核心地位。鑒于銀行業的重要地位,以及央行具備強大的金融管制能力,中國銀聯的政策能力最強。央行一定會控制非銀行公司對銀行業領域的滲透,既為了金融安全,也為了銀行業自己的利益。在移動支付領域,背靠著央行和商業銀行的中國銀聯處于核心強勢地位。壟斷金融資源的銀行絕不希望以運營商為主體經營手機支付業務。銀行擁有大額支付結算的特權,而運營商擁有龐大的用戶,介入大額交易的做法無疑會對其他商業銀行造成沖擊。實際上,銀聯的手機支付可關聯10張銀行卡,并囊括了大額支付在內所有銀行網銀功能。

  電信運營商和第三方支付在移動支付領域,都面臨著支付賬戶的問題,和銀聯合作,承認銀聯的主導地位,將是發展移動支付業務最便捷、最務實的途徑。尤其是移動支付必將從小額的支付,深化到大額支付,以及更為復雜的金融交易業務層面,那樣,銀聯的重要性就更為突出。否則,繞開銀聯發展移動支付,將只能限于小額支付領域,業務深化空間狹窄。

  因此,我國移動支付產業鏈主導權一定掌握在中銀聯手里。銀聯主導的移動支付模式將是主流。據傳,中國移動正叫停2009年主推的手機支付業務方式RF-SIM,其替代方案為銀聯主導的13。56MHz的手機支付方式。銀聯的江湖地位更加鞏固了。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移動支付增長超200% 二維碼與NFC支付短兵相接

近日,央行發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報告顯示,中國支付體系運行平穩,支付業務量保持穩步增長。其中,移動支付業務金額接近4萬億元,業務金額增速連續5個季度超過200%。

06月03日 19:09中國經濟網

香港金管局:發展NFC移動支付服務條件成熟

金管局表示,目前市場已有6家近場通訊(NFC)移動支付服務供應商正在或即將提供相關服務,亦有4家電訊商與兩家支付卡機構合作,進軍NFC業務,而金管局在今年初完成相關顧問報告,以及業界在11月推出的共用標準及指引,有助促進市場發...

12月24日 21:01香港電臺

德國電信發力NFC移動支付 聚焦用戶需求避免邊緣化

移動支付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市場調查機構Juniper Research預測,今年全球移動支付總金額逾5000億美元。近日,德國電信公司(DT)亦發力移動支付,在德國推出了基于NFC方式的手機錢包業務,意在移動支付領域分得一杯...

05月22日 17:49通信信息報

移動支付“迷你IC卡” 率先在廣東地區試點

4月23日,中國銀聯聯合交通銀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推出移動支付“迷你IC卡”,并在廣東地區率先啟動試點。

04月23日 17:54中國證券網

新開普:NFC移動支付推廣 利好多家上市銀行

智能一卡通領域的新開普(300248.SZ)正在依托NFC業務積極布局移動支付領域。新開普一位相關方面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說,NFC推廣方面面臨的關鍵性困難有望在2014年得到解決,產業發展瓶頸有望獲得突破。

01月17日 16:32第一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