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高效生態智慧型農業科技園區將建成
經過多次論證和廣泛吸收意見,6月7日,市政府正式批復了《黃河三角洲(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總體規劃修編(2011-2030)》,明確了園區的產業定位和建設框架,為下一步項目的申報及落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園區被納入“省部共建”及“一城兩區”全國戰略布局
黃河三角洲(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被納入“省部共建”及“一城兩區”全國戰略布局后(科技部為推進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農業發展,提出在全國建設“一城兩區百園”的現代農業發展藍圖,“一城”即北京現代農業科技城,“兩區”即楊凌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和黃河三角洲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為進一步提升規劃的水平和實用性,園區管委會委托上海同濟大學編制了《黃河三角洲(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總體規劃修編(2011-2030)》。在規劃編制期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先后組織了三次論證及咨詢會議,市領導及市直各部門對園區發展規劃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使規劃進一步得以完善。
園區重點發展綠色果蔬、生態畜牧、生態漁業和優質糧油產業
黃河三角洲(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按“一區多園”的框架規劃建設創新園、創業園和示范園,形成創新區——創業區——示范區——輻射區四個層級的整體結構,重點發展綠色果蔬、生態畜牧、生態漁業和優質糧油產業。同時,園區建設堅持信息高地的原則,建立現代農業信息化收集、匯總、發布和共享平臺,建立農產品網上交易和配送平臺,形成生產基地與消費市場互動的雙向網絡,打造全國首家農業物聯網應用于現代農業產業鏈的示范區。
園區規劃建設的“三園”互為依托互動發展
規劃明確,黃河三角洲(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新園以濱州職業學院為主體,與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同步推進,采取科技創新、產學研結合的建設體制,規劃建設黃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培訓中心,搭建高端農業研發、農業科技成果驗證和農業科技成果展示“三大平臺”;創業園建設農業龍頭企業集聚區和現代物流集散區,重點發展高端食品加工、農業生物工程、農業裝備制造、現代能源、耐鹽堿植物繁育、現代服務業等相關產業,園區位于無棣縣東部,占地面積78.1平方公里;示范園以全市71家高效生態[FS:PAGE]示范園為載體,通過項目、資金、政策與技術支持,引領各示范園建設集科研、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示范園。三個園區中,創新園承擔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服務功能,創業園承擔科技成果的驗證、推廣及產業驅動發展功能,示范園承擔保障農產品供給及技術轉化推廣功能,三園以科技為支撐,互為依托、相輔相成、互動發展,輻射帶動黃河三角洲乃至全國高效生態現代農業發展。
園區規劃到2015年實現生產總值約40億元
按照規劃,黃河三角洲(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的總體目標是放眼世界、立足國內、依托當地,輻射黃河三角洲,以國際國內高端市場為對象,以國內外高新農業技術為促進條件,以當地、周邊乃至全國農業資源為依托,以信息化平臺和金融平臺為支撐,建設成為一個高效生態、智慧型的農業科技園區。園區經濟發展目標為,規劃期內地區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速度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園區生產總值達到約40億元,年人均純收入將超過3.5萬元,解決當地就業2萬人以上,輻射帶動農民30萬人以上。
相關文章
濱州市舉行智慧城市報告會
4月21日,濱州市舉行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和物聯網應用報告會。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鄧向陽,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曹興寬,市政協主席孫承志,市委常委、秘書長楊國強,副市長王文祿,市政協副主席宋振華,濱州軍分區副政委李增建,市委...
山東濱州無棣縣為捕撈漁船安裝漁船射頻識別系統
5月18日,在濱州市海洋與漁業局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無棣縣海洋與漁業局執法人員率先為在無棣縣大口河碼頭停泊的5 艘海洋捕撈漁船安裝了漁船射頻識別系統,拉開了漁船射頻設備安裝工作的序幕。
濱州農業走向高效生態
近年來,特別是2008年拉開打造“糧豐林茂·北國江南”城市品牌帷幕以來,濱州不斷加速由以聯產承包責任制為特色的小農經濟,向以高效生態為訴求的現代農業轉型的腳步。持之以恒的產業結構調整、科學技術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將濱州農業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