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農業走向高效生態
近年來,特別是2008年拉開打造“糧豐林茂·北國江南”城市品牌帷幕以來,濱州不斷加速由以聯產承包責任制為特色的小農經濟,向以高效生態為訴求的現代農業轉型的腳步。持之以恒的產業結構調整、科學技術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將濱州農業逐步導入產業化、標準化、國際化軌道。
政府主導“林水會戰”,重構現代農業起飛平臺
以高效生態為基本訴求的現代農業,是對既往農業發展模式的揚棄,是當前遏制畸形的化學農業,從根本上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的最佳路徑。加快高效生態農業發展進程,更是我市農業農村經濟在新起點上謀求新跨越的內在要求。鑒于我市農業生產條件嚴重滯后,農村自我發展能力嚴重不足的實際,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將林水會戰確立為打造“糧豐林茂·北國江南”品牌的重要載體和總抓手,通過構筑起高標準生態屏障,搭建起濱州現代農業發展的嶄新平臺和框架。
作為一項政府主導的全局性工程,林水會戰的核心就是緊緊扭住林水這個牛鼻子,全方位統籌重構與農業農村息息相關的路、林、水、田等要素,通過在全市范圍內構建一個路網、林網、水網、方田網“四位一體”的農業生態體系,整體性地改造提升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村生活環境。
兩年來全力以赴的投入,林水會戰實現重大突破。僅2009年,全市林水會戰就累計投入9.28億元,共完成合格造林12.64萬畝;完成各類水利工程430處,骨干河道及溝渠治理2336公里,新增蓄水能力3505萬方;完成國家農業開發土地治理13.4萬畝,市級標準化方田9.12萬畝。農業基礎設施的巨大變化,為我市現代農業更好更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年上半年,全市又完成合格造林面積11.93萬畝,新建農田林網27.49萬畝;完成水利投資3.16億元,建成各類水利工程325項,改善和恢復灌溉面積68.4萬畝;開發治理中低產田12.3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1.1萬畝,
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發展,產業化經營統領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濱州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實際上開創了一條工業反哺農業,城鄉和諧發展的新途徑。與以往自下而上、各自為戰的所有農村變革不同,在林水會戰的浩大資金投入中,地方三級政府的財政投入,以及從上級爭取的政策、項目及資金支持是大頭,“村民一事一議”等籌措的資金只占很少比例。通過從全市層面有效整合資源,積極推進農村改革,大膽借助市場手段,在構筑濱州現代農業發展平臺的過程中,各級政府擔當了主力角色。
與此同時,“以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發展,以產業化經營[FS:PAGE]統領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成為我市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大亮點。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圍繞為農業增效構筑載體、為農村發展搭建平臺、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以壯大一批龍頭型企業、培育一批專業化鄉鎮、建設一批標準化基地、發展一批服務型市場、組建一批合作型經濟組織、推進一批基礎性工程、建設一批示范型新農村為主要內容的“七個一批”建設,整合資源、以點帶面,集中力量、重點突破。目前,全市國家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達到2家,省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35家,市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213家,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47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86個。農業產業化經營涵蓋了糧棉油、肉蛋奶、林果菜等農業產業。農戶與基地、企業、市場之間形成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延長了農業產業鏈,全市58%以上的農產品實現了加工增值,農民來自產業化的收入占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產業化經營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
全面實施科教興農戰略,“高效生態”主導生產方式革命
伴隨著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深入,我市全面實施科教興農戰略,農業生產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革。
為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農業素質擴規提檔,濱州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做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的意見》,全力打造糧油果蔬及食品深加工產業鏈。伴隨著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基地風生水起,農村專業化鄉鎮批量涌現,我市已經初步構建起高標準的高效生態農業產業網絡。在這個過程中,科技進步成為推動我市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力量。
近年來,各級農業部門每年舉辦各類培訓班1000余期,培訓農民10萬多人次,培育了大批懂技術、能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全市已累計引進新品種500多個,自主選育20多個,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9%以上,畜禽標準化養殖比率達到75%以上,全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超過75%。隨著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生態防治等農業新技術的普及,農業標準化生產的推廣,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的完善,科技投入日益推動全市農業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目前,我市已建成現代農業示范園區29個,農業標準化基地88個。涌現出一大批優勢名牌農產品。其中,無公害、綠色農產品和有機食品認證總數達到237個,18家農業龍頭企業及其產品分別獲得“省著名商標”、“省名牌產品”等稱號。在今年第一季度省級農產品質量抽檢中,我市合格率達到100%,列全省第一。
目標直指全國重要高[FS:PAGE]效生態農業示范區
以基礎建設為重點,以生態建設為主線,著力通過優化產業結構、革新生產方式來實現農業提效、農民增收、農村和諧發展,近年來探索現代農業發展累積下豐厚的產業基礎和經驗基礎,為濱州承接黃三角開發機遇,實現農業新起點上的跨越發展做好了準備。
2009年11月23日,國務院正式批復《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2010年3月31日,濱州市委、市政府正式下發《關于加快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意見》,就全市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發展原則與產業布局、重點工程與基礎建設、工作重點與保障措施等工作做出詳盡的部署和規劃。
作為一項嶄新的戰略性部署,“高效、生態”進一步被明確為今后全市農業經濟的主攻方向。《意見》按照高效、生態、創新的原則和發展現代循環農業產業化的要求,明確了“加快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步伐,建設全國重要的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區”的發展目標,確定到2015年將我市整建制打造成“綠色農產品示范基地”。作為今后一個時期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行動綱領,這預示著全市將開啟農業生產方式、組織形式、發展模式的又一次革命。
目前,由科技部部長萬鋼和省委副書記、省長姜大明任“雙組長”的“黃河三角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正按照“總體規劃,基礎設施、科技項目、融資平臺、機構設置壓茬進行、同步推進”的要求快速推進。據悉,園區將采用現代信息化和物聯網技術,構筑高端特色農產品產業鏈,打造現代農產品物流和深加工等產業體系,探索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新模式,為黃河三角洲乃至全國提供高效生態農業樣板。與此同時,我市積極與農業部和省直部門聯系對接,加大對現代畜牧示范園區和漁業示范園區的爭取力度。目前農業部已決定將黃河三角洲現代畜牧示范區和水產健康養殖園區列為省部共建項目,明年爭取列為國家級示范區。
相關文章
阿里、京東、騰訊都看好的農業物聯網,有何魅力?
前一陣子,非洲蝗災的消息頻頻登上熱搜,一眾網友為之擔憂。后來受疫情影響,俄羅斯、越南、泰國、阿根廷、柬埔寨等國宣布禁止部分糧食品種出口,聯合國發出4、5月份全球可能會發生糧食危機的預警,農業農村部為此出面表示:“中國米面自...
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從“汗滴禾下土”到“無接觸式的種地模式”,智慧農業給傳統農業裝上了高科技的“順風耳”“千里眼”,新農機、新技術扎根田間,希望的田野上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在省委十二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黑龍江省...
拼多多的智慧農業新戰事
互聯網紅利見頂已是不爭的事實,互聯網公司依靠模式創新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或將一去不復返。如今,擺在全球科技公司面前的一個命題便是,繼續躺在過往的輝煌里酣睡,還是出動走出舒適圈,忍受短期內因變革帶來的鎮痛,主動擁抱變化,做好長期投...
物聯網技術在傳統農業轉型中面臨哪些難題?
在智慧農業建設與農業物聯網發展過程中,雖然相關的優勢與價值得到了充分體現,但是不可否認在實際推進環節仍然面臨著許多的難題,例如在普及物聯網技術與設備時的成本問題、農業大數據的安全問題、農業物聯網的標準規范問題等,這些都是不...
智慧農業在這里生根發芽
觀萬畝稻浪、賞千畝花海、在小木屋里仰望星空,這個季節,走進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仿佛走進了美麗的景區。在這里,浪漫愜意的田園生活令人向往,傳統農業的華麗轉身更讓人驚喜。田間勞作擺脫靠天吃飯,轉向數據化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