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智教育陳瀅:推進教育信息化向服務化轉型
教育信息化關乎到國家教育改革的成敗,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領域包括了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因此教育信息化直接關系到學校教學、科研和管理水平等的提升,甚至影響到區域教育資源的優化和共享,乃至全國范圍內的公平教育的實施。江蘇金智教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TO陳瀅在接受賽迪網專訪的時候表示,“回顧過去30年信息技術給社會和企業帶來的巨大變化,期間教育信息化也走過了從數字化(Digitalization)到集成化(Integration)的過程,下一階段正是過渡到服務化(Servicelization)的關鍵時期”。
陳瀅介紹,數字化階段也是教育信息化的起步階段,這一階段的基本目標是從無到有,主要特征是逐步在學校主要的工作中引入計算機輔助管理系統和MIS系統,如學生基本信息管理、教務管理、設備管理和財務管理等。主要信息技術手段包括PC機,關系數據庫,局域網和各類基于商用軟件二次開發或自主開放的MIS系統。數字化的引入大大改觀了學校教學科研管理的效率,隨著數字化工作的深入和普及,對學校的信息化意識、管理文化和信息化人才儲備等軟條件的提高也發揮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集成化階段是教育信息化的騰飛階段,這一階段的基本目標是從有到好,主要特征是隨著CERNET和校園網的建設,信息化系統建設視角更具宏觀性和全局性,學校建立信息中心或網絡中心負責規劃信息化系統建設,以流程思路建設新功能和改造舊系統。數字化階段后,學校在取得信息化階段成果后,同時面臨著系統分散建設、標準缺失、數據割裂和信息資產無法有效管理等諸多問題,信息化建設面臨瓶頸。特別是新一輪的高校合并重組、校區擴充和擴招等,給信息化建設帶來了新的挑戰。CERNET的建設和推廣為打開這一局面注入了催化劑,借助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在校園網建設過程中,學校信息化建設逐漸出現了新的思路和實施方法,校園信息標準,企業應用集成(EAI)和服務導向架構(SOA),網絡化和存儲化,遠程教學和課件化,校園一卡通,論壇等紛紛出現。基于這些新思路和方法,學校連接信息孤島、打破部門邊界、構建了學校層次的流程管理,并出現了校級的數據中心。這一階段的主要信息技術手段包括互聯網、存儲、EAI/SOA、內容管理系統(能管理非結構化、非關系型的數據)、[FS:PAGE]系統管理、GIS和一卡通等。這一階段是校園信息化百花齊放的階段,不同的學校都探索走出了適合自己信息化的道理,信息化已經全面滲透到科研、教學、管理和校園文化等各個方面,已經成為學校建設不可分割的部分。學校在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學校管理水平、培養人才和信息化人才建設方面也到了新的高度。這一期間也出現了以金智教育為代表的專注于高校信息化建設的軟件、集成和服務的IT廠商,他們的出現對中國的高校信息化建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集成化實施成功的校園信息化已經可以滿足學校的日常管理,然而信息化建設是一個不斷滿足新的需求和不斷完善的過程。二十一世紀的人才培養和科研新的需求、建設一流學校的目標、信息充分開放下的學校管理、互聯網模式下新的教學手段、區域教育資源的公平和共享等,這些問題無不要求校園信息化需要制定下一輪的發展思路。服務化正是引領教育信息化到下一個十年的建設思路。服務化的目標是從好到價值實現,以服務化視角構建教學、科研、文化和管理,借助信息和通訊科技手段帶給信息化用戶(學生、教師、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和教學管理機構)全新用戶體驗,釋放價值。實現服務化的技術手段主要是云計算、物聯網、移動計算(移動互聯網)和社會計算。云計算(Cloud Computing)不僅帶來了新的技術如虛擬化、自動化、標準化和海量數據處理能力,這些都可以為信息化建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帶來了一種新的服務交付模式,一種服務化的理念,對提高用戶體驗、改進教學手段和管理文化都帶來了新思路,云計算是搭建校園信息服務化的創新平臺。物聯網強調感知,即透過對真實世界物體的“感”應取得的數據信息到后臺的“知”處理,獲得知識和洞察力,輔助決策和規劃,一卡通、視頻攝像頭、二維碼、RFID、移動設備等在校園的普及和推廣為物聯網在校園的應用奠定了基礎,物理網(Internet-of-Things, IOT)是實現智慧校園的有力途徑。移動互聯網(Mobile Internet, Mobile Computing)的快速發展已經昭示了不遠的將來是真正的后PC時代,移動終端將是人們訪問信息和服務的主要手段,在移動化、本地化和碎片化的移動計算時代,校園信息化如何去擁抱這種巨大變化,將移動計算納入到信息化的基礎架構和服務范疇,對提升用戶體驗,提高效率,流程重組和實現價值最大化都會有巨大作用。移動計算將為教育信息服務化提供卓越體驗。社會計算(Social Computing)和社交網絡(SNS)帶來的信息傳播[FS:PAGE]和交流互動能力已日益為社會所認知,研究社會計算如何融合到校園信息化本身是一個新的課題,也一定會帶來新的思路,如基于社區的學習和科研,社交網絡推動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校品牌等。很好地融合社交計算將有利于為信息化重塑價值。
此外,他還表示,正如集成化所走過的十幾年,教育信息化向服務化發展不僅是一個目標,更是一個持續不斷的轉型過程,上述的四個方面不僅是技術手段,更包含了利用新的服務化維度的管理和文化理念來規劃新一代的教育信息化工程,構建服務化系統。所有這些都要求學校和管理者有更高和更開放創新的視角。
相關文章
教育信息化建設三核心:移動 開放 參與
2013年國家對于教育行業高度重視,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到GDP的4%,教育經費支持力度持續穩定,IT總體投資穩定增長,云計算等新技術、新應用的推廣也成為推動教育行業IT投資增長的動力。
浙江移動助力嘉興教育信息化 試點智慧校園項目
繼智慧交通、智慧旅游之后,智慧校園也在嘉興市應運而生。中職學校校園信息化建設暨智慧校園項目推進會在海寧市職業高級中學舉行。這也意味著,嘉興市校園信息化建設又邁出了一大步,未來嘉興校園或將迎來“智慧時代”。
中國移動打造“云課堂” 教育信息化邁上新臺
龍馬中學初三年級的學生們正在上寫作課,大家都認真地按照龍鳳中學老師的要求進行人物表情和心理的描寫。當老師提問時,很多孩子積極舉手,盡管老師僅僅存在于對面的視頻中,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卻沒有因此而受到絲毫影響。
中國電信與教育部簽約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
1月5日,中國電信集團公司與教育部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本著“政企聯動,優勢互補,支持教育,戰略共贏”的原則,明確建立緊密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