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電“智商”不夠高

家電越來越聰明,其身價也扶搖直上,但消費者對家電的“智商”卻難斷高下,等發現花了冤枉錢,往往為時已晚。近段時間,本報接到的關于智能家電的投訴越來越多,產品“智商”不夠高讓消費者感嘆“電腦還是不如人腦好用”。
智能家電成市場主角伴隨著一二級城市家電高端化大潮而來的是家電的智能化。記者在北京大中、國美、蘇寧等家電賣場調查發現,智能已成為各品牌家電主推產品的必備標簽,比如智能冰箱讓人們可以通過冰箱上的液晶顯示屏觀看視頻資料,還可以一邊上網查菜譜一邊做菜;智能空調能根據家人數量及室內溫度自動調節;智能洗衣機在洗滌和漂洗時可自動檢測泡沫,既不浪費水又能保證漂洗干凈,烘干時還能做到衣干即停;而智能電視更成為近兩年彩電市場上的熱門產品,可以上網沖浪、玩體感游戲,具有語音互動、人臉識別、人走自動關機等功能。
高價小家電更是不會在這個智能化時代掉隊。記者看到一款智能吸塵器標價7680元,銷售人員介紹說,該吸塵器可以自動識別定位并規劃清掃,一般有大房子的消費者來購買的比較多,有些工作比較忙的白領買這款吸塵器的也不少。在大中北京中塔店,一款小巧的面包機也吸引了不少顧客的目光,記者仔細查看了產品說明,發現這款智能面包機果然夠聰明:不僅可以做面包,還能做蛋糕、饅頭。只要將面粉、水、植物油、發酵粉或其他材料放入,定好操作模式,面包機就會自動完成制作。
蘇寧北京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蘇寧賣場中智能電器的普及率已提升到80%以上。
智能化也成為了各企業發展戰略中的關鍵詞,如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宣布,該集團10年內將轉型為智能服務商。長虹相關負責人也表示要推出家電智能化戰略。
中國家電研究院院長邴旭衛認為,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家電智能化將成為大勢所趨,智能化的家電擁有更加豐富的功能,使用戶擁有多樣化的服務,能夠不斷滿足用戶高端化、智能化的體驗要求,增強用戶的體驗滿意度。
家電“智商”高低沒譜
與智能家電大行其道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智能家電的“智商”卻往往有問題。“我看電腦還是不如人腦。”消費者劉女士向記者抱怨說,前幾年她花高價買了一臺智能加濕器,據說該產品會自行測定屋內濕度,當濕度過高時會自動停止加濕。產品買回的第一個晚上,她很放心地開著加濕器睡了,結果早上起來后發現屋里像起了霧一樣白蒙蒙一片,床上的被褥也都是潮濕的。劉女士只好把這臺加濕器放到了客廳,又買了一個由機械旋鈕[FS:PAGE]控制的放在了臥室。
記者發現,家電只要一貼上智能標簽立即身價倍增。不過許多為“智能”二字埋單的消費者卻反映,智能電器并不像購買時促銷員說的那么聰明,甚至有些“偏執”。例如有不少電器的智能表現在具有記憶功能上,如電飯煲的定時煮飯功能,空調、電熱水器的溫度記憶功能等,但一些購買了此類電器的消費者抱怨說,改變電器的“記憶”操作起來很繁瑣,要對著說明書一步一步調節,甚至還要給廠家售后部門打電話進行咨詢。而有些電器產品智能化程度提高后,其核心功能如洗衣機的洗凈比等不僅沒有提升,甚至還有所降低。
另外,也有消費者反映生活中能派得上用場的智能功能并不多。消費者張女士告訴記者,她前不久頭腦一熱花近2000元的價格購買了一臺智能微波爐,但是現在除了熱飯、熱奶外,其他10余種烹調功能幾乎從未用過,“花在智能功能上的錢算是白扔了。”她這樣感嘆。
某家電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家電智能化仍處在發展初期,技術成熟性和系統的穩定性均不夠,加上其功能繁多也加大了使用和維修過程的復雜性,而且目前國內家電市場上也有一些并未采用任何智能化技術卻打著智能旗號的家電產品,這些名不副實的智能產品借智能概念大幅增值,擾亂了家電市場,侵害了消費者利益,影響了智能產品的信譽,增加了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管成本和技術難度。因此,相關企業、政府有關部門以及廣大消費者迫切需要一個對智能家電產品進行界定與評價的統一標準,作為對智能產品進行質量監督的依據。
全國家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主任李一認為,智能產品具有品種多、產量大、附加值高等特點,制定智能家電標準能為制造商、銷售商、監管部門和消費者提供一個具有較高技術權威性、較強操作性和指導性的智能評價依據。
相關文章
越來越人性化的智能家電
CES2014展已經落下帷幕,在此次展覽上的各家廠商,也是推出了各種特色產品:曲面電視、可穿戴設備、3D 打印機以及智能汽車,智能家電等,讓消費者更加期待它們的到來。
智能家電催生新市場 低功耗受寵
智能家電普及之勢已是勢不可擋
2013年,與智慧家電相關的話題不絕于耳,筆者在一月內已經歷了三場主題內容為智能家電的研討會或者發布會。可見智能家電熱度之高,為家電行業的一個聚焦點。
傳感器:智能家電催生新市場 低功耗受青睞
在傳統空調中,溫度傳感器大多只需3枚,現在的變頻空調增加到5至8枚,冰箱行業也同樣如此,都相應增加了傳感器的數量,這就給傳感器市場帶來了新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