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國際金融城擬建全新智能交通

■空中輕軌■過江纜車■低空航道■低空航道

金融城打造嶺南特色效果圖
作為打造“金融強市”的重要舉措,廣州提出了建設國際金融城的“大手筆”。籌謀已久的廣州國際金融城“廬山真面目”究竟怎樣?本月11日將見分曉。當天,廣州國際金融城城市設計競賽的三個最終優勝方案將從參賽方案中出爐。據廣州市規劃局介紹,國際金融城將打造智能交通,一批全新的交通形式將嶄新亮相:空中輕軌、過江纜車、低空航道、水上BRT……
11日出爐三優勝方案
今年5月,廣州國際金融城城市設計國際競賽委員會發布競賽公告,國內外設計機構紛紛響應,短短11天內超過120家單位正式報名。廣州市規劃局從報名單位中遴選出世界一流、具有金融相關設計經驗兼具國際和中國特色的11家設計機構作為參賽單位。
同時,廣州國際金融城城市設計國際競賽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筑設計大師、歐亞院士、國家金融監管部門、開發建設單位、國際著名設計大師等20多位國內外頂尖專家組成專家評審委員會,在專業上覆蓋了地下空間、智能交通、綠色建筑、金融業態、嶺南風貌、建設開發、運營管理等方面,全面指導金融城的規劃編制。
8月9日至11日,競賽專家評審委員會將選定本次城市設計國際競賽的3個優勝方案。
組建世界級中央活力區
據悉,金融城將立足全球的金融功能戰略定位。規劃定位放眼全球,從全球、東南亞地區和華南地區三個層面培育廣州國際金融城的功能特色,強化華南金融中心、區域監管中心、金融總部聚集區、金融市場服務平臺集聚區、新興市場交易中心、廣州國際財富中心、后金融時代的專業型金融中心等多種核心職能,將廣州國際金融城打造成為具有嶺南特色的國際性區域金融中心、新型城市化發展的核心引擎,并與珠江新城、琶洲地區共同組成世界級的中央活力區,引領廣州建立現代金融市場體系,參與全球城市競爭。
建成嶺南風格水鄉特色
國際金融城將建成獨具魅力的中國文化、嶺南風格和水鄉特色區域。廣州國際金融城作為未來廣州的新名片,在傳承文化遺產、挖掘文化內涵、凸顯核心文化特征方面有著重要的歷史使命。
規劃將通過水城一體的中正布局、冷色調的傳統建筑色彩、以石材為主的地方建筑材料、中西合璧的嶺南建筑風格、富有藝術氣息的城市雕塑、中國特色文化元素的運用等手段,探索廣州國際金融城的“時代性、地域性和文化性”。設計手法上延續廣州山城水融為一體的自然空間格局,構筑起“[FS:PAGE]山-河-湖-江”的生態系統,梳理現有河涌接火爐山和珠江,將嶺南水系滲入金融城合為一體。
打造水陸空并行智能交通
以打造一個高效、通暢之城作為交通組織的總體目標,提出了都市公交、立體人車分流的理念,通過交通模擬仿真、交通智能誘導兩大技術支持,運用包括空中輕軌、過江纜車、低空航道、水上BRT、地鐵、過江隧道、地下人行道、步行道、自行車道、過江步行橋、獨立步行系統和綠道等多種地下、地面、空中、水道的交通組織方式,全面保障新型城市化時期廣州國際金融城的發展需求。
國際金融城整體規劃范圍:
北起黃埔大道、中山大道,南至珠江,東至天河區界,西至華南快速干線,總面積7.5平方公里。
起步區范圍:
北至黃埔大道,南至珠江岸線,東至車陂路,西至科韻路,面積1.32平方公里。
業內人士:對一手房價拉動有限
國際金融城的建設是否會帶動周邊房價?不少業內專家認為,廣州國際金融城對一手房價的帶動相對有限。有業內人士提出,在當前國家對房地產進行調控的大環境中,不管是投資客還是剛需客購房都相當謹慎,不會因國際金融城建設就蜂擁購房。因此,國際金融城對區域內在售的一手房價格的拉動極為有限。但同時,國際金融城規劃的出臺,也為房地產市場增加了短期炒作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資產價值。
也有業界人士指出,金融城擴容,就如知識城、南站、白鵝潭等規劃一樣,是為了多釋放一點可開發住宅用地,可能是為政府推地做“嫁衣”。因為賣地之后如果沒有相關的配套支撐,也很難快速發展。“政府應先把產業真正地做出來,再把教育、商圈等相關配套都完善以后,再來推地發展房地產業。”該人士指出。
目前進展:起步區主要區域已完成用地收儲
廣州國際金融城起步區可以簡單概括為“五廠三村一小區”,即“五廠”是昊天化工廠、員村熱電廠、廣州電池廠、車陂水廠、廣東玻璃廠(共71.5公頃),“三村”是指棠下新圩、程界東村、車陂村的集體用地與宅基地(共20.6公頃)。“一小區”是指,起步區范圍內東側的江源半島花園(6.0公頃)。
起步區70%的面積為國有用地,目前收儲情況進展順利,昊天化工廠、員村熱電廠、廣東玻璃廠已收儲,廣州電池廠、車陂水廠正開展收儲工作。起步區另外的30%則是相關村落的集體用地和宅基地,相關的工作也正在積極推進中,可以說,起步區的主要用地已經完成儲備。
相關文章
智慧停車離得開物聯網的支持嗎?智能交通/NB雙模地磁
智慧停車的“智慧”就體現在:“智能找車位+自動繳停車費”。服務于車主的日常停車、錯時停車、車位租賃、汽車后市場服務、反向尋車、停車位導航。線下智慧化體現為讓停車人更好地停入車位。一是快速通行,避免過去停車場靠人管,收費不透...
第一季度智能交通市場綜述
2010年1月至3月,我國智能交通市場項目數量560個,同比增長7.6%,市場規模約14.1億元。回顧第一季度智能交通市場發展,主要印象有以下幾個關鍵詞:上市;ETC;智能公交;北京、深圳。
成為“科創中國”首批試點城市近一年,廣州做了哪些事?
1月18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在京召開“科創中國”年度工作會議,總結2020年“科創中國”建設情況,明確“科創中國”建設目標,擘畫“科創中國”未來發展藍圖。去年4月8日,《中國科協2020年服務科技經濟融合發展行動方案》發布,提...
物聯網真正起作用的是:智能交通
近年來,在全球城市和地區嘗試的許多物聯網創新中,智能交通系統已經從試點轉向推廣,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功。荷蘭現在有一個雄心勃勃的項目,它依靠數百個智能交通信號來識別駛來的車輛,這有助于救護車安全快速地到達目的地,并為卡車司機提供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