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雨促思考:應如何打造智慧城市?
8月14日消息:剛剛過去的"7·21"北京特大暴雨帶來的災難,讓人們看到了首都城市系統脆弱的一面。這樣的城市"智慧"嗎?那么我們又該如何更好地探索智慧城市發展的途徑并謀劃其未來呢?
近日,由北京信息產業協會、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和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共同主辦的"智慧城市與系統謀略研討會"在京舉辦,其目的便是希望在智慧城市這一背景之下,探討在系統謀略的高度來如何進行策略應對,讓城市生活變得更美好。
智慧城市應旨在服務
智慧城市是指通過信息系統的建設與應用,構建城市發展的智慧環境,在全局架構的層面上形成新的生活、產業發展、社會管理模式。時下,全國建設智慧城市的各種提案和規劃已經呈現熱潮。
北京的大雨截止目前已經有79人遇難,而且全國其他的許多城市在最近的雨季也展現了它們脆弱的一面。而在另一方面,截止2012年2月,全國已有149個城市發布了智慧城市規劃或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的愿景。
針對這個現狀,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移動商務專委會副主任王汝林教授認為,智慧城市的建設必須注重提升城市的載體功能,即是說智慧城市應該至少具備抵抗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能力。通過對古今中外城市排水的成功案例的介紹,王教授認為智慧城市應該有服務精神,要建立雙向互動的信息平臺,而在建立信息平臺時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應是讓領導得知,而應該是讓市民得知。
北京信息產業協會秘書長徐祖哲研究員也表示,智慧城市的謀略一方面要有時空觀、全局觀,另一方面也要有高度,能夠預見得到變革。而這一切都是以居民的長久利益為核心的。正如他所說,"技術手段的進步,不影響百年布局"。也就是說真正高瞻遠矚的布局應該有大的歷史跨度的眼光,并最終為居民服務。
系統謀略的思維方式
專家們認為,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應該從這次的大雨事件中進行更深一步的思考。"為什么過去幾十年的規劃沒想到這些事呢?"中國人民大學的陳禹教授所作的報告便希望能夠從系統謀略的理念基礎這一層次出發,以便從城市規劃者的思想根源來進行反思。
陳禹強[FS:PAGE]調,現在的城市規劃者應該意識到當今社會與過去的社會有著本質的區別。我們如今所信奉的科學方法乃是工業時代的產物,而在今天這樣一個信息社會之中,再使用過去的方法便已經過時了。過去認為真理是簡單的,是絕對的,是靜態的。但在20世紀,這些近代的科學理念已經暴露了弱點。如牛頓三大定律受到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挑戰,又如古典經濟學的一些前提假設受到了來自于新制度經濟學的挑戰。同樣,在當今的信息社會我們在進行政策分析和規劃制定的時候也要有全新的認識。
出于此,陳禹認為現在應當了解"復雜系統"的相關理論和概念,以"重新思考社會現象和經濟規律,從而開創政策研究的新的局面。"
而在"復雜系統"之后,還應該有"超常策略"來進行應對。北京郵電大學的曾劍秋教授表示:"16世紀以來我們深受笛卡爾的'要素還原主義'的影響,認為萬事萬物可被還原成要素,而掌握了要素就可以掌握萬事萬物。但是超常策略要求我們打破上述笛卡爾的思維。"
誠如曾劍秋所言,在無線電城市的時代即將到來之際,舊的許多定義應被淘汰,新的時期要求我們要有超常策略來進行應對。那么該如何理解超常策略呢?曾劍秋認為,宋朝時丁謂"一舉三得"修復宮城的事情便是一例。在該案例中,丁謂首先在皇宮廢墟前鑿開溝渠,然后利用開溝取出的土燒磚,再把京城附近的汴水引人溝中,使船只運送建筑材料直達工地。工程完工后,又將廢棄物填入溝中,復原大街,這就效率極高地解決了取土燒磚、材料運輸、清理廢墟這三個難題。
智慧城市的典范案例
實際上,在當今世界各地已經有了許多成功的智慧城市的典范案例,來自于IBM智慧城市產品項目的金戈和馬鐳為我們介紹了其所在公司已經做成的幾個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里約熱內盧為了應對暴雨帶來的水災而打造的"城市指揮中心"。
為了改變以往雨季來臨便出現山體滑坡泥石流并造成洪水淹城的狀況,里約熱內盧做出了一系列行動以準備應對之策。首先,它們在管理層面下手,進行了城市機構的扁平化,以便將各個部門都整合在市政府之下,改變過去條塊分割發生災情后互不知曉的情況。而且,他們還將與城市應急相關的部門都聚在一個辦公室辦公(而不僅僅是有代表派駐),以形成[FS:PAGE]一個真正的指揮中心。除了管理層面之外,在技術的運用上,里約熱內盧也為我們展現了其"智慧城市"的技術運用。由于災害主要由降雨造成,里約熱內盧便提升了天氣的預報預測能力,花大量資金投入進行數據研究,進而將數據變為可以直接參照以進行指揮和行動的信息。具體做法是:先以常規天氣預報為原始數據,再分析其在城市中的降雨量分布范圍,計算出可預期的洪水分布以及對城市的影響。由二維到三維,由抽象到具象,最終能夠明確地預測災情,達到提前防范。
除了里約熱內盧之外,金戈和馬鐳還為我們介紹了其他智慧城市的解決方案,如中國鎮江的智能交通項目和荷蘭大壩的智能管理等等,作為可供學習的智慧城市的典范案例。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丁輝表示,應該讓更多的參與城市規劃的決策者聽到專家們的聲音。
相關文章
專網與5G配對助力智慧城市發展
考慮5G在安全性和數據流方面提供的卓越性能,以及支持先進智能技術應用所需連接的可靠性、速度、移動性、靈活性、效率和覆蓋范圍。隨著越來越多的組織開發需要強大且無處不在的蜂窩覆蓋的運營、流程和服務,專用網絡正在迅速出現,以滿足這些...
北京市啟動自動駕駛無人化道路測試
今后,北京的同學在路上將有機會見到,駕駛位上沒有司機和安全員的自動駕駛汽車了。據“首都之窗”公眾號消息,10月15日,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正式開放無人化測試場景,首批向百度、小馬智行兩家企業頒發無人化道路測試通知書。政...
科技融合推動全球智慧城市市場
根據ResearchandMarkets發布的一項新研究,技術和業務運營的整合以優化公用事業運營正在推動全球智慧城市市場的增長。報告指出,由于公用事業、交通和公共安全部門的數字化轉型,到2026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場將超過2.5萬...
報告揭露智慧城市技術差距
在G20全球智慧城市聯盟的36個先鋒城市中,幾乎所有城市都存在與智慧城市技術相關的政策差距。接受調查的城市跨越22個國家,包括加拿大的多倫多、印度的班加羅爾和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去年11月,作為聯盟的一部分,這些城市同意制定采用...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