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學:讓紅綠燈變聰明了
在沒有交警操作的紅綠燈路口,哪邊車多綠燈自動延長時間,車少時紅燈適時亮起。在武漢中科通達公司董事長王開學的感應式交通控制系統中,紅綠燈能變得聰明起來。
堵車催生創業靈感
在紅綠燈路口,一邊紅燈下車輛已排起長龍,另一邊車都走完了,綠燈卻還持續亮著。在感應式紅綠燈系統中,這種情形將不再出現。路口感應設備與紅綠燈相連,能讓紅綠燈自動控制,合理疏導交通。目前這套系統,正在東湖開發區中科通達公司積極開發。
領軍人物王開學是江夏人。與智慧交通系統接觸,始于7年前一場堵車。2005年初,他回江夏探親。路過武漢“南大門”紙坊時,發現交通秩序極差。一個老朋友告訴他,當地堵車早已習以為常。此時北京等城市已開始建設智能交通系統。王開學意識到,機會來了。
純外行涉足智能交通
王開學與江夏有關部門取得聯系,提出不需要政府投入一分錢,他墊付全部費用建設智能交通系統。項目完成后,將項目收益的一部分作為工程款返還。江夏區同意了。從未深入接觸過智能交通行業的王開學,招了五六個員工,夜以繼日地干了起來。在王開學和團隊的努力下,公司的第一個項目首戰告捷,王開學開始將事業重心轉回武漢。2007年,王開學注資1000萬元,在東湖開發區正式成立武漢中科通達高新技術有限公司。
買“夾生”技術吃啞巴虧
中科通達成立之初,可沒能力研究“聰明”紅綠燈。當時公司只有3人的研發團隊,遇到高要求項目,只能找別人買技術。2008年,中科通達接了鄂州的一個項目,他們購買了別人的“視別模塊”技術。但該技術上線后,根本達不到項目要求。開發方此時卻玩起“消失”。
自主創新擁有“賺錢”技術
這件事讓王開學意識到,買別人的技術始終受制于人,唯一的出路就是自主創新。此后,公司設立了大型智能交通技術研發中心,專業研發人員占到總人數的40%以上,將每年產值的8%以上作為科研經費。
現在,中科通達擁有10多項產品軟件自主著作權證。企業由創業時的幾個人發展為170多人的團隊,年產值由最初的200萬元增長為近億元。
設備在武漢ETC綜合平臺老三橋卡口子系統、三環線,以及東湖開發區、江夏、蔡甸、漢南等地得到廣泛應用。
點評
 [FS:PAGE]; 我們生活中每一次人性化的改進,每一次技術上的革新,背后都有著無數王開學這樣的人在付出努力和汗水。我們要看到他們的成功,更要看到他們成功道路上的磨難。在強調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同時,如何應對難題克服阻礙,更需要我們發揮聰明才智和堅毅精神。這種迎難而上的執著,對獲得成功的信念,或許對我們普通人更有啟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