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智造”最大挑戰是交互和運維
軟件是現代產業體系中的靈魂產業已被廣泛認同,在廣泛物聯、人人創新的需求背景下,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思路來創造軟件,滿足和推動商業社會的進步與變革?IBM這樣的全球軟件巨頭用什么樣的思路來設計、制造軟件,引領未來產業的變革?最近IBM在北京舉行了一場針對開發者的軟件技術大會,透過由IBM院士、IBM杰出工程師組成的頂級科學家團隊,和中國IT開發者所分享和探討的內容,我們可以觀察到軟件制造與交付視角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移動特征下關注體驗與安全
IBM軟件部Rational軟件總經理Kristof-Kloeckner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坦言:“每隔7~10年IT技術就會發生革命性的變化,我們正處在的新計算時代,典型特征是互聯,所有人、所有組織、所有設備都互聯,所有東西都產生數據,所有東西都可編程”。他強調,IT正在進入一個消費化的時代,移動成為IT消費化中最具標志性的趨勢之一。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移動應用必須把使用者的體驗放在第一位,而不僅僅是關注性能和功能。
一年多以前,中國某位從事基礎軟件生產和研發企業的CEO向《中國電子報》記者坦言,中國的基礎平臺與國外平臺軟件最大的區別是基本功能都差不多,但用戶體驗遠遠落后于國外企業。
應該說移動應用已經成為企業級軟件領域的競爭新焦點,以移動為抓手來獲得新的競爭籌碼是很多企業的選擇,IBM同樣不例外。但在關于移動的競爭中,更多的企業和開發者把眼光局限于“點”上,事實上,關于移動最大的挑戰是系統整合與安全。IBM系統管理架構師Leigh Williamson認為,在移動的趨勢下,必須要用系統的思路、全生命周期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無論是在設計還是開發或是測試等環節上。
IBM杰出工程師、中國開發中心首席技術官毛新生表達了相同觀點。他認為,安全是現在、未來整個軟件生態系需要破解的三大問題之一。“當系統越來越大,越來越動態,問題也就越繁雜。如何在過去的基礎上往前走,如何將移動隱私、管控等很好地支持起來,是正在浮現的大問題。”
大系統運維與交互是大挑戰
在移動、云和大數據等的趨勢之下,軟件開發和軟件“智造”面臨的很大挑戰是交互和大系統的運維。毛新生認為,首先是交互的問題。從業務層面看,融合和越界已經成為業務領域創新的重要特征,軟件要很好地支持這樣的業務,支持商業生態變化,就需要滿足兩個條件:開放架構和標準。只有滿足這兩個條件,不同的系統之間才可能實現互動,信息才可以在不同的系統交互中實[FS:PAGE]現自由流動。他同時坦言,隨著人人、物物互聯的范圍越來越大,要真正實現開放標準是很難的事情,“因為開放標準需要和方方面面的玩家都發生關系”。
毛新生認為第二個挑戰是大系統的運維。在互聯經濟的背景下,軟件需要應對的更多挑戰是來自于大系統的工程問題。比如智慧城市、智能電網等都是大型的系統。對于這樣龐大的系統,它的挑戰不僅僅是如何設計、如何構建,更為關鍵的是如何經濟有效,如何用運維的思路進行系統的設計,這才是軟件領域面臨的更大挑戰。
在過去,軟件似乎需要的更多是技術的視角,但這次IBM全球諸多院士以及杰出工程師所強調的“軟件智造”,既需要技術視角,同樣也需要商業視角。
軟件開發人員需要以應用的視角、業務視角和經濟的視角來進行軟件開發。以云計算為例,IBM云計算首席架構師Jason R.McGee說:“對于云計算我們經常會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待。談到云的時候會談及虛擬化、談到映象、談到技術,但是對于云計算我們不僅僅需要技術的視角,更需要商業的視角。因為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之所以做云是要用它來跑應用程序,所以,這些虛擬化的技術、映象的技術或者基礎架構的技術,其實都是一些不同的元素,我們是使用它來做大的平臺,它最終可以使我們運行自己的程序。”所以聰明的做法是要讓云來理解工作負載,并且云平臺基于這樣的理解,能夠進行最佳資源的分配、調度、管理、配置和優化。
相關文章
烽火匠心智造,助力光谷生物城打造新型智慧園區
在經濟快速發展和政府政策的推動下,以產業聚焦為手段的園區經濟發展迅速。園區企業逐漸向“高、新、專”方向發展,逐步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的集中研發地。然而,為了更好地促進高新產業發展,園區建設整體要求也越來越高,以信息化帶動產業化成為...
“新基建”怎么建?“工業互聯網+智能軟件”瞄準融合發展
近日,“新基建”內涵被首次明確,不僅包含以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信息基礎設施,也包括深度應用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建轉型升級的融合基礎設施。“新基建”到底應怎么建?在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主辦的“工業互聯網+智能軟件”產業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