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安:未來將搭建車輛信息服務云平臺
9月6日~7日,2012(第三屆)全球汽車論壇在成都召開。本屆論壇的主題選定為“在變革的時代塑造行業的未來”,來著重探討中國汽車在世界格局中的定位、和世界的融合以及由此引起的深層次的問題。網易汽車第一時間在論壇現場為您帶來新鮮報道。
在題為“踏上綠色之路”的前沿瞭望研討會上,中交智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北京郵電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院長劉元安向我們描述了未來的車輛信息服務的工作狀態,有個高速網絡,同時有個車輛信息服務云平臺,也會有公共和專用無線、移動通信,實際上會有很多車,這個前提之下會提供各種各樣的保障,未來的人不僅可以在這上面享受駕駛的方便性,也會避開很多臨時性的管制,同時在上面獲取各種信息,甚至于工作看來都不是問題。
以下為演講實錄:
首先感謝組織方和主持人,給中交智能以及北京郵電大學機會說一說如何走上綠色之路。
我的主要內容是關于車輛信息服務,過去我對車接觸得很少,剛到北京工作時我騎著自行車,第一次去加拿大時我的教授告訴我他有三輛車,那時候北京的車很少,兩年后回到北京,在北京生活十年以后北京開始擁堵,車輛非常之多,現在我自己也有三輛車,現在我跟15年以前我在加拿大合作教授的情況差不多。
當所有車都開始上路時,我們面臨著擁堵、面臨著煩惱,當這一切都出現的時候,信息對于車輛來講就變得至關重要,這也是為什么我做電子通信卻和車輛綠色化結合的原因,我想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信息化服務提升交通效能
在我看來,對車來講,未來就是這么幾件事情,有車自然要有路,有了車、有了路,誰去坐呢?要有乘客。所以車要安全、要有樂趣,其實我每天在北京開車也會覺得很煩惱,因為路上耽誤的時間很多,同時還要有路,路不再是像過去一樣的水泥路,而是要信息化,同時路上要有乘客,這些乘客需要舒適地乘車,所以我認為信息在車輛、在車輛的綠色之路上會扮演著很重要的作用。
以此為基礎,我大概分這么幾個方面簡單說一說,因為時間也不夠展開來講。
傳統上我們[FS:PAGE]對汽車接觸很多的就是智能交通,過去的智能交通可能就是交通管理、交通信息、車輛控制、公共交通、電子收費等,它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提高駕駛員、乘客的知情權,提高道路效率,因為車在路上耽誤的時間越少,排放也就會越少,這跟剛才我們說的要降低多少有機燃料消耗的目標一致,你消耗時間的長度與你在路上浪費的有機燃料呈正比。通過信息的更大支持來提供舒適駕駛,同時改善道路的效率。
國際上在這一塊,特別是在智能交通上有很多工作,包括會議及工程實施,同時國際上也有一些智能交通架構,這些架構已經超出了智能交通的概念,它要通過更全面的信息化服務去提高汽車和交通的效能。
國內在這一塊,特別是最近幾年發展很快,包括成立了一些國家的工程中心,也包括在我們中交智能公司成立的基于物聯網的智能交通中心,事實上大家也知道,目前來講,道路是一個很大范圍的基礎設施,在這上面要得到高效利益,實際上是需要廣泛信息獲取的,在信息獲取的基礎上需要傳輸,這也是最近幾年提出物聯網之后對汽車影響最大的,當然還有其它的標準、行業、相關示范和學術交流。
面臨考驗:技術能否升級 政府投資如何回報
同時北京在去年也做了一些示范工程,但按照我個人的觀點,這些可能只是跟信息服務、智能交通貼合,但并不一定那么主流,下面我說說我的觀點:
第一,我覺得在過去的發展中出現了一些瓶頸,這些瓶頸第一是體系性的,這些技術在未來發展里能不能持續升級、應用方面升級,這是很重要的事情;
第二是產業鏈,雖然我們建了一些道路系統、智能交通系統,現在都是政府投資,甚至于是政府下的國營企業投資,這些投資如何收回,不知道,如果不能收回,不能良性循環,那它如何可持續發展?
同時我也經常用導航地圖,但中國面臨一個現實的問題,天天修路,每個城市都在更新,所以我們的地圖除了在網上更新以外,其它好象沒有別的辦法,不知道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可以讓道路信息在我的終端上自動更新,這樣我在尋路上(就會更方便),不至于拐來拐去,當然還有一些意外事件,比如某個路口突然封閉,車就要走很遠再繞回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廣州,在廣州走錯一個路口就[FS:PAGE]繞遠了,北京還稍微好一點。
思路轉變:從智能交通發展到以車輛為核心的信息服務
同時這么復雜的道路情況下如何獲取信息以及各種信息的綜合利用,目前主要靠直接獲取道路信息,應該說還沒有充分利用好相應資源,同時,從發展理論來講,我覺得應該要從智能交通發展到以車輛為核心的信息服務,這樣可以把思路走開一點,突破交通應用的理念上的瓶頸。
在傳統信息服務里它是走了很多路的,在座的各位主要是在汽車行業,如果是在信息業,我可以展開講這張圖片,它在一步步地發展,特別是現在已經從固定互聯網走到了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創新也是非常迫切的。
從IT的角度講智能交通發展,我自己的主業是做無線通信的,無線通信在最近幾年,所有運營商都被逼到了不得不提供高效無線移動數據的狀態,過去獲取信息大家都要用短信,短信實際是高成本的通信,但現在它完全變成了數據,變得廉價了,通過廉價的數據服務來提供車輛信息服務,帶寬足夠了,車輛全面的信息服務看起來就是有帶寬保障的。
最近幾年移動互聯網發展很快,這些技術的發展使得各種各樣的終端能夠快速介入網絡,同時還有很好的基礎設施,這些設施能夠保證車輛這種復雜載體信息需求的滿足,在這種情況下,除了交通,車輛還需要很多別的服務。
未來將搭建車輛信息服務云平臺
從架構上講,未來的車輛信息服務可能會是這樣一個狀態,有個高速網絡,同時有個車輛信息服務云平臺,也會有公共和專用無線、移動通信,實際上會有很多車,這個前提之下會提供各種各樣的保障,未來的人不僅可以在這上面享受駕駛的方便性,也會避開很多臨時性的管制,同時在上面獲取各種信息,甚至于工作看來都不是問題。這是它的組成很架構,我就不再展開。
信息獲取這塊手段會更多,現在可以通過傳達網絡直接獲取,這也是交通領域用得很普遍的,比如在地面鋪感應線圈,也可以用于浮動的節點,比如在公交車、出租車上,這兩者現在用得比較多,事實上還有很多其它途徑,比如簡單人工的方式,同時也可以用通信網絡,大家知道,現在的終端有很多,幾乎人手一部手機,所有這些數據都可以利用起來為交通[FS:PAGE]服務,減少大家在道路上滯留的時間,同時還可以利用衛星等其它方式。
在所有的信息協同里,除了剛才說的用物聯網、浮動車的概念以外,事實上各種各樣的信息都應該要傳送到一個車輛信息運營中心去,在這里通過信息的協同和應用實現精確、可行和豐富,以達成右圖高效的信息應用,降低車輛在路上耽擱的時間。
從數據化通信方面來講,我簡單說一下通信網絡的概念,這里面事實上是為我們的車輛信息服務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大家都知道,比如用藍牙技術,用Wi-Fi,甚至是用短距離通信技術,北京有ETC,可以自動免停車過關,事實上它都是一些短距離技術,甚至于一些小范圍的高速技術,同時也有很多蜂窩技術,2G的、3G的、4G的,還有大范圍的,北斗、S衛星等技術,這些技術為整個通信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同時這幾年大家也在說車聯網的事情,它的特點就是變化大、距離短,距離短就傳輸效率高,但它的弱點就是傳輸質量不會太穩定,但作為廣域技術的補充和小區技術來講,它還有很大的空間。
最后我再講一講車輛信息服務平臺應該具有什么樣的特征,第一,我覺得它應該有海量數據的處理能力;第二,它要有智能數據的挖掘能力,當很多數據匯聚以后如何進行處理,如何提取和得到應用;第三,要減少傳輸壓力,我們希望傳輸的信息是我需要的有效信息,而不是一起全部傳進去;最后我們要支持移動互聯網的標準,使得車輛上的各種終端都能有效聯入網絡,獲得很好的應用。
最后再次代表郵電大學和中交智能感謝大家的聆聽,如果有問題,我很樂意回答。謝謝。
相關文章
抗疫在社區|“物聯網+云平臺”,“黑科技”加持“防線”再升級
“一撕,一貼,就能完成安裝”,今天下午,金山區石化街道山龍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潘鳳杰,正和工作人員對轄區內居家隔離對象的防盜門,挨個安裝智能防控裝置——感應門磁,由于安裝簡便,半小時他們就安裝了10個。圖說:智能防控裝置——感...
人民信用云平臺正式上線運營,構筑信用建設服務重要窗口
由人民日報社新聞信息中心創辦,中國電子商會獨家戰略支持的人民信用云平臺日前正式上線并開啟運營。據了解,人民信用云平臺的上線運營彌補了我國信用信息的不足,對信用信息廣泛傳播、社會信用體系和信用文化建設起到了推動作用。該平臺以...
如何選擇合適的物聯網云平臺
您正在尋找物聯網云平臺,但不知道選擇哪個。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可能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因為很難確定您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幸運的是,本文的目的是通過檢查物聯網云平臺所需的基本功能來幫助消除一些混亂。這樣,您就知道在比較物聯網云解決方...
搶占物聯網商機 宏碁聯發科合作建設云平臺
宏碁董事長施振榮、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昨(4)日同臺,搶攻物聯網商機。施振榮表示,宏碁自建云平臺跟聯發科談好合作,在聯發科晶片都會整合宏碁自建云天使(Agent),期許臺灣兩大天王攜手,打造如同以往Wintel(微軟、英特爾)的...
華三“聯通”云平臺 引領城市智慧未來
中國在2013年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3.73%,比上年提高了1.16個百分點。飛速發展的城鎮化在推動經濟快速前行的同時,也帶來了人口劇增、公共安全管理復雜、資源匱乏、交通擁堵等社會問題,可持續已成為未來城市發展的關鍵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