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單電話廳:移動化浪潮中的城市WiFi改進
如今,繁華的紐約街頭依然聳立著12360多個歷經風吹雨打的孤單的電話亭。
還有人會去使用這些電話亭嗎?肯定是有的,但是與它帶給人們的便捷相比,每年花費在這些電話亭上的維護費用卻更使人觸目驚心。與其讓它們只是成為街頭的風景線,不如對它們進行改造讓其來適應如今的移動化潮流,來讓更多的人能夠用新的方式來使用這些舊技術時代的產物。
紐約政府部門就是這樣打算的,他們計劃對其中的10部電話亭進行改裝讓它們成為WiFi熱點。相關部門的設想是通過給這些電話亭安裝上軍用級別的天線,使得它們的WiFi信號覆蓋超過200英尺(約60米)的范圍,為大家提供一個相對優質、便捷的服務。
這絕不是一個輕松的工程,安裝這樣一個天線的花費在2000美元左右,負責維護全市電話亭的公司也有計劃將12000多座電話亭全都進行改造,所以這項服務根本不能像遍布大街小巷的星巴克里的WiFi那樣免費。
但包括日常維護及改造過程中產生的一切費用并不會直接由用戶負擔,而將由一些網絡贊助商承擔。如果用戶真得需要使用這些WiFi電話亭的話,他們要先點進一個當地旅游介紹頁面,然后才能繼續進行聯網。
其實早在2003年,Verizon就提出了類似的計劃,他們打算將全市的1000做電話亭添加進無線網絡中,雖然最后該項目已經將目標下調到了500座,但最終還是不了了之。
盡管有第五大道,盡管有華爾街,但紐約的網絡建設一直處于基本比較落后的狀態,一直到2010年,紐約才終于在相關計劃早在2007年就被宣布的情況下完成了整個城市地鐵系統內WiFi覆蓋,在新加坡、柏林、東京之后,紐約人民終于能夠在地鐵里上網來消磨時間了。
不止是在紐約在建設城市移動網絡的快車道上正快馬加鞭地往前追趕著,也不止是在美國,國內的各大城市也開始紛紛布局城市內的WiFi網絡建設,從北京在公交車上試點WiFi到杭州已經建立一個擁有3500多座基站的覆蓋全市的WiFi網絡,城市WiFi網絡質量和完善程度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城市發展水平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而這種趨勢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包括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在內的各種移動智能設備的流行和普及,正是移動智能設備用戶對網絡的需求和其中所潛藏的巨大市場潛力使得各地都越來越重視無線網絡的建設。
如今88%的美國人都有自己的手機,其中超過一半的用戶使用著智能手機,而智能手機在中國的普及率高達30%以上,而三分之一的美國人都擁有自己的平板電腦,到2013年,這一[FS:PAGE]比例將上升到47%,在2012年第二季度,iPad僅在中國市場上的銷量就突破了100萬臺。
如今的這股移動化潮流不僅得益于蘋果的iPhone、iPad及市場如Google、三星等其他一大批產品和服務,同時還受到了如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平臺的推波助瀾。
用戶在移動智能設備上有70%以上的時間都是在瀏覽網頁和視頻,而移動設備的便攜性也使得用戶對網絡的需要變得無處不在,人們卷入移動化浪潮的程度越深,就會發現他們對網絡的要求也就越高——他們希望能夠隨時隨刻在任何地方都能通過無線網絡上網。
于是,每個城市都掀起了改造的高潮,每座被數字化移動潮流洗禮過的城市背后都有這樣或那樣如紐約的電話亭一般尷尬而孤單的存在。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