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監管 還原藥品市場安全
還記得央視曝光的皮革膠囊事件嗎?河北一些企業用生石灰處理皮革廢料進行脫色漂白和清洗,隨后熬制成工業明膠,賣給浙江新昌縣藥用膠囊生產企業,最終流向藥品企業,進入消費者腹中。這樣可怕的事件讓在引起軒然大波的時候,也讓我們看到了我國對藥品檢測和監控的疏忽,在高科技和信息化的時代,怎么還會有如此荒謬的事情發生,原本用來治病的藥品膠囊卻變成了“致命”毒藥?
近日,從天津濱海新區政府有關部門獲悉,濱海新區與浙江大學達成合作意向,計劃用3年時間共同建設新區食品藥品“智慧監管”云平臺,實現食藥安全源頭可溯、問題可控、全程監控的監管目標,解決群眾食藥安全民生問題。

據了解,這套“智慧監管”云平臺利用物聯網來獲取各個環節的數據和流程情況,對整個流程進行實施分析、加工和處理,管理者可以隨時獲取食品藥品智能數據分析結構,對總統風險進行評估。此外,也可以對雞蛋、肉、藥品等一系列單一物品進行檢測,若生產、運輸加工環節中有問題即可隨時追溯進行管理和評測。除了檢測作用之外,這個平臺可以和新海新區的任何其他數據進行對接,第一時間向監管對象和公眾發布信息,使消費者及時掌握當前的藥品及食品的安全情況。
應用層、計算層和物聯網是這個平臺的三大層面,對業務的提升開創了切入口,實現了三個“全”的立體監管,即“全方位、全環節、全流程”,特別是在食品安全、藥品安全、公共衛生這幾方面,完善的信用體系可以讓消費者感知最新的食品安全情況,促進平安城市的建設。
希望借助這樣的檢測監管品技術,未來我國的藥品市場是一個真正干凈的市場,消費者也不用擔憂是否會繼續把皮鞋吃進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