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進步引發社會生產方式深刻變革
[ 導讀 ] 當下,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方式改頭換面,而社會生產方式也理所當然地受到了影響。日前,浙江大學EMBA精品講座2012年度第七講開講,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劉淵圍繞“信息技術進步引發社會生產方式深刻變革”這一主題,進一步剖析了信息技術和社會生產方式之間千
當下,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方式改頭換面,而社會生產方式也理所當然地受到了影響。日前,浙江大學EMBA精品講座2012年度第七講開講,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劉淵圍繞“信息技術進步引發社會生產方式深刻變革”這一主題,進一步剖析了信息技術和社會生產方式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
互聯網不僅聚合市場且重新劃分市場
帶來前所未有的規模效益
科技以人為本,信息技術則是能夠擴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感覺器官能夠獲取信息;傳導神經能夠傳遞信息;神經中樞能夠處理信息;效應器官能夠使用和反饋信息)的技術,而傳感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控制技術是構建信息技術的四大基本技術。
互聯網是一個人人參與、創新開放的系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對等的、公平的系統。互聯網的根本是什么?它不僅僅聚合市場,而且重新劃分市場,帶來前所未有的規模效益。電子商務應用就可以實現大規模定制的商業模式,門戶網站把全球客戶的產品需要都匯聚到后端服務器數據庫中,這不僅聚合了海量客戶需求信息,實現了規模化效應,而且通過對這些大數據挖掘和客戶分類,既提供了精準的客戶個性化服務,也實現了以規模化的成本優勢帶來個性化服務的高額回報。互聯網時代是員工聽企業的轉變為員工聽用戶的、企業聽員工的,以適應用戶、零距離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時代。
互聯網企業在改變著世界,攜程在整合票務,淘寶在整合零售,盛大在整合文學產業。互聯網時代要善于借力,借互聯網的力,你要清楚認識這是一種什么技術,這種技術能夠幫你做什么,善假于物,創造社會經濟價值才是硬道理。
交互引發生產方式的轉變
產生社交化的制造平臺
現在,中國網民已經突破5個億,未來肯定會突破7個億,到2015年,中國的互聯網用戶數量幾乎將是美國和日本的用戶數量之和的兩倍。從網民的數量上看,我國的基數非常大,但互聯網滲透率比較低。
從Web1.0時代發展到Web2.0時代,網絡變得具有交互性,交互發生以后,網絡就成了社交網,網絡社會的屬性開始清晰地呈現出來。原來的信息發布是有中心的,現在人人都是發布者,就沒有中心了,這就是互聯網的特征之一去中心化。
互聯網出現了一種人人參與、人人互動的社會化格局,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描繪這種互動的形態:第一個就是交互的行為主體,用戶、開發者、服務方和被服務方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第二個是除了行為主體之外,還有交互的[FS:PAGE]表現形態,有些是隱性的,有些是顯性的。顯性的形態是公開的、客觀的。而隱性的,我們很難控制虛擬世界帶來的正面或負面的影響,控制得好可以擴大營銷,控制不好就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是加速度的擴散;第三個就是交互的特點,不像傳統的交互,互聯網上的交互是豐富多彩的,是碎片化的、隨心所欲的,它的范圍和影響力就更不用提了。
這個交互形態使得社會生產方式有了深刻的變革,例如社交化的制造平臺的產生。傳統制造業原先是一種縱向格局,而現在的制造業則呈現水平格局,供應商、經銷商、用戶以及產品生產與設計都是在同一個平臺上進行互動,這種互動就是一種社交化的制造模式。這樣一種交互形態所形成的制造業就是通過社交化的網絡平臺來溝通制造業的各個環節。而這種零距離溝通的渠道就是社交媒體的渠道,就是信息技術進步所引發的一種生產格局。一個虛擬社區里面有復雜的網絡系統,小世界大網絡,但是這個社區里仍然有骨干成員,他們常常起著意見領袖的作用。怎么樣抓主要問題,怎么樣抓主要矛盾,這就是明智的企業家要做的。在一個復雜的網絡系統中,我們怎么樣來正確地引導和利用信息網絡為我所用、為企業所用、為政府所用,這是關鍵。
單一的信息系統沒有價值
價值的實現需要協調創新的云平臺
原來的互聯網是人與人之間的通信,逐漸到發展物與物之間的網絡,最后我們的網絡就是人、機、物的三元網絡。現在,物聯網的發展已經把人與人之間的信息網絡和物與物之間的信息網絡進行了融合,形成我們對于人、對于物、對于世界的感知。所以說,物聯網的物不是一個簡單的、單一的物,其實是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智能的互聯網。它仍然是互聯網,只不過連的對象不一樣,連的終端的關鍵技術也不一樣,但是傳輸技術仍然是相同,它的核心仍然是互聯網,是互聯網延伸和拓展,其用戶端已經延伸到物,它的智能屬性、控制屬性已經實現了自識別和自管理。
在發展未來中國物聯網產業過程中,要發展的核心是什么?我們不妨結合物聯網自身特有的技術架構,用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這三個層次來對物聯網產業進行管理,可以考慮用“兩端發展,帶動中間”的產業戰略思路。
物聯網信息匯聚需要靠云平臺支撐。杭州有這么一家公司值得關注,它叫“銀貨通科技有限公司”,原來是做物流信息技術服務的,現在該公司圍繞“新技術創新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這一基本戰略定位,綜合運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FS:PAGE]技術,自主研發及運營以存貨質押融資業務為核心的第四方物流金融服務平臺。調研以后我們總結,它就是一個供應鏈金融服務的云平臺,把中小企業、商業銀行和倉儲物流整合起來,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有效整合社會資源。單一的信息系統是沒有價值的,社會價值和企業價值的實現,需要協調創新的云平臺。
針對目前熱議的第三次產業革命,我的觀點是,它是新技術的群體涌現和協同融合的過程。其實第三次產業革命最根本的就是生產方式和組織方式的深刻變革。這個變革靠什么?就是靠信息網絡技術,信息網絡技術對其他產業和新興技術的促進和催化。
B2C是傳統工業經濟的運行模式,未來的發展模式是以消費者為主導,而不是廠家。B2C只是一個過渡性的運行模式,未來電子商務真正模式在于C2B,這種以消費者為主導的定制模式將成為主流,而這個主流就是個性化需求、多品種、小批量快速反應的平臺化協同運行模式。
互聯網不僅聚合市場且重新劃分市場
帶來前所未有的規模效益
科技以人為本,信息技術則是能夠擴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感覺器官能夠獲取信息;傳導神經能夠傳遞信息;神經中樞能夠處理信息;效應器官能夠使用和反饋信息)的技術,而傳感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控制技術是構建信息技術的四大基本技術。
互聯網是一個人人參與、創新開放的系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對等的、公平的系統。互聯網的根本是什么?它不僅僅聚合市場,而且重新劃分市場,帶來前所未有的規模效益。電子商務應用就可以實現大規模定制的商業模式,門戶網站把全球客戶的產品需要都匯聚到后端服務器數據庫中,這不僅聚合了海量客戶需求信息,實現了規模化效應,而且通過對這些大數據挖掘和客戶分類,既提供了精準的客戶個性化服務,也實現了以規模化的成本優勢帶來個性化服務的高額回報。互聯網時代是員工聽企業的轉變為員工聽用戶的、企業聽員工的,以適應用戶、零距離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時代。
互聯網企業在改變著世界,攜程在整合票務,淘寶在整合零售,盛大在整合文學產業。互聯網時代要善于借力,借互聯網的力,你要清楚認識這是一種什么技術,這種技術能夠幫你做什么,善假于物,創造社會經濟價值才是硬道理。
交互引發生產方式的轉變
產生社交化的制造平臺
現在,中國網民已經突破5個億,未來肯定會突破7個億,到2015年,中國的互聯網用戶數量幾乎將是美國和日本的用戶數量之和的兩倍。從網民的數量上看,我國的基數非常大,但互聯網滲透率比較低。
從Web1.0時代發展到Web2.0時代,網絡變得具有交互性,交互發生以后,網絡就成了社交網,網絡社會的屬性開始清晰地呈現出來。原來的信息發布是有中心的,現在人人都是發布者,就沒有中心了,這就是互聯網的特征之一去中心化。
互聯網出現了一種人人參與、人人互動的社會化格局,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描繪這種互動的形態:第一個就是交互的行為主體,用戶、開發者、服務方和被服務方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第二個是除了行為主體之外,還有交互的[FS:PAGE]表現形態,有些是隱性的,有些是顯性的。顯性的形態是公開的、客觀的。而隱性的,我們很難控制虛擬世界帶來的正面或負面的影響,控制得好可以擴大營銷,控制不好就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是加速度的擴散;第三個就是交互的特點,不像傳統的交互,互聯網上的交互是豐富多彩的,是碎片化的、隨心所欲的,它的范圍和影響力就更不用提了。
這個交互形態使得社會生產方式有了深刻的變革,例如社交化的制造平臺的產生。傳統制造業原先是一種縱向格局,而現在的制造業則呈現水平格局,供應商、經銷商、用戶以及產品生產與設計都是在同一個平臺上進行互動,這種互動就是一種社交化的制造模式。這樣一種交互形態所形成的制造業就是通過社交化的網絡平臺來溝通制造業的各個環節。而這種零距離溝通的渠道就是社交媒體的渠道,就是信息技術進步所引發的一種生產格局。一個虛擬社區里面有復雜的網絡系統,小世界大網絡,但是這個社區里仍然有骨干成員,他們常常起著意見領袖的作用。怎么樣抓主要問題,怎么樣抓主要矛盾,這就是明智的企業家要做的。在一個復雜的網絡系統中,我們怎么樣來正確地引導和利用信息網絡為我所用、為企業所用、為政府所用,這是關鍵。
單一的信息系統沒有價值
價值的實現需要協調創新的云平臺
原來的互聯網是人與人之間的通信,逐漸到發展物與物之間的網絡,最后我們的網絡就是人、機、物的三元網絡。現在,物聯網的發展已經把人與人之間的信息網絡和物與物之間的信息網絡進行了融合,形成我們對于人、對于物、對于世界的感知。所以說,物聯網的物不是一個簡單的、單一的物,其實是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智能的互聯網。它仍然是互聯網,只不過連的對象不一樣,連的終端的關鍵技術也不一樣,但是傳輸技術仍然是相同,它的核心仍然是互聯網,是互聯網延伸和拓展,其用戶端已經延伸到物,它的智能屬性、控制屬性已經實現了自識別和自管理。
在發展未來中國物聯網產業過程中,要發展的核心是什么?我們不妨結合物聯網自身特有的技術架構,用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這三個層次來對物聯網產業進行管理,可以考慮用“兩端發展,帶動中間”的產業戰略思路。
物聯網信息匯聚需要靠云平臺支撐。杭州有這么一家公司值得關注,它叫“銀貨通科技有限公司”,原來是做物流信息技術服務的,現在該公司圍繞“新技術創新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這一基本戰略定位,綜合運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FS:PAGE]技術,自主研發及運營以存貨質押融資業務為核心的第四方物流金融服務平臺。調研以后我們總結,它就是一個供應鏈金融服務的云平臺,把中小企業、商業銀行和倉儲物流整合起來,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有效整合社會資源。單一的信息系統是沒有價值的,社會價值和企業價值的實現,需要協調創新的云平臺。
針對目前熱議的第三次產業革命,我的觀點是,它是新技術的群體涌現和協同融合的過程。其實第三次產業革命最根本的就是生產方式和組織方式的深刻變革。這個變革靠什么?就是靠信息網絡技術,信息網絡技術對其他產業和新興技術的促進和催化。
B2C是傳統工業經濟的運行模式,未來的發展模式是以消費者為主導,而不是廠家。B2C只是一個過渡性的運行模式,未來電子商務真正模式在于C2B,這種以消費者為主導的定制模式將成為主流,而這個主流就是個性化需求、多品種、小批量快速反應的平臺化協同運行模式。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
07月07日 17:32RFID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