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線 駛入智慧城市
深知禍福謂之智,亟見窕察謂之慧。早在兩千年前,古人就用亟見、窕察、深知,簡單六個字準確而嚴謹地提煉出“智慧”一詞的精髓,那便是對于不同時間、空間上信息的快速獲取、精確選擇與深刻理解。信息處理能力的重要性在古老的中國就已經被智者預見。如今我們重新審視這一概念,對于人如此,對于一座城市亦然。“智慧城市”一詞于是應運而生。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為什么要談論智慧城市的概念?清華美院副院長蘇丹認為,城市不斷發展給人們帶來各種問題和壓力,“智慧城市”或許是最好的解決方法。“現今,我們必須向技術展望,技術不斷進步給城市帶來巨大變化,同時,我們又面對著信息產業的革命和信息技術的飛躍。它們給我們提供了一系列可能性。我覺得城市和我們的身體一樣,應該是一個有機體。如何讓城市變成一個能夠自我修復、自我修正、自我調整的生命體?這是一個愿望,也是城市規劃、建筑設計、交通規劃以及信息設計領域所有人的一個理想,也就是讓城市變得更加敏感,更加有智慧。”
在中華世紀壇數字藝術館展覽總監楊磊的眼中,“智慧城市”不是一個烏托邦式的空想,是基于如今人們已經熟識和未來將會掌握的科學技術,利用不同手段塑造的。這些手段可以是城市文化的浸潤,也可以是生物醫學的推進。而當我們聚焦信息設計的角度,探討信息可視化對未來城市及產業的影響,既是源于對“智慧”一詞意義的追溯與剖析,也是面對當前資源和形勢的利用與迎合。
值得欣喜的是,目前人們對“智慧城市”的討論并不限于理論,很多城市的數據研究正在進行:
圣菲研究所聚焦城市規模,探討人口增長與地域面積擴張的關系;
紐約大學城市規劃師采集百個城市歷史和普查數據,繪制了千幅數字地圖,計算數百萬像素的衛星圖像;
倫敦大學的高級空間分析中心關注到公共交通支付卡以及推特網上的信息,研究市民出行模式規律;
新加坡第二大研究實驗室重點開發城市實時控制系統軟件,使城市交通系統受益于出租車的供求平衡關系。城市規劃、交通、通訊、環境、安全……人們的探索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關數據的探索,“智慧城市”國際信息設計展則以展品形式表現出來,中華世紀壇數字藝術館策劃的這個2012年北京國際設計周專題展,以多媒體、互動、信息視覺化等手段展示了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50個設計師事務所與數字研究機構以及實驗室的82件作品,讓觀眾近距離接觸信息設計,了解智慧城市。
數字化時代的[FS:PAGE]城市如何更智慧?"智慧城市"不僅是技術層面的物聯網、云計算、三網融合,而且能通過信息設計充分挖掘大數據時代的潛力,協同公眾,為大城市這一復雜系統帶來大智慧,讓城市更聰明、更人性化地服務每一位市民。”策展人楊磊表示。
這些學者所做的努力,一方面試圖在大數據中提取城市建設法則,另一方面也在闡釋同一個問題,那就是未來城市在數據分析、信息設計的支持下將走向何處?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