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將成未來智能交通體系的重要部分
10月15日,北京交通委發布9月份交通擁堵狀況工作報告,9月份交通擁堵指數比去年同期提高10.3%。報告還提出,下一步,北京市將啟動2013年保障交通暢通措施的研究。重點研究深入推進彈性工作制和錯時上下班工作方案,評估在特定時段、特定區域實行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措施的可行性。這項措施若評估通過,相比目前的尾號限行,特定時段、特定區域將實行更嚴厲的限號措施。
北京工業大學交通研究中心陳艷艷教授表示,目前,在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不變以及道路資源短時間難以擴容的狀況下,實施特定時間特定區域限號政策可能是一種較為容易的治堵方式。限號以后上路車輛減少,可以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但同時,陳艷艷也表示限號的缺點也非常明顯,不夠有彈性,比如市民在特定時段或區域的確需要開車,硬性的限制會給市民帶來很多不變。從國外看,這種硬性的限號措施較少,他們更多采用鼓勵、引導的方式。比如新加坡的政策,政府鼓勵市民自愿限號,同時給予減免稅費的獎勵。
從以上這則消息我們看到了交通擁堵造成的影響已經擴散至全社會,如何通過技術層面來緩解或者解決這一問題是眾人都在努力研究的課題。在物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智能交通將給城市交通擁堵治理帶來一線曙光。
無人駕駛汽車占有量將達75%
無人駕駛汽車是未來智能交通中的一大重要因素。隨著智能化在汽車領域的開發,谷歌公司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在美國獲準上路,奧迪和寶馬等傳統汽車巨頭也投入巨資研發下一代無人駕駛概念車。據美IEEE的一份報告的大膽預測,到2040年,全球上路的汽車總量中,75%將會是無人駕駛汽車。在接下來的28年時間內,人類交通系統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無人駕駛車輛操控系統
無人駕駛車輛是通過一系列復雜的傳感器來操作的,可以取代傳統的汽車與汽車、汽車與道路交通之間的交流。在無人駕駛車輛主導的智能交通系統中,十字路口都會安裝各種感應器、攝像頭和雷達系統,可以實時監控、控制交通流量,幫助避免撞車,并且使路面交通運輸流更加高效。因此,紅綠燈和交通標志將會成為歷史,駕照也會是個過時的概念。
車輛道路之間實現溝通
此外,在這一系統中,車輛與道路設施之間也會實現“溝通”,這是建立在汽車與汽車間數據的分享上,這是[FS:PAGE]未來汽車服務的趨勢,根據汽車數量、速度和道路路面面積進行合理智能分配,令汽車車流如火車般通暢前行,以減少燃油消耗,節省汽油。無人車的位置、目的地和路線都可以事先通知調度平臺的話,后者可以協調和調度交通信息。
智能交通給人們生活和出行帶來的便利性我們已經從很多的規劃和預測中得知,就像無人駕駛汽車一樣,在未來的道路上,我們可以想象有序且不擁堵的畫面,但是這些設想的實現還需要建立在強勁的技術實力之上,在大小省市、國家甚至全球都在開始布局智能交通的時候,我們也希望不要讓熱情消滅了實質,多考慮是否具有建立智能交通系統的軟硬件才是當務之急。
相關文章
真正的無人駕駛汽車的夢想,為何正在慢慢破滅?
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AE)關于自動駕駛分級標準的定義已經成為定義自動駕駛車輛的全球行業參照標準,用以評定自動駕駛技術。其中,L5級是完全自動化,由無人駕駛系統完成所有的駕駛操作。一些專家認為這將需要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另一...
RFID技術有助于智能交通發展 優勢明顯
所謂的智能交通系統是指將先進的信息技術、電子通訊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等有機地運用于整個交通運輸管理體系而建立起的一種實時、準確、高效的交通運輸綜合管理和控制系統。
給力!國內首臺無人駕駛鐵水運輸車在寧鄉下線
近日獲悉,由長沙凱瑞重工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瑞重工”)生產的國內首臺無軌高溫物流領域的無人駕駛鐵水運輸平臺車,日前正式在寧鄉經開區生產基地下線。凱瑞重工成立于2000年,在寧鄉經開區建設了占地100畝的冶金物流裝備工...
智慧停車離得開物聯網的支持嗎?智能交通/NB雙模地磁
智慧停車的“智慧”就體現在:“智能找車位+自動繳停車費”。服務于車主的日常停車、錯時停車、車位租賃、汽車后市場服務、反向尋車、停車位導航。線下智慧化體現為讓停車人更好地停入車位。一是快速通行,避免過去停車場靠人管,收費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