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物”繚繞 談安防業如何借力新技術
“云”與“物”技術如何運用到實處
用戶需求始終是行業市場、是技術發展的原始驅動力。對于安防監控行業來講,用戶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以視頻監控為例,原有的用戶需求是能夠看得到,后來發展到能夠看得清,現在越來越發展成能夠看得好。什么是好?網絡視頻監控規模越來越大,單靠一個值班人員進行多路長時間的值守工作模式,已經不現實。但在出現緊急情況時,需要及時發現,聯動報警,并且事后能夠從海量數據中獲取到“有用”的信息。這些需求,就需要我們采用新的技術。而現在什么新技術最熱?很明顯,云計算、物聯網,而今天筆者標題上面的“云”“物”也是分別指代得這兩項,毫無疑問,新技術對于行業來說總是好的,能有更大范圍的擴展,但如果只是紙上談兵,不能落到實處的話,也沒有任何作用。

“云”“霧”繚繞下的安防行業
如上所述,因此在“云”“物”繚繞的背景下,安防行業最應該思考的,還是新技術如何落地的問題,比如:校園的安全不在只停留在校園內部而是開始深入到校外,是不是可以通過“云”與“物”技術實現校車在接待學生時,時時將其相關視頻信息傳輸到校園監控中心和教育有關部門指揮調度中心呢,礦井下的安全是不是可以做到員工從進入礦井開始即可進行人臉識別將其是否攜帶不安全的事物信息傳輸到安全指揮大廳進行核實,員工進入井下作業時,是不是可以對其精準定位。“云”與“物”技術所倡導的是總線架構下的多系統協同工作,各種子系統之間相關信息的深度融合運算等,如此深入的運用不知道是不是能夠給安防監控行業的發展帶來推動。
“云”“物”技術千變萬化
傳統視頻監控與IT、電信等相結合,眾多家安防企業推出基于英特爾架構的多種個性化的智能數字監控解決方案,滿足安防產品高清化、智能化、網絡化產品的需求。發展趨勢是,安防監控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后,云計算技術的應用將會變得普遍。

拔開“云”“物”見青天
撥開“云”“物”見青天
物聯網與云計算其實是一種交互輝映的關系。首先,物聯網的發展也離不開云計算的支撐。從量上看,物聯網將使用數量驚人的傳感器,如數以億萬計的RFID、視頻監控等,其采集到的數據量驚人。這些數據需要通過無線傳感網、寬帶互聯網向某些存儲和處理設施匯聚,而使用云計算來承載這些任務具有非常顯著的性價比優勢;從質上看,使用云計算設施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分析、挖掘,可以更加迅速、準確、智能地對物理世界進行管理和控制,使人[FS:PAGE]類可以更加及時、精細地管理物質世界,從而達到“智慧”的狀態,大幅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社會生產力水平。可以看出,云計算憑借其強大的處理能力、存儲能力和極高的性價比,很自然就會成為物聯網的后臺支撐平臺。其次,物聯網將成為云計算最大的用戶,將為云計算取得更大商業成功奠定基石。
安防企業大都心知肚明,未來安防是非“清”不可。高清網絡攝像機,高清液晶拼接顯示墻。高清已不在是傳說,現有的720p、1080i、1080p級別的高清晰產品是早已立柱于市,安防網絡化,區域化,集成化應該是未來安防的唯一出路。高清代表著需要更強的傳輸信號,更大的存儲空間,更清晰的顯示效果,而強大的云計算好像就是為這而來的,無論是在數據傳輸、數據整理、數據存儲,數據顯示等方面,安防企業都可實現撥開“云”“物“見青天。
我們有理由相信,無論云計算、物聯風將來以哪種模式發展,其在安防領域中的應用將會隨處可見,大安防云系統的互聯互通最終會誕生在我們生活之中,并為我們安防行業帶來高性能、低功耗及廉價的服務。
相關文章
2011年中國安防產業發展的四大推動力
2011年11月23日,海康威視又爆出50億元的大單。其實際控制人中電集團與重慶市政府簽訂了《重慶市社會公共視頻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總承包框架協議》,項目總投資預計為50億元。中電集團是該項目的總承包商,將組建以海康威視為主的項目...
2012年智能家居安防產業戰略拐點
在中國做產業很簡單,也很難。簡單的是很容易摸到門道,難的是瞬息萬變的格局,可以瞬間改變一個產業的生存環境,如果沒有前瞻性的目光和勇氣,很容易血本無歸。
2012年將成為智能家居安防產業戰略拐點
在中國做產業很簡單,也很難。簡單的是很容易摸到門道,難的是瞬息萬變的格局,可以瞬間改變一個產業的生存環境,如果沒有前瞻性的目光和勇氣,很容易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