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大門終于有了“信息保安”

今天上午,蔡英文教授在使用門禁卡
小區車輛進出大門,經過自動識別系統,不但使大門自動開啟,還顯示出車輛信息和物業繳費時間。這種“物聯網技術”最近成了松江區松云水苑業主們口中的熱門詞。原來,由小區業主蔡英文、陳廣杰自行研制的門禁系統已正式投入使用。2周來,居民紛紛叫好,“門禁總算告別了形同虛設的年代!”
門禁系統與眾不同
昨天,記者來到文翔路928弄松云水苑,大門口門禁系統的橫桿的確有些不同:紅白相間的“柵欄”格外醒目,門前還豎立著幾只圓柱形的防護欄。一輛轎車駛入,崗亭內的保安并未做任何動作,車主也沒有將手臂伸出窗外取卡,而橫桿此時已自動升起,讓車輛駛入。
“小區現在使用的RFID系統,簡單說,業主在車內裝一個電子感應器,里面輸入基本信息,通過門禁時,系統若識別為咱們小區的車,就自動放行。”想到運用這項“高科技”的業主蔡英文和陳廣杰,前者是交通大學材料學院的副教授,后者曾任教東華大學計算機系。
據蔡英文介紹,兩人從今年5月開始設計,畫了百張圖紙,選了多種材料,前后修改數次,終于讓作品得以問世。
解決小區群租難題
談到設計這套系統,不得不“想當初”。松云水苑2005年竣工,當時購房者70%是投資客。這為小區帶來不少問題:群租客猛增、業主不付物業費等,衛生、治安問題突出,業主與租客間的矛盾日益尖銳。
“一套二房能住十多人,大門和樓道的門禁系統更是三天兩頭被毀壞。”在這種環境下,蔡英文和陳廣杰兩人受居委會“重托”,針對租戶多、管理亂的情況設計了這套門禁系統。松開物業、居委、業委會三方曾召集業主召開多次會議,聽取意見,改良方案。
“光是防撞測試,我們就試了十多次。”蔡英文說,從設計到招標制作,兩人傾注了不少心血。起初,設計出來的產品不夠堅固,安裝完畢后很快被一輛“沖門”的助動車撞壞了。兩人經過多次維修和改進,總算做出一套“無堅不摧”的系統。除了車輛的進出系統,行人的門禁卡也在陸續發放中。每戶的發卡數量有嚴格限制,加上大門和樓道的系統也將聯網,時間一長,已“逼”走不少群租客。
創新管理受到肯定
這樣一套先進的門禁系統,要花多少錢呢?社區黨總支書記沈勤告訴記者,這套系統的開發并非一筆小數目,但這種業主自治模式得到了區、街道的支持。作為“三位一體”創新管理的試點小區,政府撥款20余萬元,再加上11萬元的維修基金,順利完成了整個系統的開發。
新產品投入使[FS:PAGE]用2周來,受到大部分居民的肯定。樓組長和社區志愿者們看到小區人員管理有了起色,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一旦有中介想要動群租腦筋,居民立刻“通風報信”;居委會和物業也于每個月定期到出租屋內排摸人員,并制定信息表。小區里的群租現象已經得到改善,大部分“群租”已轉為正常“合租”。
如今,社區管理成為每個業主參與的課題。相約星期三,共商社區事。每月中旬的第一個周三,各類居民代表們濟濟一堂,為小區管理獻計獻策,從社區“制度”如何定,到自行車怎么停放、垃圾分類如何推廣等等。
這個曾經“亂轟轟”的小區臟、亂、差現象越來越少,業委會、物業與居委會的三方關系理順了,辦事效率也大大提高。對此,沈勤表示:“居民的事情由居民自己做主,我們的任務就是協助他們更好地解決難題。”
相關文章
智能住宅小區安防報警網絡系統
“智能化住宅小區”是指通過綜合配置住宅小區內的各個功能子系統,以綜合布線為基礎框架,以計算機網絡為區內各種設備管理自動化的新型住宅小區,是近年來我國城市商品住宅建設中大力推廣的一項高新技術,是建筑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
國網信通公司推出智能用電示范小區
博世攜開發商共創智能小區安防典范
隨著高科技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從以往追求居住的物理空間和豪華的裝修向著現代精神內涵與浪漫舒適的生活情越的方向發展,追求小區、住宅智能化帶來的多元化信息和安全、舒適與便利的生活環境作為理想目標。
智能小區拓寬物聯網發展之路
新區新安街道新安花苑的居民們近來嘗了個“鮮”:他們居住的小區,成為無錫市率先引進物聯網技術的一個社區,實現了智能小區的管理模式。街道從自身經費內抽取一部分,以政府貼補的方式鼓勵居民安裝“物聯網防盜窗”,居民們說,尖端的技術讓他...
智能化電網小區服務系統的主要構成分析
在智能電網小區試點工程中,通過應用清潔能源接入、雙向互動服務、停電快速響應、電動汽車充電、電力光纖入戶(OpticalFiberCompositeLow-voltageCable,OPLC)等先進智能電網技術,滿足居民用戶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