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離山西有多遠
不久前,全國智慧旅游景區建設會議召開,會上國家旅游局宣布22家景區為首批“全國智慧旅游景區試點單位”。作為旅游資源大省山西,卻沒有景點入圍。
“咱們省也做了一些努力,但是現有景區條件可能與試點單位的要求還有距離,所以未能進入首批名單。”12月14日,記者就“智慧旅游”這一新興概念進行采訪時,省旅游局有關人士表示。
那么,聽起來頗為神秘的智慧旅游究竟神奇在哪兒?山西的旅游行業距離實現智慧旅游到底還有多遠?
電子導游儀:萌芽時期“初體驗”
5年前,山西商務國旅總裁助理牛剛就曾使用過電子導游儀,在他看來那正是處于萌芽狀態的智慧旅游。
當時,他在海南的一個熱帶雨林景區踩線考察時,景區給他們每個人發了一個電子導游儀器,手掌大的方盒子,像一個大號的手機,出門的時候把這個導游儀器掛在脖子上。
進入景區,這個小盒子上就會顯示游客當前的位置,然后根據定位,盒子的外接耳機里就有聲音傳來,居然是在介紹他當時的周圍景觀。“當時嚇了我一跳!它怎么知道我在哪,看到了什么!”牛剛坦言第一次使用這個設備對他的觸動,“5年前,我已經做了10多年導游了,看到這個玩意兒覺得很稀罕,第一次感受到電子產品對我工作的沖擊。可是,接下來幾天,我又仔細研究觀察發現,這個小盒子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說,離開那個景區它的功能就完全失靈了。”
如今已經有20年旅游從業經驗的牛剛,比對現在的信息,他認為當年的這段經歷就是智慧旅游的萌芽狀態。“因為一個小小的終端通過連接網絡、發布信息等,實現了導游的無人化服務。游客將逐漸體會到這種便捷輕松的出游經歷。”
從幾年前的雛形,到現在的首批試點景區,更多更豐富的功能也被注入智慧旅游。“現在的智慧旅游實現了更精準定位和更精細服務。未來,當智慧旅游系統覆蓋面從一個景區擴大到一座城市之后,游客在出游途中訂房、訂餐、訂景區門票、甚至實時掌握即將到達景區的停車場車位都將成為可能。”
智慧旅游:讓旅游變得聰明起來
“智慧旅游就是利用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借助數字終端,主動感知旅游資源、旅游者、旅游活動等信息,并及時發布,讓人們能夠實時了解這些信息,隨時調整和安排旅游行程,從而達到主動利用旅游信息做[FS:PAGE]到智能旅游的效果。”山西省世界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車振華在旅游研究領域頗有造詣,他對近年來的新興概念“智慧旅游”關注已久。
車振華認為,目前正急速普及的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其實都是“智慧旅游”可以落地的技術支持,都是智慧旅游的一部分。“但是,這些有用的片段需要一張大網將它們協調組織起來,然后有序發揮每部分作用,才能最終形成一個智慧旅游的完整系統。”
智慧旅游,說白了就是讓旅游變得聰明起來。對于智慧旅游的應用,車振華以一個自駕游愛好者例子來說明。
市民張先生喜歡自駕旅游,但是因為對旅游目的地信息并不熟悉,所以在駕駛汽車走過漫長的高速公路到達目的地之后,他通常會把私家車停在酒店,然后報名參加當地一、二日游產品,或者通過酒店前臺雇用一名“導游”,在當地旅游的數日內,全部請導游帶路,吃喝玩樂,全聽人家指揮。
在智慧旅游實現后,張先生將會完全自主掌握所有行程,從交通到訂餐,從游玩到尋覓特色美食,一部安裝了智慧旅游終端服務的手機就能全部搞定,“在目前的首批22家試點景區,游客就能體驗智慧旅游的服務。比如景區天氣狀況、各停車場是否有空位等信息都能實時獲取。”“雖然現在的GPS也有餐館、小吃、酒店等信息,但這套系統適用于普通群體,只提供基本的指路服務,且游客在使用過程中常常發現,明明導航上指示的某一個去處,到了跟前卻根本沒有。而智慧旅游系統,則從旅游專業角度出發,更符合旅游者的需求,比如,外地游客到太原旅游想品嘗地道的羊湯,通過這個系統就能準確找到太原最正宗最老字號的羊湯,而不是導航照本宣科直接從地圖搬上去所有羊湯館信息。”
落地山西:阻礙不是資金,而是意識
“目前,技術層面應該不存在問題,阻礙主要來自景區對于這套系統的認識,如果景區能意識到智慧旅游可以帶來更多游客更多效益的話,山西實現智慧旅游指日可待。”省旅游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相比于動輒成千上百萬的景區土建投入,智慧旅游系統資金投入會少很多,所以阻礙更多的不是資金,而是意識。
智慧旅游系統對游客的幫助主要是:計劃性、便利性。該負責人表示,“現在中國人出游花費的成本正日漸提高,甚至已經超出歐美國家的老外了,但是中國人出游卻被詬病不如老外會享受,這都是因為國人出游嚴重沒有計劃性的這一歷來習慣。比如,每到黃金[FS:PAGE]周一窩蜂似的出游,還有臨出門一兩天才去旅行社咨詢線路報名等。”
缺乏提前規劃讓旅游樂趣大打折扣,但是如果實現智慧旅游之后,游客更容易掌握好吃好玩的,實時了解一切有關旅游的信息,即便懶得提前做功課,在出游途中依然可以隨時“計劃”,比如隨時重新規劃線路、重新預訂酒店,并了解具體路段的車流人流情況,從而真正實現錯峰出游。
智慧旅游不僅對游客有益,對旅游企業和旅游行政管理的幫助也很明顯,可以讓旅游管理更加有的放矢。
比如,通過系統監測可以發現,某個點游客停留時間久,就可以在該店增加人力物力投入,擴大經濟效益;某個時間段游客多,可以啟動預案,主動引導游客分流。“此外,智慧旅游系統可以幫助景區精確了解客源地的信息,系統會自動生成每一個進入景區游客的身份信息,游客來自哪里一目了然,在進行游客身份信息匯總后,可著重挖掘主要客源地市場。現在各景區掌握的客源地的信息是粗獷而籠統的,但有了智慧旅游,就可以精準統計哪個省哪個市哪個縣游客來山西哪個景區最多,從而有助于景區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去當地準確地進行旅游宣傳促銷。”該負責人介紹。
“我們會繼續積極宣傳智慧旅游的益處,改變景區觀念,爭取在國家公布第二批試點名單時實現山西零的突破。” 該負責人向記者透露。
相關文章
中國電信與旅游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推智慧旅游
5月15日,國家旅游局和中國電信集團公司關于共同推進智慧旅游發展的合作協議在京簽署。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中國電信集團公司董事長王曉初代表雙方簽署協議。
重慶將推出多項“智慧旅游”服務
5月18日消息,在中國旅游日來臨之際,重慶市將推出手機App、街景地圖虛擬旅游體驗和多項讓利惠民措施,讓更多游客體驗到新技術與旅游結合帶來的便利。
三亞智慧旅游年 旅游信息獲取方式更智能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旅游者對旅游信息獲取方式要求更智能、更科技、更人性、更自助。30日,記者從三亞市相關部門獲悉,外國游客在三亞旅游時遇到語言不通,只需通過電腦就可以實現多語種翻譯機幫忙。
物聯網技術在智慧旅游中的應用
建立智慧旅游平臺 做游客出行“智囊團”
昨日,洛陽市市長李柳身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過去五年的工作做出回顧,其中提到,5年來,牡丹文化節升格為國家級節會,洛陽市被評為“中國牡丹花都”,新增 5A級旅游景區4家,成為全國旅游標準化試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