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萬畝產業園 發展“智能農業”
從看到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第一眼起,望亭鎮新埂村黨委書記吳鈺明心里就樂開了花,見到記者,他指著報告上有關現代農業發展的篇章滿面笑容地說,2013年,望亭要全面推開農業現代化建設,用“智慧農業”放大虞河蔬菜基地農產品和金香溢大米的品牌。
望亭是相城區農業發展的重點區域,擁有虞河蔬菜和迎湖水稻兩大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區。這兩年,望亭規模農業、生態農業上取得了重大進步,農產品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吳鈺明告訴記者,去年6月,新埂村的蔬菜基地成為國家工信部主推的“智能農業”在蘇州的首個試點。今年,占地1.7萬畝的御亭現代農業產業園將啟動建設,屆時,將引入“智能農業”技術,在生態農業、循環農業、智慧農業、對外合作四大領域創亮點,建成一座融現代特色新型農業與江南水鄉獨特風貌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智能農業" 簡單來說就是在田里裝上溫度傳感器和監控探頭,用電腦控制大棚的溫濕度和二氧化碳含量”,吳鈺明介紹說。通過這種方式,大棚內的溫度、濕度、CO2濃度等一系列數據都能實時傳輸到控制中心,并由專業智能軟件進行比對、分析。“好比是工廠的標準化作業,蔬菜長到哪個階段了,需要多少溫度、濕度、光照等,計算機系統進行比對后發出操作指令,比人工精確多了”,吳鈺明這樣形容。
據吳鈺明介紹,在“智能農業”的總控中心里,除了接收信息、分析等功能外,智能軟件還能進行遠程控制。按照規劃,御亭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蔬菜大棚頂棚及兩側的氣窗都可以自動打開,兩側還安裝有通風、降溫及噴淋設備。根據智能軟件分析的結果,技術人員可以在控制中心打開氣窗進行通風、打開噴淋增加濕度、關閉遮陽棚等。“"智能農業"的一大好處就是可以通過網絡解決農產品生長過程中的種種問題”,吳鈺明告訴記者,虞河蔬菜基地已經和南京農業大學建立產學研平臺,有了“智能農業”,南農的專家可以第一時間指導農產品種植。最近,以“漁菜共生”生產模式著稱的美國維登國際等3家企業也正式簽署協議,準備入駐御亭現代農業產業園,今后將在農業循環利用等方面為本地提供先進經驗。
相關文章
信電學院將建“智能農業研究與示范”基地
華夏物聯網訊:7月15日,信電學院楊仁剛院長,黨委書記高萬林、副院長杜松懷、副書記陳昕等一行六人專程考察我校涿州農場,雙方就“把智能農業教科基地建在自己的土地上”達成共識。
朗坤物聯:智能農業“布道者”
在安徽浩翔農牧的養豬場,每頭豬的耳朵上都會掛一個“耳標”,內含芯片,記錄的是這頭豬的出生時間,在養殖過程中的用藥、防疫情況、是否轉過欄等各種信息;進入屠宰場時,每片豬肉上又會掛上一個流通碼,批發商持IC卡刷卡交易,這片肉的檢驗...
無錫智能農業扮靚“農博會”
9月初,在江蘇無錫體育中心展示館舉行的第七屆現代農業博覽會中,涉及智能農業的一批物聯網項目吸引眾多目光。這是無錫市首次引入物聯網重點項目的農博會,充分顯示無錫農業高產、優質、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特性。
常熟將加快引進先進智能農業裝備
8月28日,常熟市農委、碧溪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相關人員前往常州智能農業裝備研究院進行項目對接,就引進整套農田信息管理系統進行了進一步溝通。目前,為碧溪基地“量身定做”的管理軟件已經完成編制,整個項目計劃在近期正式實施。
智能農業因物聯網技術應用而水到渠成
自古農業就是國之根本,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隨著人口迅速增長,我們對糧食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而我們不光需要高產值,還想盡量把勞動力從繁重的農業勞務中解放出來。根據人們的需求,智能農業應運而生,物聯網技術也讓智慧農業逐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