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每只牛羊做一個“身份證”

課題組自主研發的產奶量采集系統在吳忠市利牛畜牧科技發展公司得到應用。

課題組成員在對興涇鎮興盛村興盛肉牛養殖科技服務中心的信息員進行培訓。

奶牛養殖管理系統操作界面。
清真牛羊肉認證困難,曾是困擾消費者的一大難題。如果能給每只牛羊配發一個“身份證”,只要用手機、網絡、電話等設備讀取產品的追溯碼,便可查到這只牛羊進入屠宰環節前的所有信息,那將為清真牛羊肉產品的溯源提供極大的便利。在北方民族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保文星所帶領的科研團隊的努力下,為每只牛羊做一個“身份證”的愿望正在變為現實。
這就是由保文星主持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西部民族地區電子農務平臺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課題之一“清真畜產品規范生產與質量認證系統研發與應用”所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
畜牧業的“信息源”:讓疑難問題在這里找到答案
“清真畜產品一直是寧夏的特色產業,但由于地處西部,養殖方式落后、組織化程度低,寧夏畜產品缺乏標準化的養殖管理程序和嚴格的清真認證程序,嚴重制約了其進一步發展。我們的課題,就是試圖消除這些制約因素。”保文星說。
通過集成及二次開發的關鍵技術,為寧夏奶牛、肉牛、肉羊的聯合選育、飼養管理和疾病防治開發相關信息系統,提升寧夏清真特色養殖業生產效率及產品品質,是“清真畜產品規范生產與質量認證系統研發與應用”課題組的主要任務。
對于保文星所帶領的課題組來說,要開發出全面、實用的管理和認證系統,首要的工作便是采集寧夏清真畜產品的基礎數據信息。
截至2010年底課題驗收時,課題組共完成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奶牛、肉牛、肉羊等3個產業基礎信息數據庫,共錄入荷斯坦母牛7341頭、肉用母牛14879頭、肉羊17942只,涵蓋了這些動物的譜系、飼料、繁殖、防疫免疫、產奶、養殖場等信息,為相關管理部門提供了畜產品的關鍵數據。
打開西部電子農務網,點擊“養殖業技術決策服務”,可以看到奶牛、肉牛、肉羊疫病診斷與防治3個專家系統,這是課題組特別構建的3個數據庫。
保文星告訴記者,他們在PAID 5.0農業專家系統的基礎上二次開發的3個系統,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疾病信息、診治信息和推理規則,主要解決奶牛、肉牛、肉羊的重大疫病預警與防制、常見疾病快速診斷、健康養殖獸藥選配、規模化養殖場動物健康管理與輔助診治等問題。其中,僅奶牛疾病診斷庫,就囊括了奶牛傳染病、產科病、乳腺病等13大類共計152種疾病和[FS:PAGE]診治信息、1000多條推理規則。
提到動物疾病診斷與防治專家系統,銀川市西夏區興涇鎮興盛肉牛養殖科技服務中心的創建人馬春峰豎起了大拇指,連連贊嘆:“專家系統很實用、很專業,是養殖戶高效免費的好獸醫!”
2010年6月16日,興盛村養殖戶楊連寶飼養的肉牛肚子脹氣,打電話向馬春峰求助。他到達養殖戶家時,牛已氣喘吁吁、精神低落,楊連寶急得團團轉。經仔細檢查后,馬春峰發現牛的瘤胃鼓氣,便立即登陸西部電子農務網,打開肉牛疫病診斷與防治專家系統,查看瘤胃鼓氣的治療方法,選擇了一個處方給牛灌服,20分鐘后病牛逐漸好轉。通過這一系統,馬春峰學到了很多東西,并為周邊的好幾家養殖戶解決了不少問題。
生產者的“好幫手”:生產更規范,管理更高效
數據庫的構建,為課題組開發應用系統打下了基礎。經過幾年的努力,課題組完成了基于手持設備的動物數據采集系統、清真動物養殖管理信息系統、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信息平臺、科學飼料管理信息系統、清真畜產品加工標準化管理與質量溯源系統等5套共21個信息系統,超額完成了課題考核指標。
一系列信息系統的開發完成,為寧夏地區的廣大清真畜產品養殖人員、技術人員、中基層管理人員帶來了“福音”。
對此,銀川市西夏區興涇鎮萬明畜牧養殖有限公司的技術員陳玉霞深有體會。萬明公司是課題組在寧夏奶牛、肉牛和肉羊產業帶建立的信息化示范點之一。自從公司安裝應用了課題組研發的清真肉牛養殖管理系統后,“用軟件就可以管理牛羊、設備、員工、客戶、飼料、藥物、免疫、檢疫等信息,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陳玉霞說。
吳忠市利牛畜牧科技發展公司是課題組的信息化示范點。該公司應用了課題研發的6個信息系統和一個硬件裝置。公司技術員李海波稱,由于場里奶牛比較多,遇上奶牛妊娠、配種、生病等情況,需要把奶牛移欄,過去靠手工記錄,難免出現遺漏、延遲和錯誤。“現在我用手持設備就可以現場實時記錄移動信息,回到機房把手持設備連到電腦上,一點軟件上的數據同步按鈕,數據就更新到數據庫里了。”李海波說,使用這些信息系統后,技術員和飼養員的工作量減輕了很多,同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寧夏自治區畜牧工作站、寧夏農林科學院兩個課題合作單位的幫助下,通過培訓信息人員和現場安裝,課題組開發的21個信息系統全部得到應用,除建立了寧夏平吉堡國營奶牛養殖場、吳忠市利牛畜牧科技發展公司、鹽池縣鑫海清真食品有限公司、銀川市西夏區興涇鎮萬[FS:PAGE]明畜牧養殖有限公司、興盛肉牛養殖科技服務中心等5個核心示范點外,課題組還將系統應用范圍覆蓋到吳忠市、鹽池縣、銀川市等16個縣、市(區)的32個規模化奶牛場(園區)、10個肉牛重點養殖縣(區)和6個肉羊重點養殖縣(區)。
消費者的“探測器”:百姓吃得安心,企業獲得發展
2010年3月,鹽池縣鑫海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與第16屆廣州亞運會組委會簽訂了17.6萬公斤灘羊肉供應合同。公司將這一訂單的獲得歸功于鹽池灘羊肉此前在北京、天津等地市場上的出色表現。這家偏居西北的公司對大城市灘羊肉市場的成功開拓,主要得益于公司對清真畜產品質量追溯系統的使用。
清真畜產品的最終流向是消費者。近年來,食品的安全衛生問題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清真產品認證難更是困擾廣大穆斯林群眾的難題。針對這些現象,課題組通過對物聯網技術的集成應用,開發了面向生產企業、管理部門和消費者的質量溯源系統查詢平臺。在對該成果進行鑒定時,寧夏自治區科技廳的專家組成員一致認為:該項目規范了清真牛羊肉產品質量控制的過程與方法,系統有較好的創新性,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據介紹,這一溯源系統集成應用了多種物聯網技術:
在養殖場,養殖戶通過RFID(標識讀寫設備)射頻電子標簽標識每一只灘羊,標識記載著灘羊的購進、養殖周期、所食的飼草料、治療所用獸藥等信息,在此基礎上建立的養殖檔案,通過RFID匯總至服務器中心;
在屠宰場,檢疫人員通過專用手持設備讀取灘羊的耳標,如果檢疫合格便準予屠宰,同時將耳標的編碼轉換到產品標簽上,并將其屠宰、運輸、檢疫等信息導入后臺數據庫,系統打印檢疫合格證后,將產品標簽綁定在灘羊胴體上;
在加工分割時,工作人員通過標簽打印機打印出條碼標識,粘貼在灘羊產品包裝上,并將數據匯總到中央服務器;
當消費者購買到貼有專門耳標的灘羊肉產品后,只要用手機、網絡、電話等設備讀取產品的追溯碼,便可追溯到這只灘羊進入屠宰環節前的所有信息,確保自己買到的是放心產品。
溯源系統的應用,在讓廣大消費者更加放心的同時,也提升了企業產品質量的可信度,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效益和經濟效益。
啟用畜產品質量追溯系統以后,鑫海公司生產的優質灘羊肉產品被市場廣泛接受,產品熱銷全國許多大中城市,而且價格也有提高——深加工精品羊肉銷售價格從每公斤30元提高到40元。公司年銷售額達2040萬元,提升附加值480萬元左右,項目區內農戶每戶增[FS:PAGE]收達2400元以上,養殖園區戶均增收4300元。
相關文章
阜南試點刷二代身份證替代新農合IC卡結算報銷
“以后用二代身份證也能直接刷卡結算,住院報銷方便多了!”10月25日,阜南縣王堰鎮張樓村村民張春明來到縣醫院新農合結報窗口報銷醫藥費,被告知以后用二代身份證也可以刷卡結算報銷時高興地說。
天誠盛業居民身份證指紋采集器成功通過公安部檢測
公安部安全與警用電子產品質量檢測中心于2012年11月30日公布了送檢合格的居民身份證指紋采集器產品及供應商名錄,天誠盛業旗下產品探索者TC2008憑借其卓越的質量和出色的表現成功通過公安部居民身份證指紋采集器檢測。
2014南昌考研:14個考點首用“身份證讀卡器”鑒別考生身份
為防范利用假身份代考,2014年研究生考試期間,南昌市還將首次采用“身份證讀卡器”讀取考生第二代身份證基本信息,用于考場的考生信息核對,同時使用“身份證識別儀”對考生身份進行鑒別。
東莞松山湖首創智慧林業管理 園區樹木有了“電子身份證”
松山湖1000棵樹都有了身份證,澆水、保養和維護,都用物聯網記錄起來了。23日,記者從松山湖獲悉,高新區將推廣智慧林業項目,通過物聯網技術為每棵樹安裝RFID電子標簽,實現對轄區內林木精細化管理。
RFID電子標簽:張裕葡萄酒的“電子身份證”
據說,中國市面上的1982年的拉菲,比拉菲酒莊當年的總產量還要多。說法雖然有些夸張,但也反映了名酒被仿冒的現狀。著名經濟學家謝國忠在2010年第27期《新世紀》周刊發表《名酒怪象》指出:“一些分析者認為,中國市場上70%的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