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園區”建設方興未艾,已成為應對新一代園區競爭的有力武器
自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園區逐漸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實驗田,成為地區招商引資、儲備人才的重要途徑。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園區向創新化、科技化、智慧化轉變的改革也勢在必行。利用各種智能化、信息化應用幫助園區實現產業結構和管理模式的轉變,提升園區企業市場競爭力,促進以園區為核心的產業聚合,為園區及園區企業打造經濟與品牌雙效益將成為應對新一代園區競爭的有力武器。因此,回顧借鑒智慧園區建設成果,評估當前智慧園區建設績效,展望未來智慧園區建設方向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1、智慧園區投資呈現穩步增長態勢
伴隨著國內智慧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智慧園區投資規模也保持著穩步增長的態勢。據分析認為“十二五”期間用于建設“智慧城市”的投資總規模將可能高達5000億元,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將帶來兩萬億元的產業機會。在此大形勢下,智慧園區建設也取得顯著業績,2011年,各園區根據所在城市及園區信息化發展總體規劃,繼續加大智慧園區建設投資力度,投資規模達到493億元,比上年增長10.8%。預計2012年全國智慧園區IT投資規模依然會保持10%左右的增長速度,其總規模將達到550億元。
2、先行園區建設效益顯著,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
目前中關村科技園區、蘇州工業園區、上海漕河涇開發區、星光影視園等智慧園區建設已經取得一定成果,新一批智慧園區規劃也開始著手落地,簡要列舉如下所示:
(1)中關村“智慧園區”
2012年,中關村利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將示范區“一區多園”的空間信息與企業、產業、科技創新資源、科技金融資源、招商引資等信息進行整合,從而有效提升園區規劃、產業布局、區域經濟統計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務工作效率,不斷促使中關村向“智慧園區”全面轉型。
(2)蘇州工業園區
蘇州工業園區目前已經構建成了包括電子政務私有云、國科數據中心、風云saas平臺等軟硬件平臺架構,具備了云服務方式的條件。依據其工業園區信息化“十二五”規劃要求,未來園區將以建設“智融服務、慧聚創新”的智慧新園區為目標,力爭到2015年,基本實現電子政務、社會資源、公眾服務、企業應用的“共享、整合、服務、創新”,將園區建成全國領先的信息化高科技園區和國際一流的智慧型城區。
(3)上海漕河涇開發區
2012年7月,上海市漕河涇開發區城市光網建設率先完成覆蓋,這標志著開發區“數字園區”網絡建設已經初步完成,成為我國首個城市[FS:PAGE]光網、3G和WiFi三種網絡全面覆蓋的高科技園區。未來在園區內可以從上班考勤、門禁刷卡,到智能停車、餐飲消費等多項應用實現“一卡通”,另外漕河涇總部大樓的智能化樓宇建設試點項目,將探索園區在數字化管理和智能化監控的新途徑,將成為上海漕河涇開發區“智慧園區”建設的又一個亮點。
(4)青島高新區
青島國家高新區“智慧園區”建設中不斷引進光纖通信、云服務等先進信息技術,著重突出園區“三網融合、資源共享、高度智能”的特點。近年,青島高新區已經初步完成了高新區門戶網站、政務門戶平臺、行政效能電子監察系統、創業服務平臺、財源建設系統、人事招考系統等四大基礎平臺和六大應用系統建設。2012年底,青島高新區“智慧園區”將現雛形,園區競爭力顯著增強。
(5)星光影視園
2012年7月,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暨星光影視園 “新媒體信息管理與服務公共平臺項目”投入應用。其運用RFID、云服務等創新技術構建了智能化的基礎設施管理與服務體系,從“感知化、互聯化、智能化”三個角度對園區內的人、車、物等有型資源以及媒體資料等虛擬資產實現了全方位的監測與管理,大幅度提升星光影視園高科技、高效率的整體服務水平。
3、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仍是智慧園區建設重點
(1)以政府為主導推進智慧園區建設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引導、社會跟進”模式還是比較明顯的,因此,國內園區政府是引導智慧園區建設的主導力量,尤其是在資源投入方面主要還是依賴政府運作。在國家層面,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中國信息化城市發展指南》,為城市信息化建設的重點、思路提供了指導。在地方層面,地方政府的財政投入以及本地政府對智慧園區建設的重視程度,是影響智慧園區建設的決定力量,經濟實力越好,機制體制越靈活的城市,對于智慧園區的建設推進力度越大。
(2)積極應用提升智慧化水平的新技術
中國智慧園區的發展需要探索應用前沿信息技術,前沿技術可以使系統具備有效的運行方式、內部間相互關聯性和智能化。目前國內多數園區在其信息化建設上一方面瞄準高端技術應用的探索,比如物聯網、云計算、虛擬智能等高科技的研討;另一方面對現有傳統基礎信息技術的優化與升級,并注重傳統與高端技術之間的融合。
(3)信息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仍是建設重點
當前國內智慧園區建設依然是以信息基礎設施、電子政務為重點。首先,信息基礎設施是智慧園區建設與發展不可缺少的基礎條件,智慧園區信息[FS:PAGE]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沿著“寬帶、融合、泛在、安全”的方向發展,不斷夯實寬帶網絡建設。其次,智慧園區建設中非常注重公共領域管理與服務,緊緊圍繞公眾需求,積極協調各方力量加快推進教育、醫療衛生、生產就業、交通等公共領域的信息化建設,加快建設面向家庭用戶的社會信息服務網絡,建立惠及人人的電子政務平臺和公共服務體系。
(4)試點示范是推進智慧園區建設的重要抓手
國內智慧園區建設正在興起,但智慧園區建設多數還停留在規劃設計、起步探索階段,并沒有一個權威的頂層架構以及規劃的方法對其進行指導,因此推行智慧園區試點示范建設尤為重要。當前各地打造智慧園區,首先是通過建設智慧的子園區、研發基地、智慧應用系統等形式的小范圍的嘗試,逐步完善相關建設領域的信息化環境。然后將小范圍應用作為建設智慧園區的試點工作和智慧城市建設的試驗田,成為了智慧園區建設的重要抓手。
4、智慧園區逐步向創新化、生態化發展
智慧園區具有物聯化、互聯化、智能化的特點,因此建設智慧的園區,重點應關注園區底層設施的智慧化,以及管理平臺的智慧化,進而實現園區的物聯化、互聯化和智能化。未來國內智慧園區建設將出現如下幾個發展趨勢:
第一,智慧園區將會朝向創新化、生態化發展。未來智慧園區建設將會更加注重高新技術、生態環保型等產業的發展,融入低碳管理理念將新的技術、管理手段、管理平臺與園區的創新結合在一起。
第二,智慧園區建設與園區產業發展相結合。利用現代智能化、信息化應用協助園區企業實現生產方式、運營模式、產業結構的轉變,從而有效提升園區企業經濟效益,實現以智慧園區為核心的產業鏈聚合。
第三,智慧園區管理與城市化管理并肩齊驅。智慧園區的建設一般是在智慧城市建設的大背景下,智慧園區管理體系的建設通常也會涵蓋城市管理的部分職能,因此,在智慧園區管理過程中要與城市化管理緊密結合。
國內智慧園區建設方興未艾,智慧園區建設投資規模不斷擴張,未來將有更多的園區會進入智慧園區建設大軍。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國內智慧園區建設會取得更加突出的成就,滿足城市、園區發展的需求。
相關文章
凝聚智慧的力量,通服物聯助力智慧園區創新轉型
當前“新基建”成為中國經濟領域的一大熱點。區別于傳統“鐵公基”,“新基建”被賦予了“數字基建的科技內涵,并被視為對沖疫情影響、穩定經濟增長、推動產業升級和發力數字經濟的重要支撐手段。智慧園區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載體,將解決傳...
助力智慧城市,融創天下牽手綿陽科創園落地智慧園區
智能產業的興起正在推動智慧城市從概念走向實踐,而園區作為城市的一個重要單元,智慧型園區的建設也成為各地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入口。
投資軟件產業 驅動智慧園區經濟
2003年,中興發展有限公司宣告成立。有著世界第四大手機制造商中興通訊的成功經驗,中興發展在短期內即樹立了“互相尊重、精誠服務、拼搏創新、科學管理”的品牌藍圖,同時秉持“產業投資是產業園區建設的先導驅動”這一理念,實現企業的發...
智慧園區 成就物聯網時代各路英豪
還在沙盤上時,它就以其獨有的功能和魅力吸引了海峽兩岸企業的高度關注。揣測、預測、質疑、猜疑尚未落定,一幢幢新建筑的落成,就已經把時代的大門悄悄地推開。
智慧園區—智慧城市的“先行軍”
為解決我國城市化進程中資源消耗、環境生態破壞、人口劇增等問題,各城市紛紛開展智慧城市規劃和建設,以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來優化和提升城市發展環境。根據賽迪世紀統計,截止到2012年底,已有180多個城市(含規劃、在建智慧城市)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