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三明“數字城管” 使用移動諜偵車
近日,一輛裝滿攝像頭的汽車穿梭于市區大街小巷,引起市民猜測,大家都說從未見過。在三元區中山公園鍛煉的老人們說,它遠看像張牙舞爪的甲蟲,近看又不知是什么車,奇怪得很。

游走在大街小巷里的諜偵車 實為“數字城管”

游走在大街小巷里的諜偵車 實為“數字城管”
1月16日上午,記者找到了這部車。
“怪車”偏愛走小巷
上午,記者獲悉“怪車”在梅列區東新四路出現,11時,趕到東新四路,卻沒找著。它上哪去了?經多方打聽,安利大廈的保安趙師傅說,這車剛來過,在附近轉悠了幾圈,便不知去向。見到這輛車的人還不在少數,大家都會忍不住多看幾眼,但一眨眼的功夫,就消失了。“怪車”到底怪在哪?在市民的幫助下,大致還原了它的本來面目:小型客車,灰色,車頂裝滿了攝像頭,掛著北京車牌。
原來,大家所說的“眼睛”指的是車頂安裝的攝像頭,而且至少有六七個,它到底在拍什么呢?新和路一家小吃店的老板告訴記者,車開得不快,不僅沿著大馬路走,連小巷子也鉆了進去,“估計是邊走邊拍,遠看還以為是計生宣傳車呢。”老板說。
在人們的印象中,頭上長眼睛的車多半是警用的指揮車和通信公司的應急車,但是這輛車,既不是警車,又沒有為人熟知的標記,只是車身上印著“智慧城市數據采集車”幾個紅字,而且還掛著外地車牌。“不會是間諜吧?”采訪中,有些市民犯起了嘀咕。
“怪車”有來頭
根據市民的指引,記者一路追尋,卻始終只獲得這輛車的蛛絲馬跡,不得其廬山真面目。在追尋中,越來越多的市民表示“看到過”,而且對“怪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家伙到底是何方神圣?16日下午,記者先后走訪了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三明調查隊、市政府數字辦、市發改委等單位,但都未能得到明確的答復。最后,不得不求助于市公安局的電子眼。警務人員以北京車牌為線索,搜索了當天上午經過市區重要卡口的車輛,最后,在市聯通公司的卡口處,發現了這部車牌為京P的采集車,并聯系上了這輛車的權屬單位:北京數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獲得該公司福建區域經理王先生的聯系方式后,記者撥通了他的電話。明白記者的用意后,王經理告訴記者,大家看到的“怪車”的確是他們公司的,這輛車是為一項名為“智慧三明——數字城管”的工作而服務的,該項目由市政府與中國電信福建公司合作,數據采集車拍的不是公民的隱私,而是井蓋、路燈、郵筒、果皮箱、停車場、電話亭等城市部件,目的是給它們配上一[FS:PAGE]個“身份證”,目前,這項工作已經在全國數百個城市推廣并運用。
原來是“數字城管”
三明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的辦公地點設在電信大樓二樓,在監控室里,幾名工作人員正在忙碌著。“你看,這就是數據采集車傳回來的圖像。”工作人員小吳指著大屏幕說,“它不僅能給公共部件拍特寫,還能進行全景360度拍攝。”這么一說,記者恍然大悟,難怪它的頭上要長這么多的“眼睛”。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三明市區數字化城市管理項目是我市實施“五大戰役”的重點項目,該項目綜合運用計算機、遙感影像、GPS全球定位等技術,建立城市管理綜合服務平臺,及時收集市容環境、街面秩序、突發事件等城市管理事件信息,及時將問題派遣到相關職能單位進行處理,實現精準、高效、全時段和全方位的城市管理。
說得通俗點,就是如果街道上的井蓋壞了,家門口的路燈不亮了,不用打投訴電話,只要信息采集員利用移動執法終端記錄事件,并通過GPS定位系統定位事件地點,發回指揮中心,有關部門就會在第一時間發現并把問題解決掉。小吳說:“這個項目將對城市管理的各類問題實現‘快速發現、精確定責、及時處置、有效監督’,有效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可以說是城市的‘貼心管家’。”
記者還了解到,其實這輛數據采集車并不是第一次“造訪”三明,此番來明,是給改造后的新市路和江濱路重新收集數據,目的是更精確地反映我市公共設施的現狀。
相關文章
邢臺“數字城管”實現城市管理無縫監管
昨日上午10時22分,“數字城管”監督員巡查到市泉南大街與興達路交叉口時發現,一污水井蓋破損,給市民出行帶來安全隱患。他隨即將情況上報給數字城管監督指揮中心。經過中心調度,市政維護人員迅速趕到現場,更換新井蓋。
福建聯通搭建“數字城管”服務平臺 城市管理更智能
當城市管理人員發現某農貿市場門口有亂占道現象,馬路上有井蓋破損等影響市容市貌和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時,該如何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