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巡檢機器人上崗保電
2月17日9時許,四川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500千伏尖山變電站內,一個身高不足一米,通體白色的智能巡檢機器人不停轉動頭部,忽閃著大眼睛沿著開關場內水泥路緩緩前行,不時停下來扭頭張望。
這個智能巡檢機器人自上崗以來,每天在站內巡檢兩次,將巡檢數據及圖片實時傳輸給后臺,時刻保障著尖山站的安全。
“以前,我們對運行設備主要通過看、觸、聽、嗅等感觀進行判斷。在巡檢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是給運行設備紅外測溫。每到用電高峰,運行設備一發熱,我們就需要在現場用手持式紅外點式測溫儀進行測溫,以防溫度超標發生事故。今年春節期間,尖山站值班員工用紅外點式測溫儀對設備進行重點測溫,用智能機器人對全站一次設備自動巡檢測溫,解決了我們平常測溫任務重和工作量大的問題。”尖山變電站站長楊倩雯說。
“現在這智能機器人已成了站里的新骨干,它每天能自動巡檢測溫兩次,每次需4個小時。”巡檢機器人項目管理員范強說,“每天9時,我們敲擊鍵盤發出指令后,它便會按預先指令,以0.4米每秒的速度前進。”
他手指著地面告訴筆者:“變電站內的小路已預先鋪設了磁感應線,引導智能機器人按預定路線行駛并定點停下來檢查設備。”
筆者在現場看到,它能準確停在路邊的100萬千伏安的1號變壓器旁,而后扭轉腦袋,對準主變設備主要位置。“如果有異常,電腦會發警報,顯示數據也會變為紅色。”
范強說:“遇障礙物,智能機器人前部的偵測器會像倒車雷達一樣發出警報,并停止前進。”
巡檢結束后,它又回到自己專屬的小屋,自動伸出插頭對接充電器充電。“電量不足,它還能提前返回呢。”范強笑著說。
2月上旬,成都連續出現霧霾天氣,能見度不足100米。智能機器人依然能按照設定好的路徑巡檢設備,4個小時能在站內行走3千米,在400多個停靠點對800多處檢測點,進行全站視頻、紅外、聲音采集與檢測,并將全站變電站設備檢測數據實時傳輸監控后臺。
范強介紹,智能機器人在巡檢時距離設備一般在20米內,所以對設備瞧得很清楚,可見光檢測不會受到影響,還可以通過圖像預處理及濾波技術增強照片清晰度。
“智能機器人在尖山變電站工作非常賣力,每天要扭動腦袋一千多次,顯著減輕了我們值班人員的工作強度,而且由于它巡檢的穩定性,巡檢修改更客觀、更可靠了!”楊倩雯補充說道。
相關文章
大數據、5G 和手術機器人正在改變醫療保健
技術進步帶來的每個部門工作效率的巨大提高也使醫療保健部門受益。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大數據服務和機器人幫助手術的引入已被證明提高了衛生部門人員的工作能力。大數據分析解決方案有助于減少維護記錄和向患者及其熟人傳遞信息等瑣碎任務的工...
工業占比下降:機器人產業發展機會在哪?
今天看到一篇擔心我國去工業化的文章,分析得不無道理。從2010年以來的10年時間里,我國第二產業占經濟的比重從46.5%下降到37.8%,而同期第三產業比重從44.2%上升到54.5%。往好的方面講,經濟結構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