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氣瓶將有“電子身份證”
記者近日從昆明市質監局獲悉,昆明市氣瓶電子標簽監管系統項目日前已通過驗收,下一步將先在車用氣瓶上試用,進而推廣到民用液化石油氣瓶和工業用氣瓶等領域。屆時,昆明市氣瓶每個都將有自己的“電子身份證”。
氣瓶有了唯一電子標識
“由于氣瓶數量多,流動性大,分布廣,對于昆明市上百萬氣瓶傳統的管理模式是靜態的,無法滿足真正的安全管理的需要。”據市質監特種設備處處長朱義介紹,目前業界存在氣瓶數量不明,安全狀態不明,產權信息不明等諸多問題,許多人安全意識薄弱,私自混充、亂充,還有大量的處于超期、未注冊狀態的氣瓶在社會上流轉,相關企業難以落實安全責任,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所以電子標簽系統的推廣非常必要,它利用物聯網的技術背景,通過RFID射頻識別技術來對昆明市氣瓶實施有效監管,每個氣瓶都有唯一的電子標識,就相當于氣瓶的"電子身份證"。對氣瓶的安裝、檢驗、充裝、報廢等使用周期各個環節進行動態監管,實現了對氣瓶安全充裝全過程的智能控制及信息處理,對事故發生后的追根溯源具有重要意義。”
合格氣瓶才有加氣資格
據記者了解,以汽車氣瓶為例,“電子身份證”是通過氣瓶上的電子標簽來實現,每個氣瓶的電子標簽則包含了多項關鍵信息,包括該氣瓶的生產廠家、投入使用時間、是否定期檢查、是否登記注冊、規定使用的年限、允許充裝的次數、已經充裝的次數、使用單位名稱以及車牌號、車型等。
朱義告訴記者,目前昆明市車用氣瓶并不多,只有1000多只,主要用于公交車、出租車、教練車上,3月開始將先在中石油充裝站試運行。“"電子身份證"可以讓我們查到是哪一輛車在什么時間地點充了多少氣,充裝操作人員通過身份識別器對電子標簽進行掃描,讀取標簽內的氣瓶信息并傳送至加氣機內的智能控制器,智能控制器再依據信息確定氣瓶是否合格,從而決定是否開啟電磁閥為氣瓶加氣。只有檢測合格,加氣閥門才打開加氣,否則加氣設備就會自動關閉。”
朱義表示:“昆明市會先對車用氣瓶實施電子標簽動態監管,今后逐步在民用液化石油氣瓶、工業用氣瓶等領域推廣。”
相關文章
RFID電子標簽:張裕葡萄酒的“電子身份證”
據說,中國市面上的1982年的拉菲,比拉菲酒莊當年的總產量還要多。說法雖然有些夸張,但也反映了名酒被仿冒的現狀。著名經濟學家謝國忠在2010年第27期《新世紀》周刊發表《名酒怪象》指出:“一些分析者認為,中國市場上70%的拉菲...
東莞松山湖首創智慧林業管理 園區樹木有了“電子身份證”
松山湖1000棵樹都有了身份證,澆水、保養和維護,都用物聯網記錄起來了。23日,記者從松山湖獲悉,高新區將推廣智慧林業項目,通過物聯網技術為每棵樹安裝RFID電子標簽,實現對轄區內林木精細化管理。
昆明正式被列為全國數字城市建設示范城市
湖北荊門18萬只氣瓶將統一安裝RFID“電子身份證”
記者從15日召開的市政府常務會議上獲悉,荊門市將在全市推行氣瓶安全信息化管理,全市18萬只氣瓶統一安裝,作為氣瓶的身份證,今后,凡沒有電子標簽或電子標簽(條碼)超過檢驗周期的氣瓶,將不能在計算機管理充裝站進行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