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品牌建設 極力填充我國智能樓宇市場
近年來,智能樓宇已經從寫字樓發展到了智能社區,它是以現代建筑為平臺、以計算機為核心、以通信網絡為支撐,綜合運用了現代控制技術等多種手段,將消防報警、安全防范、寬帶、中央空調、綜合布線等系統融為一體的建筑。隨著中國智能樓宇市場的競爭格局的打開,跨行業的合作更加廣泛,國外知名品牌強勢進軍中國,紛紛亮相國內各大智能樓宇展會、峰會、研討會,國內品牌努力跟進,極力填充智能樓宇市場。
智能樓宇的發展從來與房地產業息息相關,其發展狀況也可以說是中國房地產業的真實寫照。
從1984年在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中世界上第一個智能樓宇的產生,隨著中國上個世紀90年代房地產市場的繁榮,智能樓宇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從二十一世紀初到2010年,這十年是房地產業的黃金十年,也是智能樓宇飛速發展的十年。十年間,建筑更智能,城市更宜居。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立足建筑、面向城市,立足國內、面向國際的跨越式發展。
但從2010年末開始,我國宏觀經濟呈溫和回落態勢,房地產領域遭遇寒冬,連續兩年在震蕩中度過,智能樓宇市場自然也深受影響。
2013,中國房地產業風雨欲來,智能樓宇是否唇亡齒寒受到牽連?還是革新圖治力求鳳凰涅槃?在這個時代的十字路口,總讓人不禁追問,與之息息相關的智能樓宇市場又將如何?
此刻,我們回望智能樓宇的發展歷程,便是為了尋找一個更穩健的未來!
全國高等學校自動化專業教材《建筑智能化系統》對智能樓宇進行的定義:智能樓宇也稱智能建筑,又稱智能大廈。智能樓宇是將建筑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控制技術等各方面的先進科學技術相互融合、合理集成為最優化的整體,具有工程投資合理、設備高度自動化、信息管理科學、服務高效優質、使用靈活方便和環境安全舒適等特點,是能夠適應信息化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化新型建筑。
關于建筑智能化的概念,各國智能建筑界皆有不同的定義。根據我國《智能建筑設計標準》(修訂版,2008年正式實施)對智能建筑的定義為“以建筑物為平臺,兼備信息設施系統、信息化應用系統、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公共安全系統等,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及它們之間的最優化組合,向人們提供一個安全、高效、便捷、節能、環保、健康的建筑環境。”
廣州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FS:PAGE]許錦標副教授認為:“智能化樓宇的發展是科學技術和經濟水平的綜合體現,它已成為一個國家、地區和城市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樓宇智能化技術是隨著智能化樓宇的發展而進步的,一方面,它對智能化技術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別一方面,它也需要智能化技術的全面支持。可以預見,我國樓宇的智能化技術發展必然顯現出專業細分和全面加速的態勢。”
上海索博智能電子副總經理楊華認為:“智能樓宇,我們就是單指一幢樓,可視門鈴以及家里的防盜報警等都屬于智能樓宇的范疇。因為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我的理解就是智能小區比智能樓宇更高級一點。智能小區可能就是會連動一些物業。”
據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陳龍教授認為,智能建筑又可以分成兩大類,他在2012年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建筑智能化峰會上介紹道:“一類就是智能大廈,智能大廈的問題主要是各種各樣的自動化系統的綜合集成。進入到21世紀以后,出現了許多80層、90層甚至100層的摩天大樓,現在都是以高度來搶占世界,而在中國則都是在搶時髦,一定要搶最高建筑。我們國家在2017年將有一千座超高摩天大樓,其中最高的是長沙遠大集團提出來的天空城市。長沙要建838米的大樓,比阿聯酋的還要高,按照我們的標準,有的劃成11個子系統,還有其他各個子系統,這里包括有樓控系統、電梯系統、安防系統、消防系統。智能建筑的目標就是在大樓建筑里生活的舒適度有保證。第二大類智能建筑就是智能社區,智能社區應該說是一種比較籠統的說法,我個人將社區的基本智能定義為居家生活信息化、小區物業管理智能化和IC卡公共化,這三化為代表實現我們小區的智能化。智能化社區要考慮到安全、健康、節能、便利、舒適五大要素,同時要創造出各種各樣的優化環境。智能社區是最后一公里,是我們智慧城市建設的最后落腳地,包括感知、控制。”
“建筑是有生命的。”建筑大師貝聿銘如是說。如今的智能樓宇也開始體現其生命智能的一面。智能樓宇是多學科、高新技術的巧妙集成,也是綜合經濟實力的表現,大量高新技術競相在此應用,使得高層建筑不再是一個城市的“孤島”,而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具有高工作效率的、有利于激發人們創造性的環境。它將多系統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利用系統軟件構建智能樓宇軟件平臺;實時信息、管理信息、決策信息、視頻信息、語音信息以及各種其它信息通過網絡進行傳輸,實現信息共享,以達到安全、舒適和便捷的工作環境;以[FS:PAGE]提高工作效率為目的,達到節約能源和管理費用;克服重復投資、控制系統的分離、服務缺乏保證、管理功能不全等缺點,來達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因此,智能樓宇代表了21世紀高層建筑的走向,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智能建筑的概念必將發生新的變化。
相關文章
智能樓宇市場自身存局限 系統標準化成“救星”
如今,隨著我國城市大部分地區數字化、建筑智能化的建設進程日益加快,人們對于居住環境的規劃、建設、管理及服務理念不斷加強。靈活運用科學、整體、系統的思維來營造現代智能化的工作環境、居住環境已成為必然趨勢。
智能樓宇助力節能 人才資金阻礙產業發展
6月20日消息,城鎮化和工業化遺留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凸現,住宅擁擠和污染問題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智能小區、智能樓宇不僅有更好的體驗,更可以降低電耗,是城市生活實現綠色、低碳的必然選擇。近年來,智能樓宇在國內陸續建立,...
智能樓宇標準化建設 融合智慧城市發展成趨勢
智能樓宇是隨著人類對建筑內外信息交換、安全性、舒適性、便利性和節能性的要求產生的。智能樓宇及節能行業強調用戶體驗,具有內生發展動力。建筑智能化提高客戶工作效率,提升建筑適用性,降低使用成本,已經成為發展趨勢。
重慶全力發展物聯網 智能樓宇、3D打印齊上陣
昨日,2013國際知名研發機構重慶行動大會暨兩江國際科技創新論壇舉行,7個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簽約,智能樓宇、3D打印、醫學診療、物聯網技術等多個方面。副市長吳剛出席會議并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