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林:這里將是北京的次中心
昌平園如旭日東升,呈現出了勃勃生機。張貴林強調,昌平園要緊抓中關村核心區北擴和示范區規劃范圍調整的良好契機,進一步突出特色主導產業的發展,加強科技創新資源的整合力度,謀求昌平園的更大發展。
近日,《中關村》雜志一行在衛漢青社長的帶領下走訪了中關村昌平園。
“園區要圍繞著目前已經形成的能源科技和生物醫藥兩大特色主導產業的發展。”中關村科技園區昌平園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張貴林開門見山地指出。
他繼而告訴記者,昌平園將著力統籌海淀和昌平兩個區的資源整合為中關村核心區、重點建設北部高新技術產業帶這個重大戰略機遇,乘勢而上。
兩區互補聯動發展
在北京市的整體部署下,示范區將重點發展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及南部高新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型產業聚集區。其中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規劃范圍以昌平六環路以南地區為重點,總面積約237平方公里。
張貴林介紹說,該部分規劃將按照“生態優先、用地集約、合理布局”的要求,著眼于全市產業布局及中關村北部聚集區,堅持“高端化、集群化、差異化”發展戰略。
5月10日,市委常委趙鳳桐在昌平區調研示范區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昌平部分)規劃工作時強調:示范區核心區是示范區未來發展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前期的規劃建設要始終站在全市的高度,堅持園區南部與北部的統籌協調發展,進一步加強海淀和昌平兩區優勢資源整合與互補,加快推進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的建設與發展。
“海淀園主要做北清路,昌平園主要做七北路,和八達嶺高速正好構成金十字,共同打造北部高端產業聚集帶。”張貴林著重指出。
據了解,“金十字”高科技產業走廊構筑了昌平區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廣闊空間。該區域中,以八達嶺高速路為軸的縱向產業聚集帶已發展成熟,而以七北路為軸的橫向產業帶正處于全面開發階段,將是昌平園今后幾年的工作重點。
在積極推進昌平園規劃調整工作中,張貴林介紹在七北路上,將建立一個具備城市功能的產業聚集帶,“以更高的要求、更快的節奏加快推進昌平園的建設與發展。”
張貴林著重強調,昌平園要適度調節土地供需關系,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并注重開發時序,努力實現與海淀及其他區縣對接與互補,產業化與城市化的統籌和協調。
他甚至設想在七北路上建設地標性的建筑,昌平區可以做,還可以與海淀聯手。
“北部高端產業帶的建設,能不能建設成一個北京市次中[FS:PAGE]心,尤其是高科技服務業的推進,希望改變過去‘有廠無市’的局面。”他呼吁要做城市功能經濟帶,而不僅僅是園區經濟。
他指出,昌平園尤其是七北路的發展不用考慮原有條件,要有膽識和闖勁。并舉例說,CBD的崛起,建立之初什么條件都沒有。“如今在七北路南側,是天通苑和回龍觀70萬人口的居住區,完全能夠滿足七北路產業功能的人才需求。”
“若干年前昌平園先進制造業等生產基地的提法,而現在為了北京市整體部署,我們不能再發展第二產業了,否則會造成與南部的功能重疊,導致惡性競爭。”
在生物醫藥方面,張貴林說,昌平園要做高端研發,和南部北京生物新城的定位是不一樣的。根據項目條件,我們反倒會積極地推薦他們落戶南城。
兩大特色產業并舉
談及特色產業,張貴林如數家珍般地說處一串長長的名單:諾華制藥、三一重機、漢銘信通科技、神霧熱能、利德華福電氣、樂普(北京)醫療器械和北大先行。
而以上七家企業正是4月22日,昌平園入選建設示范區領導小組公布了示范區“十百千工程”首批重點培育企業名單。除一家生物醫藥公司,剩余6家均是能源科技公司,特色產業聚集優勢突出。
他尤其強調的是北大先行的產業化成果:磷酸鐵力動力電池示范應用和產業化項目和中信國安(10.53,0.13,1.25%)盟固利的產業化成果:大容量錳酸鋰動力電池更是分別入選示范區2009年“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突出貢獻單位”名單,受到政府重大獎勵。
據了解,目前,昌平園能源科技、生物醫藥和新材料等產業已經初具規模,其中能源科技產業尤為突出。昌平園于2007年即已提出了建設國家能源科技產業基地的構想和實施規劃。
此前,張貴林在2009年昌平區科技創新大會上曾指出,園區能源科技企業從2006年293家增長到目前的335家;產出規模也由2006年290億元增長到目前的413億元。分布在石油、煤炭、電力等傳統能源行業和太陽能、風能、核能、生物智能及節能科技等新興能源行業。工業總產值和總收入均占高新技術產業總量的70%。
他尤其強調昌平園聚集了一批能源科技“國家隊”,如神華集團的神華昌運高技術配煤、國電集團的國電燃料和國電物資、華電集團的華電煤業集團等。
據記者了解,昌平園三大板塊之一的中關村國家工程技術創新基地,已經吸引了一批技術實力雄厚、創新能力強的國家級能源類科研院所,主要有煤炭科學研究總院、中石油(10.21,-0.07,-0.68%)九大研究院等,另外,中石化集團研發中心也入駐了昌平區。
[FS:PAGE] 張貴林繼而強調,我們的目標是要把昌平建設成為國家能源科技產業發展的示范區,輻射全國的能源科技發源地、能源科技技術交易中心,以及能源科技產業化和能源科技人才培養的基地。
與能源科技比翼雙飛的是生物醫藥產業。目前,昌平已成為北京市生物醫藥產業的技術研發和創新基地,匯集了生物醫藥產業最高精尖的技術和人才,技術開發和產業發展涵蓋了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及生物芯片、蛋白質組、干細胞、基因工程制藥、化學制藥、基因工程疫苗、基因治療、天然藥物、醫療器械、動物實驗、服務外包和生物農業等前沿熱點領域。
張貴林介紹說,2009年,昌平區生物醫藥企業數量達246家,聚集了一批國際國內頂級的研發機構,重點培育了一批骨干重點企業,博奧生物、同昕生物、樂普醫療(24.950,-0.05,-0.20%)器械、北陸藥業(17.970,-0.03,-0.17%)等企業成為昌平園的驕傲。其中年銷售收入超500萬元規模企業數量達71家,預計產業年總銷售收入將超7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樂普醫療、北陸藥業還入選了“北京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工程(G20工程)”。
在張貴林看來,示范區以G20工程為導向,以“加快成果產業化、推動企業做強做大、形成產業集聚”為主線,必將加快實現昌平園生物醫藥產業跨越式發展。
針對本刊關注的坐落在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的北大國際醫院工程。張貴林饒有興趣地指出,目前醫院工程已進入快速全面施工階段,感染科綜合樓已完成主體結構施工,教學科研及腫瘤中心樓已完成地下結構施工,建筑面積為25萬平方米的醫療綜合樓于今年3月1日正式開工建設以來,已經完成近40萬方的土方開挖任務,整個項目正按計劃快速建設。其中醫療綜合樓建成后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單體醫療建筑,全部項目將于2012年底正式投入運營。
經過大力培育,園區生物醫藥上市企業在今年形成井噴態勢。張貴林說,僅四月份,就有兩家企業上市。4月22日,德海爾醫療在美國納市首次公開招股(IPO),次日利爾高溫材料在深交所登陸中小企業板,成為昌平園第十一家上市公司。
在張貴林看來,在完成昌平區政府提出的2010年上市企業達3家的目標計劃是很容易實現的,而目前符合上市要求的企業達20多家。
昌平園如旭日東升,呈現出勃勃生機。他最后強調,昌平園要緊抓中關村核心區北擴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規劃范圍調整的良好契機,進一步突出特色主導產業的發展,加強科技創新資源的整合力度,謀求昌平園的更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