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設迎來大變革 年吸77億國企有優勢
全球多個城市都爭做最“Smart”,日本IT巨頭已紛紛同政府合作建城。十二五期間,中國料建600至800個“智慧城市”,預計市場總規模達2萬億元人民幣。城市管理、地產及IT等企業,如何在未來3至5年創建期內,捉緊城鎮智能化的巨大商機?
各國對智慧城市的定義不同,中國工程院年初于科學園舉辦“第一屆智能城市與智能系統國際論壇”,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德仁指,智慧城市(iCity)可通過物聯網建設可量度、感知及控制的城市管理機制。
改善交通、安全、污染
試想像電影《Matrix》中的數碼世界,電子化將改善工業社會的污染問題。當所有通訊系統網絡化、公司業務自動化,各種傳感器嵌入機械人、電網、鐵路及建筑物中,就能將實物連結互聯網,再用超級計算機管理。就如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建部)所說,從解決城市的實際交通、安全、廢物污染問題著手進行優化,最終城市能可持續發展。
故住建部年初已列出90個智慧城市試點名單,包括北京東城區、上海浦東新區、廣東珠海市、江蘇無錫市等。國家開發銀行負責人也公布,未來3年將斥800億元人民幣,與住建部合作投資智慧城市。至今年底,試點將增至200個。安信國際預測,十二五期間中國將建設600至800個智能城市,市場總規模將達2萬億元人民幣。
保留歷史文化 不倒模
眾多大企紛瞄準地方政府出招,智慧中國CEO葉永佳說:“不要預期每個城市都一樣,各有不同歷史、文化。”他們每次見客都有一大隊人,包括律師、工程規劃員等,兼請當地人做銷售,會面至少4至5次。
通常地方政府會提供一塊數十畝的空地,由他們做市場調研、設計機場及文化區、規劃河道等。“3月我們宣布發展吉林省遼源市,塊地有3個科學園般大,要由一片郊野建設成有文化、歷史的地方。我們不只要鋪路,也要負責吸引人來住。”
年吸77億 國企有優勢
智能中國屬中國安防技術有限公司旗下,其安防系統遍布數百城市,一個城市就裝有幾百萬個鏡頭。“做城市生意要有很強的網絡,我們可向現有客戶推銷智能服務。”今年3月底收購衛安香港集團,以延[FS:PAGE]伸產業鏈,一條龍提供智慧城市建設方案,包括:頂層規劃設計、系統整合及營運服務等。“衛安是香港最大的現金押運公司,市占達54%,與銀行建有穩定關系及具可信賴的地位,我們可在其業務上增值。”
想做智慧城市的競爭對手如云,他表示歡迎:“大部分為制造商,有技術無方案。外資也有局限,因政府想支持國家企業。”他預期,今年營業額可逾10億美元(逾77億港元),每年平均增速達50%,目標是2017年達100億美元(逾770億港元),市占至少10%。
但智慧城市建設最大障礙是人。“阿姆斯特丹曾做電動車分享系統,但人人開車后都不充電,最后很多車放在路邊用不到。”
5年后的智慧城市
用手機、平板電腦及電子書支持靈活學習,使發達國家輟學率降低8%(相等于180萬名兒童)。
發展中國家有6.1億人接受初級教育,料僅10%可進入中級教育,移動教育使1.8億學生可繼續讀書。
智能運輸系統監察交通流量,上班時間將減35%,每年省1整周。
采用互聯技術追蹤貨車、監測倉儲設施溫度,改善發展中國家每年2.4億噸食品損壞的情況,可為4,000多萬人(相當于肯亞人口)提供糧食。
移動醫療助對抗瘧疾、結核病及艾滋病等,拯救非洲100萬人的生命,并為經合組織(OECD)國家大幅削減4,000億美元醫療保健費用。
車載緊急呼叫服務令定位更準、響應時間更快,發達國家每9人中就可拯救多1人的生命(即35,000條生命)。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