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圖書館新館開館
山西省圖書館始建于1909年,是國內為數不多的百年老館之一,是由政府主辦的公益性、免費對外開放的公共文化場所。
2013年,站在新世紀之巔,沐浴著文化的春風,在十七屆六中全會和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為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為營造廣大讀者和市民的“終身學校”“城市書房”“第三空間”,一座宏偉、現代、開放、人文的山西省圖書館新館在汾河公園西側的長風文化島向讀者敞開懷抱,繼文源巷后,長風大街又矗立起一座文化新地標。
百工百業,斯積為善;百世百載,斯功惟永。100年的時光,100年的風雨,100年的傳承,100年的積聚,100年的跨越。從1909年到2013年,山西省圖書館在長達百余年的壯麗征程中,雖歷經風雨,但歷久彌新。萌芽于晚清的幼苗,在有著幾千年文化積淀的三晉大地上,經過新中國的初期建設、改革開放的快速發展、新世紀的提升跨越,已然長成參天大樹——福佑讀者!福佑社會!福佑三晉!
雷動山川闊,潮涌大江流。重新出發、再次啟航的山西省圖書館未來建設宏圖催人奮進——把世紀長風這顆璀璨的明珠打造成耀亮中西部的文化高地,為文化強省建設,為轉型跨越發展領跑助力、導航續能,譜寫新時代行遠澤晉、盛世跨越的華彩樂章!
山西省圖書館館標
山西省圖書館館標由郭沫若題字和標志圖形兩部分組成。標志圖形以正體“書”字為載體,以建筑特有的書籍剪影、汾河沉巖為元素。整體形態若講述華夏文明的竹簡徐徐展開,娓娓道來千載滄桑。自下而上層層書卷圖形承載著三晉文化精粹;中部條條橫線象征侯馬盟書;建構于歷史之上是“e”形符號,展望信息時代。從遠古至當代薪火輝映,承上啟下傳承文化三晉。在標志中部由首字母“S”勾勒出一幅山西地圖,金色線條正是三晉文脈縱貫南北。在頂部汾河源頭位置知識之花化作一顆幼芽蓬勃而發,預示才智未來,希望無限。
一組數字
總投資3.5億元;占地面積60畝;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設計藏書量700萬冊;各類閱覽室27個;閱覽座席3000個;密集書庫6個;各種功能廳室(視聽室、報告廳、多功能廳、展廳等)6個;休閑閱讀區3個;計算機600臺;電子閱報機14臺;多媒體公告儀35臺;自助借還機17臺;自助還書機4臺;自助復印機5臺;電子導引平臺3個;自助辦證機2臺;視障閱覽專用設備37臺
三大理念
&nb[FS:PAGE]sp; 新思路:按照基本服務優質化、專題服務品牌化、服務手段智能化、服務方式多元化、重點工程深入化、業務管理標準化、內部管理規范化、后勤服務社會化的標準和要求,不斷提升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努力擔當起公共文化建設的主體責任。
新目標:以打造全省知識中心、情報信息中心、文獻保障中心、社會教育中心、古籍保護中心、公共數字文化建設中心、公眾文化休閑中心七位一體的公益文化場所為目標,為建設文化強省做出應有的貢獻。
新要求:努力實現一流的環境、一流的書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一流的隊伍、一流的成果,躋身省內一流、國內先進的圖書館行列。
四大特色
濃厚的山西文化特色。
山西省圖書館建筑設計以汾河沉積巖的橫向肌理、傳統石窟的豎向密肋于一體,傳承山西古建筑“街巷”“庭院”的文化特性,蘊含了深厚的山西文化特色。山西省圖書館標志源自漢字,形于盟書,內蘊三晉,在標志中部由首字母“S”勾勒出一幅山西地圖,金色線條正是三晉文脈縱貫南北,將三晉文化根脈盡現其中。山西省圖書館內部文化裝飾懸掛有80多幅山西知名畫家作品,有近二十位山西文化名人畫像,擺放有許多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具有濃郁的山西地方文化特點。
休閑的學習空間。
“有空間必有休閑座椅”是進入山西省圖書館新館的一個明顯感受,舒適、休閑、寧靜是新館追求的一個重要特點。新館每層都安裝有飲水設備,免費為讀者提供純凈水和紙杯。在一樓、二樓公共區域,辟出三處空間開設書吧、茶吧、咖啡吧,擺放有沙發和茶幾,供讀者休閑、小憩。再加上隨處可見的綠色植物,新館營造的安適的閱讀、休閑環境將使它成為市民除家庭、職場以外的“第三空間”。
舒適的讀書環境。
山西省圖書館新館以“有空間必有書架,有書架必有書籍”為布置理念,以打造市民的“終身學校”“城市書房”為目標,在走廊、平臺隨處可見高低不一的書架和各類書籍。每個閱覽室都在光線最好的區域擺放了閱覽桌椅。在茶吧、咖啡吧、書吧等休閑區都有錯落有致的書架、報架、刊架,上面擺放有各種雜志和熱門讀物。進入新館,仿佛進入了書的世界,書的海洋,讀書學習氛圍營造到了極致。
先進的智能化服務。
山西省圖書館利用RFID射[FS:PAGE]頻識別和移動智能等先進技術實現了讀者自助辦證、自助借還、自助復印、移動閱讀等現代服務。智能化、數字化信息技術的采用使山西省圖書館服務能力實現了質的飛躍。借助數字閱覽室、無線(WIFI)全覆蓋網絡、移動新媒體,來到館里的讀者可以輕松地檢索館藏書目,訪問13個外購數字資源庫和21個館建數字資源庫。而自由空間閱讀更使空間和距離不再是障礙。數字導航、數字存貯,不管你在哪里,通過讀者認證和手機移動圖書館都可以快速查閱到各種電子圖書、電子期刊、電子報紙、學位論文、會議論文、考試題庫、音頻視頻資料,享受便捷、高效的智能化服務。
八項惠民措施
山西省圖書館在長風館開館之際推出八項惠民服務措施,為民眾提供更優質貼心的服務:
1.除辦理讀者證外,攜身份證即可進入省圖書館所有閱覽室閱覽圖書。
2.為讀者免費提供純凈水及一次性紙杯。
3.持證讀者在水吧、咖啡吧、書吧和讀者餐廳消費享受打折優惠。
4.每周日開通一輛山西省圖書館文源館至長風館的往返專線車(早900,下午500),免費接送讀者。
5.館內配備輪椅、老花鏡、針線包、筆、紙等,免費為有需要的讀者使用。
6.為基層分館免費搭建總分館平臺,并提供相關設備和資源。
7.每年舉辦一次省圖書館優秀讀者評選活動,為獲獎讀者贈送當年文津圖書獎獲獎圖書。
8.在省圖書館網站即時公布為省圖書館捐贈文獻的單位和個人名單,每年評選表彰一次圖書捐贈優秀單位和個人,為獲獎者贈送當年文津圖書獎獲獎圖書。
百年省圖
1909年,即清宣統元年,山西巡撫寶棻奏《晉省創設圖書館折》,晉省圖書館正式成立,后改名山西省立第一通俗圖書館,館內所藏經史子集18000卷,東西各國科學書七百余種,成為當時中國為數不多的圖書館之一。
1919年10月,在文廟建成山西教育圖書博物館。
1925年3月,更名為山西公立圖書館;1933年10月,易名為山西省立民眾教育館。
1949年4月,太原解放后,成立山西省圖書博物館。
1956年,為了響應中央提出“向科學進軍”的號召,大力加強圖書為科學研究服務工作,山西省黨內外各界人士紛紛提出籌建山西省圖書館的建[FS:PAGE]議。
1957年,山西省圖書館籌備處成立,館址選在迎澤公園西畔,主體為一棟中心四層、兩翼三層的蘇式風格建筑,總面積6677平方米,被列為全國圖書館建筑典范之一。
1960年8月28日,獨立建制的山西省圖書館正式對外開放,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了館名。為了表示紀念,山西省圖書館所在的街巷因圖書館的聳立而被命名為文源巷。
2007年12月19日,新世紀重點公共設施建設項目——山西省圖書館長風館破土奠基,2008年7月30日,作為標志性文化設施的長風館正式動工,2009年10月23日主體結構竣工,2012年12月31日工程順利交接,2013年4月7日,山西省圖書館召開搬遷開館動員大會,開館工作進入倒計時。
2013年7月1日,莊重典雅、大氣磅礴的山西省圖書館長風館在碧波蕩漾的汾河公園西畔正式開館接待讀者,國學大師姚奠中先生為新館題寫了館名,從此“文源”“長風”并駕齊驅,厚重、現代渾然一體。經過104年的風雨洗禮,經過改革開放三十余年的快速發展,山西省圖書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累累碩果,初步建成為一座現代化的綜合性圖書館。
相關文章
佛山禪城圖書館瀾石金屬分館全面實現RFID自助借還功能
為了進一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多、更優、更便捷的服務,廣東佛山市禪城區圖書館今年3月下旬開始了瀾石金屬分館RFID(無線射頻識別)項目建設工作。
蘇州第二圖書館正式開館 丨大型智能化集成書庫落地
蘇州第二圖書館位于蘇州古城以北,整個建筑造型別致,通過引入旋轉紙張概念,塑造了一個如同堆置書籍般的建筑體。它將為蘇州這座古老而傳統的文化書城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座新圖書館,還是國內首座擁有藏書容量達700萬冊的大型智能書庫。1...
佛山禪城區RFID數字圖書館多樣化服務滿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
禪城區數字圖書館為基層群眾提供多樣化的圖書館服務,它包含了信息資源豐富、支持一站式檢索的24小時數字圖書館;讀者自主閱讀、自助服務、無人值守的自助圖書館;支持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訪問和獲取圖書館資源的移動圖書館;支持報刊觸屏閱讀...
朔州市圖書館正式開啟“24小時”模式
為方便讀者借還圖書,朔州市圖書館在RFID圖書管理系統協助下,于4.23世界讀書日正式啟動24小時自助圖書館。讀者由此可以不受圖書館上下班時間限制,實現24小時全天候圖書自助借還及查詢。
濟南市圖書館新館將待客 實現全面自助服務
在山東省會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投入使用后,地處省會文化藝術中心的濟南市圖書館新館也將于10月11日上午正式開館接待讀者,將成為國內面向讀者開放度最高的圖書館之一。目前,新館的各項籌備和搬遷工作基本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