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智能手表,滿足移動支付的所有想象
[ 導讀 ] IMS研究預計,到2016年,可穿戴技術的市場規模將超過60億美元。2013年,可穿戴設備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驚喜,谷歌眼鏡在外科手術中的應用就讓人眼前一亮。在工程師眼中,這一趨勢對于移動支付市場是一個很好的信號。
IMS研究預計,到2016年,可穿戴技術的市場規模將超過60億美元。2013年,可穿戴設備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驚喜,谷歌眼鏡在外科手術中的應用就讓人眼前一亮。在工程師眼中,這一趨勢對于移動支付市場是一個很好的信號。
如今的移動支付,主要是靠智能手機來完成;但取并沒有使這一市場大規模增長。對于市場的增長,不單單是趨勢上的判斷,而是業內人士相信技術層面的配合將更加成熟,帶來恰到好處的驅動力,各家巨頭也都在可穿戴技術上謀篇布局。最值得期待的莫過于智能手表,智能手表如何成為移動支付增長的觸發點?鈦媒體將Skooks Pong的觀點編譯如下:
在美國,智能手機滲透率仍在增加,comScore數據顯示手機市場57%的市場份額已由智能手機占據。而另一方面,國內實體商店的移動支付普及率卻增長緩慢,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如此鮮明的反差已經不是秘密。一些業內專家認為,主要原因是安全風險問題給基礎設施提出了挑戰;同時,消費者出于潛在的風險還在猶豫不決,遲遲不能對移動支付手段徹底放心;當然也有專家推測,市場本身還沒有到大發展的準備。
挑戰再多,移動支付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人會開始使用。金融服務與支付領域咨詢公司Javelin研究認為,到2018年,終端交易的移動支付規模將由去年的3.98億美元增至54億美元。但這樣的預測會讓人產生疑問:如果消費者行為的急劇轉變會促進市場增長,那么誰來提供這一轉變的動力?
答案是:可穿戴技術。
癥結在“設備”而非“技術”
現階段,主要靠智能手機來完成的移動支付方式,遲遲未能迎來質的飛躍。在一些拒不接受NFC技術的反對者看來,要想解決美國移動支付市場滯后的問題,關鍵要寄希望于未來低能耗的解決方案能否出現,比如增強版藍牙解決方案等替代的技術有所進展這類技術會促使移動支付真正普及。
事實上,我們未必需要新的技術替代NFC。NFC技術行之有效,非常安全,而且已經準備就緒。我們需要的只是一種新的設備,這個新型設備必須使支付解決方方案的NFC真正消費者發揮作用,沒錯,就是一款可穿戴設備。
早前,很多人曾預計蘋果會在iPhone 5中支持NFC技術,結果,蘋果沒有這么做,反而推出了卡券管理應用Passbook。外界將這一跡象解讀為:蘋果判斷市場還不具備移動支付的條件。可你們想過沒有,蘋果的決定也許恰恰并不代表他們反對NFC,也不代表他們相信未來有超越NFC的技術?
而相反,蘋果更深刻的認識在于,他們認定智能手機這種設備(注意,是設備不是[FS:PAGE]技術!)本質上沒有促進實體店內移動支付的規模增加。
可穿戴設備倒很有可能提供解決方案。不論蘋果是明天還是明年推出iWatch,我愿意打賭,和交易相關的技術將是一個核心特色。
假如iWatch明年面世,或許蘋果就會破解增強版低能耗藍牙的代碼,替代藍牙的地位。不過,眼下的問題其實與技術關系不大,問題在于設備。
2013:可穿戴設備之年
谷歌、三星、蘋果等業內巨頭都公布了本公司開發自身可穿戴設備的計劃,最近微軟也加入了這一陣營。顯然,這就是不少人將2013年成為可穿戴計算年的原因。IMS研究預計,到2016年,可穿戴技術的市場規模將超過60億美元。
而為了讓這一技術變革真正持續發展,并推動公眾使用移動支付,大型的參與者必須在可穿戴設備上增加新的功能,并讓這一功能適用于更大范圍的市場。不僅需要滿足技術迷的需求,也要方便不同年齡層的用戶使用。有了這樣的功能,下到20歲左右的新新人類,上到耳順之年的年邁母親,他們都能在實體店完成移動支付。
2007年,iPhone的橫空出世不折不扣地掀起了一場消費者行為的革命。如今,當你漫步在人來人往的街頭,或者在擁擠的地鐵中環顧四周,你會發現周圍的人在用自己的手機發信息、讀訊息、看視頻、搜索查詢或者在網上消費。這種設備像個多面手,能包攬一切,試想,全球有多少人已經完全依賴它、離不開它了?
智能手機之所以能產生如此大的影響,主要源于它的設計、功能和便利性。iPhone是最優秀的代表,界面友好、易于操縱,讓用戶愛不釋手。可穿戴設備要想制造同樣的反響,需要做得就更多了。給用戶的手腕發送提醒訊息?可不止這些!NFC時代來臨
為什么是智能手表?由于它穿戴在人體的位置和內在的高端安全技術,這一可佩帶于手腕的設備將成為“外出必備物品”,進而最終取代智能手機。
一旦把Pebble Watch和耐克的創新科技腕帶Fuel Band的兩大功能相結合,實現既又提醒警示功能,又能追蹤人體活動,它無疑對消費者有吸引力。不過,想推動主流大眾使用這樣的新型設備,它還需要能拓展功能的技術,這種技術能像iPhone那樣改變消費者的行為。
那么,只有交給NFC了。這一技術的完備程度沒問題,而且NFC具備了我們需要的能力。NFC技術會讓腕上設備成為移動支付的解決方案,還讓這種新科技“手表”成為你乘坐公交車的交通卡、上班工作時的鑰匙卡,不但能打開你自家的車庫、公寓的房門,還能適用于整個工作場所。這種技術會讓智能手表由前衛新潮的物件變為隨處可見的主[FS:PAGE]流商品。它不僅會推動可穿戴設備得到廣泛應用,也會促使更多的人選擇店內移動支付解決方案。
如今的移動支付,主要是靠智能手機來完成;但取并沒有使這一市場大規模增長。對于市場的增長,不單單是趨勢上的判斷,而是業內人士相信技術層面的配合將更加成熟,帶來恰到好處的驅動力,各家巨頭也都在可穿戴技術上謀篇布局。最值得期待的莫過于智能手表,智能手表如何成為移動支付增長的觸發點?鈦媒體將Skooks Pong的觀點編譯如下:
在美國,智能手機滲透率仍在增加,comScore數據顯示手機市場57%的市場份額已由智能手機占據。而另一方面,國內實體商店的移動支付普及率卻增長緩慢,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如此鮮明的反差已經不是秘密。一些業內專家認為,主要原因是安全風險問題給基礎設施提出了挑戰;同時,消費者出于潛在的風險還在猶豫不決,遲遲不能對移動支付手段徹底放心;當然也有專家推測,市場本身還沒有到大發展的準備。
挑戰再多,移動支付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人會開始使用。金融服務與支付領域咨詢公司Javelin研究認為,到2018年,終端交易的移動支付規模將由去年的3.98億美元增至54億美元。但這樣的預測會讓人產生疑問:如果消費者行為的急劇轉變會促進市場增長,那么誰來提供這一轉變的動力?
答案是:可穿戴技術。
癥結在“設備”而非“技術”
現階段,主要靠智能手機來完成的移動支付方式,遲遲未能迎來質的飛躍。在一些拒不接受NFC技術的反對者看來,要想解決美國移動支付市場滯后的問題,關鍵要寄希望于未來低能耗的解決方案能否出現,比如增強版藍牙解決方案等替代的技術有所進展這類技術會促使移動支付真正普及。
事實上,我們未必需要新的技術替代NFC。NFC技術行之有效,非常安全,而且已經準備就緒。我們需要的只是一種新的設備,這個新型設備必須使支付解決方方案的NFC真正消費者發揮作用,沒錯,就是一款可穿戴設備。
早前,很多人曾預計蘋果會在iPhone 5中支持NFC技術,結果,蘋果沒有這么做,反而推出了卡券管理應用Passbook。外界將這一跡象解讀為:蘋果判斷市場還不具備移動支付的條件。可你們想過沒有,蘋果的決定也許恰恰并不代表他們反對NFC,也不代表他們相信未來有超越NFC的技術?
而相反,蘋果更深刻的認識在于,他們認定智能手機這種設備(注意,是設備不是[FS:PAGE]技術!)本質上沒有促進實體店內移動支付的規模增加。
可穿戴設備倒很有可能提供解決方案。不論蘋果是明天還是明年推出iWatch,我愿意打賭,和交易相關的技術將是一個核心特色。
假如iWatch明年面世,或許蘋果就會破解增強版低能耗藍牙的代碼,替代藍牙的地位。不過,眼下的問題其實與技術關系不大,問題在于設備。
2013:可穿戴設備之年
谷歌、三星、蘋果等業內巨頭都公布了本公司開發自身可穿戴設備的計劃,最近微軟也加入了這一陣營。顯然,這就是不少人將2013年成為可穿戴計算年的原因。IMS研究預計,到2016年,可穿戴技術的市場規模將超過60億美元。
而為了讓這一技術變革真正持續發展,并推動公眾使用移動支付,大型的參與者必須在可穿戴設備上增加新的功能,并讓這一功能適用于更大范圍的市場。不僅需要滿足技術迷的需求,也要方便不同年齡層的用戶使用。有了這樣的功能,下到20歲左右的新新人類,上到耳順之年的年邁母親,他們都能在實體店完成移動支付。
2007年,iPhone的橫空出世不折不扣地掀起了一場消費者行為的革命。如今,當你漫步在人來人往的街頭,或者在擁擠的地鐵中環顧四周,你會發現周圍的人在用自己的手機發信息、讀訊息、看視頻、搜索查詢或者在網上消費。這種設備像個多面手,能包攬一切,試想,全球有多少人已經完全依賴它、離不開它了?
智能手機之所以能產生如此大的影響,主要源于它的設計、功能和便利性。iPhone是最優秀的代表,界面友好、易于操縱,讓用戶愛不釋手。可穿戴設備要想制造同樣的反響,需要做得就更多了。給用戶的手腕發送提醒訊息?可不止這些!NFC時代來臨
為什么是智能手表?由于它穿戴在人體的位置和內在的高端安全技術,這一可佩帶于手腕的設備將成為“外出必備物品”,進而最終取代智能手機。
一旦把Pebble Watch和耐克的創新科技腕帶Fuel Band的兩大功能相結合,實現既又提醒警示功能,又能追蹤人體活動,它無疑對消費者有吸引力。不過,想推動主流大眾使用這樣的新型設備,它還需要能拓展功能的技術,這種技術能像iPhone那樣改變消費者的行為。
那么,只有交給NFC了。這一技術的完備程度沒問題,而且NFC具備了我們需要的能力。NFC技術會讓腕上設備成為移動支付的解決方案,還讓這種新科技“手表”成為你乘坐公交車的交通卡、上班工作時的鑰匙卡,不但能打開你自家的車庫、公寓的房門,還能適用于整個工作場所。這種技術會讓智能手表由前衛新潮的物件變為隨處可見的主[FS:PAGE]流商品。它不僅會推動可穿戴設備得到廣泛應用,也會促使更多的人選擇店內移動支付解決方案。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從多應用起飛 看NFC移動支付將到的輝煌
現金支付和傳統的刷卡支付在新的移動支付面前已經有點落伍了。艾瑞咨詢統計顯示,2013年國內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到1.2萬億元,同比增長707%,預計2014年將達到2.9萬億元。
05月15日 12:58國際電子商情
移動支付增長超200% 二維碼與NFC支付短兵相接
近日,央行發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報告顯示,中國支付體系運行平穩,支付業務量保持穩步增長。其中,移動支付業務金額接近4萬億元,業務金額增速連續5個季度超過200%。
06月03日 19:09中國經濟網
香港金管局:發展NFC移動支付服務條件成熟
金管局表示,目前市場已有6家近場通訊(NFC)移動支付服務供應商正在或即將提供相關服務,亦有4家電訊商與兩家支付卡機構合作,進軍NFC業務,而金管局在今年初完成相關顧問報告,以及業界在11月推出的共用標準及指引,有助促進市場發...
12月24日 21:01香港電臺
德國電信發力NFC移動支付 聚焦用戶需求避免邊緣化
移動支付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市場調查機構Juniper Research預測,今年全球移動支付總金額逾5000億美元。近日,德國電信公司(DT)亦發力移動支付,在德國推出了基于NFC方式的手機錢包業務,意在移動支付領域分得一杯...
05月22日 17:49通信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