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的智慧城市
采訪尹嶺博士非常困難,約了好幾次,才約到了6 月21 號上午的半天時間。早晨八點,在記者趕到之前,幾位來自河南的客人早已等在會議室。尹嶺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 醫院)的博導醫師,醫生本來就是個繁忙的職業,而尹嶺同時又負責一項比當醫生復雜好幾倍的工作。作為國家人口健康科學數據共享平臺管理中心常務副主任,同時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遠程醫學中心主任, 尹嶺除了每周兩天的出診,其余時間全部花在了遠程醫療和國家人口與健康科學數據共享平臺工作上。這一天,就河南省建立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事宜,尹嶺正要與河南省一家負責建立這個服務網站的公司談合作。
尹嶺熟練地打開了電腦,在投影上展示著他制作的PPT, 向客人介紹了平臺的架構和未來如何實施具體服務項目的方案,包括如何建立腫瘤數據庫、各種疾病專題庫,如何結合新農合,為城市社區與農村提供疾病數據分析,如何將動態信息在平臺加載等計劃。
2000 年起,從事神經內科臨床工作已有18 年的尹嶺博士開始神經信息學研究工作,這期間他對醫學科學數據如何實現區域醫療機構間的信息互通產生了濃厚興趣。而讓尹嶺十幾年來孜孜以求的這個數據共享平臺,就是智慧城市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智慧醫療。
智慧醫院
媒體曾不止一次對中國居民關注的話題作過廣泛調查,其中“健康”高居榜首,“養老”緊隨其后。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1 年底,全國高血壓患者高達2.7 億,糖尿病患者超過9 千萬,癌癥患者邁過400 萬門檻。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智慧醫療與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建筑被納入智慧城市重點建設內容。
作為國內醫療信息行業的開創者之一,尹嶺可以說見證了中國的醫院在互聯網大潮中的巨大變化。在國內最早進行信息化改造的301 醫院病房里, 記者看到,通過無線的平板電腦和PDA,醫護人員在病人床邊就實現了查房、醫囑、信息傳輸,以前這些要讓病人跑斷腿、也讓醫生忙得不亦樂乎的工作,瞬間就在談笑間完成了,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不禁讓人感嘆科技的魔力。
借助計算機對醫院的信息管理,我國已經走過了醫院財務等內部管理的第一階段和臨床管理[FS:PAGE]信息CSE 系統電子病歷、醫生工作站的第二階段;如今301 醫院已經在住院部實現了無線應用,無線局域網有效地克服了有線網絡的弊端,利用PDA 或平板無線電腦隨時隨地進行生命體征數據、醫護數據的查詢與錄入,醫生查房、床邊護理、呼叫通信、護理監控、藥物配送和病人標識碼識別等等, 真正成了智慧醫院。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智慧醫院的含義還在向縱深拓展,通過信息的互聯互通,在醫院形成網絡化的科與科之間的協作;通過物聯網大量采集患者實時體征數據,以方便醫院實時掌握病情,實現智能化的預警和決策;通過醫療各環節信息的標識和匹配,可降低醫療的過失和差錯;通過醫療物聯網采集各種基礎的信息,以實現醫院的信息化管理。如:在藥品耗材管理中,通過條碼采集可以準確掌握藥品或耗材在醫院的流動的情況,為醫院信息化決策提供一些決策數據;通過醫療物聯網建立實時監控體系,如感控體系,以及電子病歷的實時監控分析。同時,通過醫療物聯網能夠將醫療資源合理應用,如:建立遠程健康監護,遠程急救和遠程會診等,進一步拓展了醫療的可移動性。
去年11 月, 301 醫院遠程醫學中心和河南電力醫院站點醫院正式啟動。在河南省電力醫院遠程診斷操作室里,解放軍總醫院、河南省電力醫院, 以及下設的平頂山、三門峽、新鄉、周口分站,實現了視頻6 方通話。通過這個系統,既能實施語音、音像互聯,X 光機、CT、電子顯微鏡等圖像也可以實時傳輸,實現遠程會診。尹嶺說,不僅如此, 在河南省電力醫院已經實現“遠程查房”,病人病區都不用出,醫生查房時的信息也可以與解放軍總醫院的專家對接。對于危急病人,15 分鐘內即可組織會診。此外,301 醫院還組織院士講座等多種培訓方式,以提升基層醫生的診療水平。
尤其讓尹嶺感到欣慰的是,在2008 年汶川大地震的當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就啟動了遠程會診系統。今年4 月20 日8 時02 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 級強地震。4 月20 日22:30 分至4 月21 日凌晨零點30 分,由301 醫院資深骨科、急診專家組成的專家組,通過遠程會診中心的視頻與8 名新都區中醫醫院醫生組成的醫療救治小組進行“4·20”地震傷員遠程對話會診,從患者的臨床癥狀、影像資料、治療方案等進行了詳細的溝通和交流,專家組對每位傷員的病情進行了認真細致的分析和指導,并制定了醫療救治方案。
[FS:PAGE] “在這個平臺實施遠程醫療的分級會診,能大大降低醫患雙方的成本,具體做法為:市級醫院給鄉鎮醫院會診,省級醫院給市級醫院會診,我們301 給省級醫院會診,其中省級醫院會診是我們的重點。”尹嶺博士說。
城市設立的最終目的是為人服務,能及時有效地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這就是城市最大的智慧。
智慧物流
近年來,國產奶業的問題成了市民們關注的焦點,如何讓消費者對國產牛奶和奶粉重拾信心成了奶企的最大難題,而對三元來說,智慧物流成了他們手中最大的法寶。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一直遵循的是全價值鏈的質量管理體系制度建設。從90 年代到現在, 三元一直在對原料奶實施監測,但是因為牧場遼闊, 運輸過程復雜和人力原因,對原料奶的監控一直是個難題。為此,三元采取了把質量管理模式進行前移,建立乳制品可追溯體系,以達到對問題奶監控預警的作用,通過這種模式能夠更好地實現可追溯。
乳制品可追溯體系充分應用物聯網和云技術, 與企業現有的ERP 系統和MES 系統緊密集成, 以實現乳制品安全可追溯。奶牛場通過物聯網設備把每一頭奶牛和云平臺、ERP 系統、SPC 系統實現互聯互通,實現批號追蹤,也就是每一盒牛奶出了問題,都能查出它來源于哪頭牛,這種神奇的管理模式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企業私有云以產品批次為主線,將構成產品配方的原料乳、原輔料、包料、半成品等物料的質檢信息相關聯,收集、匯總、存儲ERP、MES、LIMS 等多個系統的數據,形成產品質量信息的數據中心,然后通過購買云服務軟件,在每個服務器端安裝布署成功后,實現安全追溯體系的私有云平臺搭建。這是一個三贏平臺,既有利于地方政府安全監管、也讓消費者明白消費、更使企業重獲消費者信任。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已成為乳制品生產和消費大國,從幾次重大乳品安全事件的結果來看,我國乳品存在監管體系不完善、監管部門缺位、標準欠缺和與國際不接軌、企業誠信道德缺失等問題。相信隨著我國的乳制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在乳品企業的全面推廣,有助于行業的清理整頓和技術裝備及檢驗技術水平的提升,加上目前對奶源基地建設的加快,原料乳質量[FS:PAGE]的提升、企業管理的加強和完善以及政府監管措施的加強,國產奶業將在消費者心中重塑往日的輝煌。
云中漫步
智慧城市更給在云計算、物聯網的第一線的IT 業帶來發展契機。6 月21 日的“物聯網可穿戴設備分享大會”上,各種設備爭奇斗艷,為智慧生活制造著夢想。這些基于3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系統RS)技術的產品,已成為行業的新寵兒,放棄PC 業務轉型傳感產品,已成了IT 行業的一股風潮。
例如數字手環,它是一款通過APP 軟件和云平臺、數據庫和專家庫,24 小時全天候詳細紀錄用戶的運動、作息時間,管理自己健康生活方式的可佩戴式儀器;綁在胸部的心率監測器Wahoo, 則是一款能夠測量心跳和血壓的胸帶;針對老年人保護的ticknfind,它可以戴在老年人身上作為報警器,一旦發生老年人摔倒等緊急情況,老年人自己或是路人可以通過腕帶上的按鍵,及時與家人取得聯系;測量運動量的Shine,只有一枚硬幣大小, 通過里面裝載的電子傳感器,可以感知用戶脈搏的頻率以測量運動量……這些可穿戴設備的特點共性是:體積小巧、便于偑帶,功能專一,芯片的工藝集成度很高。
而傳說中谷歌正在研制的無人駕駛汽車據傳已經上路,無疑引起了人們對未來城市智慧交通的迷人遐想。同時摩托羅拉、飛利浦等也在研發新的傳感設備,這些跨國大企業的強力關注,將使智慧城市這塊蛋糕越做越大。
2012 年智慧城市剛剛啟動不久,國開行就傳出消息,表示將提供不低于800 億元的投融資額度,今年4 月又有兩家商業銀行承諾將提供不低于國開行的授信額度,支持智慧城市建設。同時一些投資機構也在今年二季度簽訂了2000 億元的投資額度。據業內粗略估計,相關投資或將超過4400 億元。目前我國云計算產業相關服務市場容量已達80 億元,其中高端ERP 相關軟件對應的高端實施服務市場規模超過65 億元,國際咨詢服務商和外包服務商市場占有率分別為38% 和29%,本土咨詢服務商市場份額占到33% 也因為偏低的價格優勢,使其目前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安信證券研報指出,預計到2015 年我國云計算產業鏈規模將達7500 億元,甚至有可能超出萬億元。
2011 年, 由工信部牽頭制定的“ 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十二五期間,[FS:PAGE] 初步完成產業體系構建,形成較為完善的物聯網產業鏈,培育和發展10 個產業聚集區,100 家以上骨干企業,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建設一批覆蓋面廣、支撐力強的公共服務平臺,初步形成門類齊全、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的物聯網產業體系”。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8 個省市將物聯網作為新興產業發展重點之一,而物聯網的重點應用主要集中在交通、電力、醫療衛生、物流等領域。
在探訪智慧城市建設的這段時間中記者發現, 智慧城市的建設似乎還是各自為營,各行業各部門間,以及小到每個城市的行政區,大家總是埋頭于自己的建設,不跨界也不聯手,當一些資源需要共享時,一些矛盾往往又會滋生,這樣的情形幾乎全國各地都存在。近年一直致力研究智慧城市發展的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單志廣,在提及此事時深有感觸,“問題的關鍵來自體制的弊端。智慧城市的本質是要實現城市范圍內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不同群體、不同系統之間的數據融合、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由于部門分割導致了信息的封閉,產生壁壘。信息隨著類別、行業、部門、地域被隔離開,之前的關聯性也被割裂和遺忘,導致了信息互聯互通共享難,電子政務重復建設十分嚴重。這些都是我們在智慧城市建設中要面對的核心挑戰。”
這種情形在實例中也得以證實,據智慧城市發展促進工作聯盟副秘書長、中國軟件評測中心智慧城市評估咨詢中心部門經理王理達回憶,曾經在做一個項目時,為了得到各方信息他們想了個辦法, 讓各個部門把自己想要的和能提供的數據都說一下,結果發現大家總是提供的少,想要的多。
“這是當前不止智慧城市,可能是整個中國政府信息化建設面臨的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傳統的信息化建設就像是一個個煙囪狀、從上到下的系統。在國家層面,可能宏觀上做到共享,但在城市層面的交互考慮較少,所以這個背景下,信息的互聯互通是一個很大問題,而且很多地方政府也都意識到了,但是真想解決難度比較大。只能說是今后大家慢慢自己有這個意識才能彼此作出溝通。”王理達說。
此外,智慧城市建設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一些部門公開高調宣揚自己智慧城市所含項目已正式投入運行,然而記者一番調查下來,事實上項目連模塊還未建完,數據處理的勘誤工作也未開始,大有“放衛星”現象。還有,一些工業園僅僅陶醉于[FS:PAGE]自己這方寸之地的高科技、自動化,與外界完全隔絕,如此情形,即使園內有多智慧,那也不算得“智慧”之說。
按照“十二五規劃”,一些城市目前已實現了智慧城市的局部建設,如智慧蘇州河項目、武漢光谷等,但是要想實現城市的全面“智慧”,我們還需耐心地等待一段時間。
在世界經濟相對疲軟的今天,也許智慧城市和城鎮化建設將為中國經濟增加強勁的引擎,我們更有理由期望,在不遠的將來,關于智慧城市的那些夢想般的場景都一一變成現實。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