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農產品來自“云”端
[ 導讀 ] 手機或鼠標輕輕一點,智能大棚里的溫度、光照、土壤含水量等實時信息盡收眼底;二維碼一掃,從農產品種植到交易各環節的記錄一目了然……農業物聯網可以實現對農產品的生長環境及生產、加工、流通等全周期管理。
手機或鼠標輕輕一點,智能大棚里的溫度、光照、土壤含水量等實時信息盡收眼底;二維碼一掃,從農產品種植到交易各環節的記錄一目了然……農業物聯網可以實現對農產品的生長環境及生產、加工、流通等全周期管理。
在發達國家,農業物聯網側重流通環節。國內農產品流通領域的物聯網應用程度較低,加之信任體系缺失、信息不對稱,造成優質農產品往往出現不優價的尷尬。
重復開發、缺乏標準及頂層設計則是國內農業物聯網面臨的另一個重大問題。中組部千人計劃專家、國家特聘物聯網專家,羅克佳華公司董事長李瑋告訴記者,農業物聯網系統軟件及模塊80%可以共享,根據不同特性的應用,加上個性描述功能就可以了。然而,目前的情況是一套成熟的系統,由于賣給不同的客戶,每次都要軟件二次開發、集成,造成經驗和推廣方面的巨大浪費。
7月9日,人們看到了上述問題的解決方案。由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和羅克佳華公司共同研發,以物聯網和云計算為支撐的中國優質農產品信任系統和智慧電子商務基礎云平臺開始試運行。
前端是以物聯網為支撐并整合現有評價機制的信任體系,彌補流通環節信任缺陷,后端是可承接互聯網用戶的優質農產品電子商務。兩者的結合必將產生傳統電商不具備的市場價值。
該系統平臺以優質農產品為服務切入點,計劃首批將4萬種“三品一標”產品納入服務對象。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優質農產品將來自“云”端。
整合多方評價機制,構建優農產品信任體系
不可否認,農業物聯網在探索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失信、農產品交易欺詐及違約等問題方面具有技術優勢。我國物聯網技術研發和應用積累,也為建立一個全國性的、開放的、統一的優質農產品信任系統提供了可能。
按照李瑋的介紹,中國優質農產品信任系統和智慧電子商務基礎云平臺,可以為農業生產者提供生產監測和智能控制;提供聯通生產、儲運、加工、銷售的全程追溯;提供云基礎平臺服務,使農業生產流通領域的IT使用成本降低50%以上;通過大數據平臺,實現數據運營,為領域內外參與者提供低成本的數據服務。
“解決農產品流通環節的信任體系問題是第一位的。”李瑋說,客戶需求是開發這一系統的根本動力。優質優價,本是簡單正常的市場價值規律,但在當下卻成為尷尬。即便生產沒有問題,消費者也會擔心產品不是原產地的。他認為,現在農產品電子商務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可以全程溯源的信任體系缺失,直接造成優質難以優價。
“這套體系就是要把欠缺的東西補回來[FS:PAGE]。”李瑋介紹說,首先,應用物聯網技術,對進入系統的優質農產品進行全程智能數據采集,將發生的事件、產品的狀態都實時監測。一源一檔,也就是要清楚在產、供、銷、運、交鏈條中的組織和參與者。
從技術上講,根據特定類型農產品流通環節,利用多源事件分析技術,解決食品流通過程監控的問題;利用農產品預警與召回技術,為消費者提供安全保障,維護正常市場秩序;利用流通信息采集技術,提高農產品流通過程中品質的可觀測度。
更關鍵的是,該系統整合利用政府監管、企業管理、行業協會和第三方認證的原有系統,再加上自身基于物聯網技術優勢,建立一套政府認可、實時監管、公眾評價為一體的信任系統。
李瑋認為,這個信任系統將是服務于整個農產品行業誠信的基礎。為政府監管農產品安全提供重要手段,并保障農產品消費安全,疏通優質農產品的購銷渠道。
以信任系統為基礎,電子商務平臺功能強大
近年來,農產品電商發展迅猛,市場前景廣闊。以淘寶網為例,其涉農網店已經達到163萬家。整個阿里平臺,去年完成農產品交易額達到200億元,今年預計會達到500億元,2014年將會達到千億元。
“我們的智慧電子商務基礎云平臺,前端有信任體系為基礎。兩者結合無疑更具競爭優勢。”李瑋說,該平臺從優質農產品電商做起。現在有數百家網店在測試平臺。這個平臺可以說是更強大的優質農產品專業“淘寶”。
這是一個大數據時代。李瑋認為,通過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和搜索引擎,可以非常精確地定位到有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的客戶,該平臺將通過合理的廣告推送和過硬的農產品質量,形成有規模的買賣群體和買賣信息的聚集。
這個平臺也將推動農民多層次合作,在一定組織的基礎上與市場對接,減少流通環節,保證農民效益。由于信息化的透明,會改變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優質農產品性價比也會提高。
在交易方面,平臺打通了和各大銀行的支付接口,無論支付寶,還是其他支付模式,都可以在平臺上運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平臺解決了困擾業界的一個難題。老百姓在網上買3斤茄子,用支付寶就行。但買上千箱蘋果,幾百萬元的交易額,則很難辦到。
李瑋說:“這里邊有一個信任和融資的問題。我們與銀行合作,大額交易的雙方談好,銀行可以先融資墊付,經銷商放心發貨。平臺可以利用視頻、打碼、專業包裝箱、專用車輛運輸等物聯網技術手段全程跟蹤,銀行依然掌握著貨權。這就解決了各方之間的訴求沖突問題。”
提供基礎云平臺[FS:PAGE]服務,用戶不再需要主機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連成網絡的傳感器必然帶來海量的數據。李瑋認為,物聯網本身形成規模才有更大的效率,而只有對數據進行有效的云處理,數據才能增值。
面對越來越大的物聯網應用,如何將這些大數據處理好?作為系統的技術總承建單位,羅克佳華采取“云+端”模式,來實現各種數據的處理,即以物聯網和數據技術為核心,采用“現場設備+異地云”的架構模式。“異地云”即羅克佳華引以為傲的強大的云計算數據中心。
依托山西省的能源成本優勢,羅克佳華已建立金融級別的云計算中心,有5000臺服務器規模,全面建成后可達2萬臺,可支持二十萬臺虛擬機,滿足10萬農業企業用戶同時使用,而使用成本將下降一半。
李瑋告訴記者,他們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對農業領域涉及的數據采集來源進行了一次大篩查和大翻譯,涉及氣象水文、產地環境、生產監控、農用機械、加工儲藏、物流配送、銷售等各個領域,以及現存的傳感器。在這個基礎的信息化上做了篩分和處理。
原則上,該系統接納已有的平臺,將使用規模較大的幾十個協議群進行了大型開發。無論數據來源是衛星遙感、基層的傳感器、農機具、加工流水線等,都可以將數據上傳、聯通和應用,解決了信息孤島問題,為農業信息化互聯互通和通用系統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軟件方面,中心將農業生產、物流、銷售等各種相關軟件進行開發,使廣大從業企業拿來就用,保證平臺的開放性,使農業各環節的軟件應用需求一站式完成。
以前,農業大棚上一套傳感器及物聯網系統,大概需要30萬元到50萬元,再買上一些軟件得一百萬元,每年還得20萬元的維護費用。“如果用戶使用我們的系統,每年交一萬元的運營費就行。用戶不再需要主機、軟件、維護等等。這個基礎云平臺都做了。”李瑋說,投資及運營成本會降低一半,而且客戶不用擔心機器壞了、軟件中毒等問題。
這個金融級別的高可靠數據中心,還在基礎上對數據安全進行保障,在整個流通和追溯過程中,基于北斗衛星定位系統進行開發,保證信息安全,已經和我國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壽光物流園合作,既作為信任追溯的載體,也作為我國農業信息安全的重要保證。
在發達國家,農業物聯網側重流通環節。國內農產品流通領域的物聯網應用程度較低,加之信任體系缺失、信息不對稱,造成優質農產品往往出現不優價的尷尬。
重復開發、缺乏標準及頂層設計則是國內農業物聯網面臨的另一個重大問題。中組部千人計劃專家、國家特聘物聯網專家,羅克佳華公司董事長李瑋告訴記者,農業物聯網系統軟件及模塊80%可以共享,根據不同特性的應用,加上個性描述功能就可以了。然而,目前的情況是一套成熟的系統,由于賣給不同的客戶,每次都要軟件二次開發、集成,造成經驗和推廣方面的巨大浪費。
7月9日,人們看到了上述問題的解決方案。由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和羅克佳華公司共同研發,以物聯網和云計算為支撐的中國優質農產品信任系統和智慧電子商務基礎云平臺開始試運行。
前端是以物聯網為支撐并整合現有評價機制的信任體系,彌補流通環節信任缺陷,后端是可承接互聯網用戶的優質農產品電子商務。兩者的結合必將產生傳統電商不具備的市場價值。
該系統平臺以優質農產品為服務切入點,計劃首批將4萬種“三品一標”產品納入服務對象。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優質農產品將來自“云”端。
整合多方評價機制,構建優農產品信任體系
不可否認,農業物聯網在探索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失信、農產品交易欺詐及違約等問題方面具有技術優勢。我國物聯網技術研發和應用積累,也為建立一個全國性的、開放的、統一的優質農產品信任系統提供了可能。
按照李瑋的介紹,中國優質農產品信任系統和智慧電子商務基礎云平臺,可以為農業生產者提供生產監測和智能控制;提供聯通生產、儲運、加工、銷售的全程追溯;提供云基礎平臺服務,使農業生產流通領域的IT使用成本降低50%以上;通過大數據平臺,實現數據運營,為領域內外參與者提供低成本的數據服務。
“解決農產品流通環節的信任體系問題是第一位的。”李瑋說,客戶需求是開發這一系統的根本動力。優質優價,本是簡單正常的市場價值規律,但在當下卻成為尷尬。即便生產沒有問題,消費者也會擔心產品不是原產地的。他認為,現在農產品電子商務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可以全程溯源的信任體系缺失,直接造成優質難以優價。
“這套體系就是要把欠缺的東西補回來[FS:PAGE]。”李瑋介紹說,首先,應用物聯網技術,對進入系統的優質農產品進行全程智能數據采集,將發生的事件、產品的狀態都實時監測。一源一檔,也就是要清楚在產、供、銷、運、交鏈條中的組織和參與者。
從技術上講,根據特定類型農產品流通環節,利用多源事件分析技術,解決食品流通過程監控的問題;利用農產品預警與召回技術,為消費者提供安全保障,維護正常市場秩序;利用流通信息采集技術,提高農產品流通過程中品質的可觀測度。
更關鍵的是,該系統整合利用政府監管、企業管理、行業協會和第三方認證的原有系統,再加上自身基于物聯網技術優勢,建立一套政府認可、實時監管、公眾評價為一體的信任系統。
李瑋認為,這個信任系統將是服務于整個農產品行業誠信的基礎。為政府監管農產品安全提供重要手段,并保障農產品消費安全,疏通優質農產品的購銷渠道。
以信任系統為基礎,電子商務平臺功能強大
近年來,農產品電商發展迅猛,市場前景廣闊。以淘寶網為例,其涉農網店已經達到163萬家。整個阿里平臺,去年完成農產品交易額達到200億元,今年預計會達到500億元,2014年將會達到千億元。
“我們的智慧電子商務基礎云平臺,前端有信任體系為基礎。兩者結合無疑更具競爭優勢。”李瑋說,該平臺從優質農產品電商做起。現在有數百家網店在測試平臺。這個平臺可以說是更強大的優質農產品專業“淘寶”。
這是一個大數據時代。李瑋認為,通過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和搜索引擎,可以非常精確地定位到有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的客戶,該平臺將通過合理的廣告推送和過硬的農產品質量,形成有規模的買賣群體和買賣信息的聚集。
這個平臺也將推動農民多層次合作,在一定組織的基礎上與市場對接,減少流通環節,保證農民效益。由于信息化的透明,會改變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優質農產品性價比也會提高。
在交易方面,平臺打通了和各大銀行的支付接口,無論支付寶,還是其他支付模式,都可以在平臺上運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平臺解決了困擾業界的一個難題。老百姓在網上買3斤茄子,用支付寶就行。但買上千箱蘋果,幾百萬元的交易額,則很難辦到。
李瑋說:“這里邊有一個信任和融資的問題。我們與銀行合作,大額交易的雙方談好,銀行可以先融資墊付,經銷商放心發貨。平臺可以利用視頻、打碼、專業包裝箱、專用車輛運輸等物聯網技術手段全程跟蹤,銀行依然掌握著貨權。這就解決了各方之間的訴求沖突問題。”
提供基礎云平臺[FS:PAGE]服務,用戶不再需要主機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連成網絡的傳感器必然帶來海量的數據。李瑋認為,物聯網本身形成規模才有更大的效率,而只有對數據進行有效的云處理,數據才能增值。
面對越來越大的物聯網應用,如何將這些大數據處理好?作為系統的技術總承建單位,羅克佳華采取“云+端”模式,來實現各種數據的處理,即以物聯網和數據技術為核心,采用“現場設備+異地云”的架構模式。“異地云”即羅克佳華引以為傲的強大的云計算數據中心。
依托山西省的能源成本優勢,羅克佳華已建立金融級別的云計算中心,有5000臺服務器規模,全面建成后可達2萬臺,可支持二十萬臺虛擬機,滿足10萬農業企業用戶同時使用,而使用成本將下降一半。
李瑋告訴記者,他們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對農業領域涉及的數據采集來源進行了一次大篩查和大翻譯,涉及氣象水文、產地環境、生產監控、農用機械、加工儲藏、物流配送、銷售等各個領域,以及現存的傳感器。在這個基礎的信息化上做了篩分和處理。
原則上,該系統接納已有的平臺,將使用規模較大的幾十個協議群進行了大型開發。無論數據來源是衛星遙感、基層的傳感器、農機具、加工流水線等,都可以將數據上傳、聯通和應用,解決了信息孤島問題,為農業信息化互聯互通和通用系統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軟件方面,中心將農業生產、物流、銷售等各種相關軟件進行開發,使廣大從業企業拿來就用,保證平臺的開放性,使農業各環節的軟件應用需求一站式完成。
以前,農業大棚上一套傳感器及物聯網系統,大概需要30萬元到50萬元,再買上一些軟件得一百萬元,每年還得20萬元的維護費用。“如果用戶使用我們的系統,每年交一萬元的運營費就行。用戶不再需要主機、軟件、維護等等。這個基礎云平臺都做了。”李瑋說,投資及運營成本會降低一半,而且客戶不用擔心機器壞了、軟件中毒等問題。
這個金融級別的高可靠數據中心,還在基礎上對數據安全進行保障,在整個流通和追溯過程中,基于北斗衛星定位系統進行開發,保證信息安全,已經和我國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壽光物流園合作,既作為信任追溯的載體,也作為我國農業信息安全的重要保證。
標簽: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肉菜“身份證”:給農產品上把安全鎖
在上海市江楊農產品(5.86,0.00,0.00%)批發市場,入場經營的批發商都持有能詳盡記錄農產品檢驗、交易信息的IC卡。有了這張IC卡,相當于給所經營的農產品配上了“身份證”,其來龍去脈一目了然。
07月04日 11:05中國食品科技網
開倉!西藏首個農產品前置智能倉落地林芝,京東物流新基建助力“藏品出藏”
在西藏自治區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整區推進項目的推動下,高效的“工業品下行,農產品上行”的雙向物流體系逐步成形,越來越多的西藏本地特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包括靈芝、天麻、蜂蜜、蘋果、藏香豬、牦牛肉等。
10月12日 16:47金融界
如何建設農產品智慧供應鏈數字平臺
華夏物聯網訊:民以食為天。目前我國谷物、水果、肉類、禽蛋和水產品等主要食品產量居世界第一。建立基于物聯網為基礎的農產品生產和流通數字平臺,不僅利于確保食品安全,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同時對我國農業及農產品加工業等發展意義重大。 ...
11月26日 08:32華夏物聯網編輯
讓市民享受更加安全的農產品 連云港建設“智能農業”
日前,在江蘇省連云港市智能農業工程推進會上,連云港現代農業產業園與中國電信連云港分公司牽手建設“智能農業”,為市民建設“城市綠色廚房”,市民將享受從“菜園子”到“菜籃子”更加安全的農業產品。
01月17日 17:57C114中國通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