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勇:智慧城市發展方向是大數據業務
2013年8月30日,記者專訪兩江新區智慧城市項目負責人、建管局副局長鄭勇,分享智慧城市的商機和未來。
智慧城市最大的特征是融合
記者:什么是智慧城市?
鄭勇:簡單說,智慧城市就是數字城市加物聯網加云計算。其內涵是將數字城市、物聯網與云計算三個概念的融合。
智慧城市的理念是把傳感器裝備到城市生活中的各種物體中形成物聯網,并通過超級計算機和云計算實現物聯網的整合,從而實現數字城市與城市系統整合。
智慧城市是城市全面數字化基礎之上建立的可視化和可量測的智能化城市管理與運營,包括城市的信息數據基礎設施,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網絡化的城市信息管理平臺與綜合決策支撐平臺。
記者:它有什么特征?
鄭勇:最大的特征是融合。用新一代技術的創新手段解決傳統手段無法解決的事情。比如針對城市規模快速擴大和人口激增,將會引發的環境和資源矛盾,智慧城市可以提供新的解決途徑。
記者:打造智慧城市需要哪些基礎設施?
鄭勇:主要是通信網絡,包括無線、固定網、衛星等,以及借助網絡進行數據傳輸的傳感設備、數據中心等。現在電信運營商都在提倡高速寬帶,即是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但是僅靠電信運營商是不夠的,最主要是國家政府行為,才更加有利于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快速建設。
記者:在建設智慧城市中,政府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鄭勇: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政府既要形成長期規劃與目標,更要考慮分階段的落地,要著重抓好切入點。從國家層面來說,應該對智慧城市的發展給予充分的重視和正確的引導,建立和完善在國家層面具有實效性和權威約束力的智慧城市建設的相關法律政策,將智慧城市建設的理念納入到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規劃綱要中。
智慧城市要避免“千城一面”
記者:除了重慶,其他城市建設智慧城市的情況如何?
鄭勇:中國有上百個城市或已經進入智慧城市建設階段,或正在規劃智慧城市發展藍圖,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寧波、佛山等城市已經走在智慧城市建設軍第一集團。全球包括美國、瑞典、韓國、日本、新加坡等發達國家迅速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給城市信息化建設帶來了龐大的市場機遇。
記者:在你看來,建設智慧城市的關鍵點是什么?兩江新區在怎么打造?
鄭勇:使用新一代技術,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城市公共服務。
我國城市信息化建設一直由政府主導,但是政府主導不意味著城市信息化僅僅滿足政府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滿足政府的服務對象的需求,即市民和企業的需求。“以人為本”就是要從自然人、法人的角度出發,通過信息化的手段為其提供更好的服務,滿足本地經濟繁榮發展、民生持續改善與城市管理和諧穩定的需求,這樣,智慧城市才能具有生命力。
兩江新區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做到“跟風”不“瘋”。在有限范圍有限的領域先行實施,取得一定成果后逐步向全范圍、高層次推廣。
記者:實現路徑有哪些?
鄭勇:整合資源,集約建設問題。通過制度建設,規定統一標準,促進機構協同、資源整合。隨著云計算技術的商業推廣,“集約建設”的理念獲得了廣泛的認同。政府部門要建立健全相關制度以保證政府部門之間可建立統一的政務云計算中心,將計算資源、存儲資源和服務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分級分類提供給各個政府機構和部門。在整合資源時,部門間數據和信息可根據需求進行交換和共享。
記者:在建設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
鄭勇:智慧城市是一個長期目標,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需要不斷探索創新。之前從未有過經驗,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問題。
比如,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及標準體系問題。由于缺乏經驗,定位不夠清晰,在做頂層設計時,沒有結合本地的優勢產業特色,也沒有充分考慮落地的可執行性,智慧城市建設出現了“千城一面”的傾向。例如,有些物聯網產業園、軟件產業園、云計算產業園、云計算數據中心等項目,因為前期的規劃定位不清晰,開園后競爭力不強遭遇招商困難,致使園區空殼化現象嚴重。
記者:未來兩江新區智慧城市是什么樣的景象?
鄭勇:平安有序,擁有著高效透明的政府、綠色和諧的產業,以及幸福安康的民生,是數字城市、智能城市的高級城市形態。未來城市擁有五大要素:安全、高效、和諧有序、綠色和智慧。
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大數據業務
記者:智慧城市落實到應用層面,是怎么樣?
鄭勇:以智慧城市的應用帶動智慧城市的特色產業,實現智慧城市建設與智慧城市產業的協同發展。智慧城市建設落實到應用層面,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技術,才有價值。智慧城市建設還需關注和加強其在民生、社會管理、交通、醫療、環保、食品安全等關鍵行業的應用。如充分利用物聯網、互聯網等技術,開展“肉菜溯源”、“工業產品溯源”等工作,構建集政府監管、企業自律、百姓參與為一體的全過程體系。在此過程中,政府需進行示范應用和建設。
記者:智慧城市帶給地區的商業意義是什么?
鄭勇:商業意義來源于智慧城市產業鏈條的龐大,比如其涉及到IT、基礎建設、云計算、傳感器、節約能源、改善環境、公眾服務等各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可以由諸多企業來提供服務。另一方面也來源于市場需求量的旺盛,中國人口多,城市多,現在才剛剛開始,商業潛力巨大。
記者:能舉個例子嗎?
鄭勇:如某某是某汽車4S店的銷售經理,她的工作卻不必滿世界地尋找客戶。相反,每一天公司的數據庫會自動告訴她,最近有哪些客戶值得追蹤。展廳里的銷售代表越來越少了,他們都在樓上辦公,監測系統會幫助他們留意哪些人親自來詢價,哪些人專門拍了照,說了些什么。銷售人員的工作便是根據數據系統的自動分配,追蹤指定客戶。
記者:有哪些產業可以參與?
鄭勇:智慧城市目前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能源、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政務等內容,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智慧城市”所涵蓋的領域范圍遍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逐步涉及到城市運營管理的各個系統,如交通、安防、電力、政務管理、應急、醫療、教育等。
記者:企業怎么參與進來?
鄭勇:政府有相關項目的招標,如果企業有新型技術涉及,也可以來與政府協同合作。渠道是開放的。
記者:未來你比較看好的行業有哪些?
鄭勇:未來重要的商業機遇來源于感知技術與軟件技術、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社會管理技術的深度融合,這種融合涉及了軟件、硬件、平臺、應用和服務,橫貫了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應用模式創新和用戶體驗創新。
智慧城市的建設帶來數據量的爆發式增長,而大數據就像血液一樣遍布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生活等智慧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圍繞智慧城市跨部門、跨產業數據整合和分析的大數據業務,同時被智慧城市和大數據兩個產業看作未來的發展方向。
相關文章
報告揭露智慧城市技術差距
在G20全球智慧城市聯盟的36個先鋒城市中,幾乎所有城市都存在與智慧城市技術相關的政策差距。接受調查的城市跨越22個國家,包括加拿大的多倫多、印度的班加羅爾和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去年11月,作為聯盟的一部分,這些城市同意制定采用...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