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識別技術或成未來移動支付導向
現在市場上的移動支付技術有很多種,他們的技術原理不同,所以使用上也有一定的差別,這里主要從用戶習慣的角度去對比這幾種移動支付方式。而未來的移動支付技術,肯定是生物識別為導向。
NFC
NFC是RFID技術的一種演變,它集成了標簽和讀寫器的功能。現在很多手機都在加入NFC技術,而且POS機也在慢慢加裝NFC芯片。在使用NFC支付時,只需要像刷卡一樣,將手機靠近帶有NFC功能的POS機上即可。這種方法不需要輸入密碼,支付過程僅需2-3秒,非常方便,而且符合用戶的刷卡習慣,所以這是目前主推且主流的移動支付技術。
藍牙
藍牙技術幾乎在所有手機上都有,所以它占據了用戶習慣和份額先入為主的優勢。在移動支付方面,蘋果還專門基于藍牙技術開發了i-Beacon協議。相比較NFC技術,藍牙的傳輸距離更遠,因而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并且能夠節省成本,在一片區域中覆蓋i-Beacon網絡,還可以增加定位等更多的應用。不過目前支持i-Beacon協議的只有iOS7和Android4.3系統,還有待開發。
總的來說,i-Beacon有蘋果做靠山,所以肯定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廣,不過能否站得住腳,就要看普適程度和用戶習慣培養了。畢竟藍牙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隨著移動互聯網和wi-fi的普及,已經在淪為雞肋,很多用戶已經不會用藍牙了。
生物識別驗證身份
穿戴設備包括手機的移動支付方式非常多樣,這種多樣化主要體現在身份驗證上。身份驗證的目的和密碼一樣——確認付款方是否為用戶本人。現在生物識別技術越來越成熟,成本越來越低,也不需要用戶記繁瑣的密碼,因此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很多人的重視。
在當下的穿戴設備中也一樣集成了一些生物識別方式,甚至于憑借脈搏也可以知道用戶的身份。可以說,隨便挑選一種,都可以去帶密碼。現在的信息系統和平臺太多了,密碼往往會記混,使用生物識別,一切都解決了。
刷卡
刷卡是目前最廣泛和基礎的移動支付手段,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依然會是移動支付最廣泛的途徑。一方面大型的金融公司在互聯網上并未有諸如支付寶這樣非常成熟的體系和制度,另一方面,整個社會的轉型是很緩慢的。就連電視劇里也到處是這樣的場景:主角拿著卡,喊道“服務員,買單”。現在市場上的移動支付技術有很多種,他們的技術原理不同,所以使用上也有一定的差別,這里主要從用戶習慣的角度去對比這幾種移動支付方式。而未來的移動支付技術,肯定是生物識別為導向。
相關文章
中國電信陳建立:運營商在移動支付市場具有三大優勢
11月7日,2013年第四屆移動支付中國峰會召開,中國電信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副總經理陳建立在會上表示,在移動支付市場中,電信運營商具有客戶群、認知度、網絡資源三大優勢。
移動支付增長超200% 二維碼與NFC支付短兵相接
近日,央行發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報告顯示,中國支付體系運行平穩,支付業務量保持穩步增長。其中,移動支付業務金額接近4萬億元,業務金額增速連續5個季度超過200%。
從多應用起飛 看NFC移動支付將到的輝煌
現金支付和傳統的刷卡支付在新的移動支付面前已經有點落伍了。艾瑞咨詢統計顯示,2013年國內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到1.2萬億元,同比增長707%,預計2014年將達到2.9萬億元。
香港金管局:發展NFC移動支付服務條件成熟
金管局表示,目前市場已有6家近場通訊(NFC)移動支付服務供應商正在或即將提供相關服務,亦有4家電訊商與兩家支付卡機構合作,進軍NFC業務,而金管局在今年初完成相關顧問報告,以及業界在11月推出的共用標準及指引,有助促進市場發...
德國電信發力NFC移動支付 聚焦用戶需求避免邊緣化
移動支付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市場調查機構Juniper Research預測,今年全球移動支付總金額逾5000億美元。近日,德國電信公司(DT)亦發力移動支付,在德國推出了基于NFC方式的手機錢包業務,意在移動支付領域分得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