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能源部長會議推10動議 智能電網再成焦點
美國當地時間7月20日,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在華盛頓舉行的首次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上宣布,美國、中國、俄羅斯、印度、歐盟等全球21個國家和經濟體的部長和代表一致同意推出10項清潔能源動議,以求降低能耗、提高能效、促進低碳經濟。這些動議的目標是在未來20年間減少建造500座中等規模的火力發電站。
“朱棣文部長19日和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舉行了雙邊會談,但此次會談在中美雙邊合作領域方面并沒有多少新進展,主要談的還是多邊合作。”美國能源部政策和國際事務助理部長桑德羅(David Sandalow)向早報記者介紹,10項全球清潔能源合作動議被歸為“全球能效挑戰”(Global Energy Efficiency Challenge)和“清潔能源供給”兩大類。
“全球能效挑戰”的動議包括:促進高能效家用電器的普及,制定樓房和工業用建筑節能標準,加速智能電網的建設,推廣電動汽車,以及與發展中國家分享節能減排經驗。
而“清潔能源供給”動議則重點涉及碳的捕獲、儲存和使用,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和水力發電。
據悉,此次與會國家的清潔能源技術市場占全球的80%以上。
智能電網再成焦點
智能電網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
為了搶占在智能電網科技和應用方面的戰略位置,韓國知識經濟部部長崔炅煥在會上宣布,在今年11月在首爾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首腦(G20)峰會期間,韓國將專門推出智能電網周活動。
而曾接受過早報獨家專訪、被視作美國“智能電網之父”的史蒂夫·豪絲(Steve Hauser)如今增加了一個新頭銜——“全球智能電網聯盟”(Global Smart Grid Federation)負責人。他對早報記者表示:”我們非常期望中國能加入這個聯盟,我知道智能電網概念在中國很熱,目前中國發展重點集中在發電站、變電站和輸電線的智能化上,而美國比較注重終端消費者管理,比如智能電表、智能家電等,但未來我覺得兩種趨勢會融合,并可以互相吸取對方的經驗。”
史蒂夫·豪絲的另一身份是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主管可再生能源并網接入的副總裁。
“最大能源消耗國”的潛力
20日當天正值國際能源署(IEA)發布報告稱“中國2009年的能源消耗量總計22.52億噸油當量、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國”,雖然中國國家能源局的有關負責人旋即對上述數據的可靠性予以質疑, 但在華盛頓的會場上,IEA的報告被解讀為中國清潔能源市場潛力無限。
對中國能源政策和市場頗有了解的杜克能源(Duke Energy)總裁吉姆·羅杰斯(Jim Rogers)在企業界[FS:PAGE]論壇上稱:“中國市場之所以吸引我們注意,是因為中國非常明確地認識到了未來經濟繁榮和能源安全、能效的聯系。他們制定的政策都體現了這層聯系。”
提供清潔能源解決方案的咨詢公司Climate Works的總裁哈維(Hal Harvey)也指出:“中國目前對汽車能效的要求很高,一般低技術含量的汽車很難在中國打開市場。”
愛迪生電氣學會(EEI)國際會員招募部的主管馬修·哈斯丁斯(Matthew Hastings)明確:“我們未來會員招募重點將放在亞洲,放在中國。”
美國清潔能源雙人游水團
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在會談期間表示:“(美國)商務部將和(美國)能源部密切合作,共同策劃一個美國清潔能源出口戰略,把清潔能源作為美國出口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駱家輝開玩笑說,他已經和朱棣文組成美國清潔能源雙人游水團,在全世界范圍內推銷美國清潔能源產業。他特別提到,今年5月由他親自掛帥的美國清潔能源商貿訪華團,直接促成了位于密歇根州的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United Solar對華價值1100萬美元的出口訂單。
“沒有錢,什么都白說”
對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這類由政府推動的活動,來自紐約的能源咨詢公司Global Change Associates的總裁彼得·福薩洛(Peter Fusaro)卻非常不以為然。他私下對早報記者表示:“這種活動和華盛頓的文化一脈相承,就是空談。我們現在發展清潔能源需要什么,還不是需要錢嘛。沒有錢,什么都是白說。”
他介紹說,由于金融危機,美國很多地方項目的融資出現了很大困難,他的公司就是為美國項目牽頭介紹中國投資者,“反正中國2.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放著也不會自己生錢出來,投資清潔能源比國債回報率高。”
此次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通過的10大動議最終能否很好落實,最終會變成“動作”或只是口頭“議論”,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全球決策者聚集一堂就清潔能源發展集思廣益的形式已得到認可,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也已機制化,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將于2011年春天舉行第二屆會議,而英國將是第三個承辦國。
相關文章
滬松江區抓緊建設智能電網產業化基地
積極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聚焦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抓緊建設智能電網、節能創能兩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完善松江新城南部區域概念性規劃。研究制定松江融入大虹橋商務區規劃方案。
智能電網是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突破口
人為破壞型創新,代表性技術是碳捕獲技術和清潔煤技術,它們或多或少和現有的知識和技術存在一定斷裂,但并沒有觸及到現有碳氫能源技術的根本。陳志的研究還指出,政府應該繼續推進能源市場特別是價格機制改革,以價格機制誘發能源技術的創新。...
智能電網應用推動儲能市場迅速發展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Lux Research的預測,全球針對交通工具與智能電網應用的電池、超級電容(supercapacitors)以及燃料電池(fuel cells)市場,將由2010年的214億美元成長一倍,在2015年擴充至...
如何利用RFID實現智能電網的設計
1.引言智能電網(亦稱為電網的智能化)是建立在集成、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設備技術、控制方法以及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針對現在電網系統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