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識別低成本運營推廣將成現實
近日,芬蘭一家公司推出了全球首個面部識別支付系統。在pos商戶交易時,用戶把臉對準攝像頭即可完成交易。同時,北京某銀行已將“刷眼”作為銀行金庫入口的最后一道防線。相關人員經過“刷眼”后,才能出入金庫。
據中科院自動化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孫哲男介紹,隨著生物特征傳感器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生物特征識別算法的低成本推廣正逐步成為現實。與此同時,隨著人們對安全管理的重視和自動身份認証的需求,生物識別系統在家庭、單位和公共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
生物識別主要研究如何賦予計算機自動探測、捕獲、處理、分析、識別數字化生物特征信號的高級智能,即讓機器“能看會聽”。“它是模式識別研究的前沿。常見的生物特征模態包括指紋、虹膜、人臉、掌紋、手形、靜脈、筆跡、步態、語音等。”孫哲男說。
專家認為,不論“刷臉”還是“刷眼”,二者在科學上均屬于生物識別范疇,也就是通過獲取和分析人體的生理和行為特征實現自動身份鑒定。
現在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和產品在邊檢通關、居民証照、公安司法、金融証券、電子商務、社保福利、信息網絡等公共安全領域和門禁、考勤、學校、醫院、場館、超市等民用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形成了信息技術的新興產業。該產業2011年市場銷售額超過50億美元,到2015年將超過100億美元。
對于國內相關領域的發展狀況,中國生物特征識別研究經歷了‘從有到精’的跨越發展階段。
馬力介紹,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識別科研成果已經成為國產生物特征識別產品的核心技術來源。依托中科院自動化所的虹膜、人臉和指紋識別技術,中科院分別創建了中科虹霸、中科奧森、數字指通叁個產業化公司;北京大學的指紋識別技術被北大高科公司廣泛應用于公安刑偵領域;清華大學的人臉識別技術成為海鑫科金公司身份認証產品的核心引擎。
然而,目前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生物識別技術在國際市場尤其是高端的身份識別應用方面處于弱勢地位,我國所有自主品牌的生物識別企業年營業收入的總和相對較低。專家們希望,建立基于測評信息指導算法優化的專家系統,從而“以評促研,研評相長”,推動我國生物識別產業的發展。
相關文章
人臉識別一頭獨大 占據生物識別18%份額
生物特征識別技術是目前最為方便、安全的身份識別技術,它辨識的是人身的固有特征,不需要身外的其他標識物。隨著近代科技的發展,這些新型的身份識別方式不斷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其帶來方便和安全的同時,也帶來了對傳統物理識別方式的沖擊和...
RFID和生物識別在連鎖藥店防偽中的應用案例
哥倫比亞連鎖藥店Medicarte引進RFID技術,采用無源高頻標簽用于追蹤癌癥和激素等昂貴藥物的包裝,以防止廢棄包裝落入制假等不法分子手中。
生物識別技術帶動身份證指紋化
說起生物識別技術,恐怕在大家看來這些高科技還只能出現在科幻大片中。其實,生物識別技術普及度越來越高,特別是在一些移動終端設備上,生物識別技術隨處可見-筆記本指紋鎖屏。當然,生物識別技術不僅增加安全性,同時也為增值服務創造無限可...
車載生物識別:點頭眨眼完成車內操作
美國的汽車技術供應商哈曼公司近日推出了一種全新的車載體感識別系統,駕駛員只需眨眨眼、點點頭、揮揮手,就可以在駕駛的同時自如地使用汽車的內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