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產業發展仍需從"認知"走向"認可"
當車聯網對于國內不少消費者來說仍是一個新名詞時,一些車企已躍躍欲試,逐漸開始了與物聯網產業鏈的合作及試點工作。有業內人士認為,在車上裝載智能應用服務終端,將成為我國車企提升服務品質、進軍中高端汽車市場及搶占市場份額的重要手段。
那么,國內汽車消費者對于車聯網有怎樣的認知?反應如何?國內最大的汽車網站——近日針對車聯網認知度的一項調查顯示,超七成車主聽說過車聯網,實際使用過車聯網服務的用戶已超兩成,超五成預購車主愿意接受車聯網服務。專家表示,中國車聯網產業仍需由“認知”向“認可”轉變。
超七成車主聽說過車聯網
車聯網是物聯網在汽車領域的一個細分應用,是指車與路、車與車、車與人、車與基礎設施之間實時聯網、信息互通,從而對車、人、物、路、位置等進行有效的智能監控、調度、管理的網絡系統。
調查數據顯示,71%的被調查車主聽說過車聯網這一名詞,而29%的車主表示沒聽過。在問及車主們是否會主動去了解車聯網時,有44%的車主表示主動去了解過,但同時有56%的車主從未主動了解過車聯網。
從上述數據來看,車聯網作為今后要大力推廣的車載智能網絡系統,其認知度還需進一步提高。要讓汽車消費者切實明白車聯網的作用及功能,這樣才是打開市場的第一步。
車聯網服務過的用戶已超兩成
作為以付費形式提供服務的車聯網存活率并不算高,消費者對于車聯網的認可度較低。
從此次調查結果來看,使用車聯網服務的車主僅有22%。當然這也和目前中國汽車存量較大有關,更多數的已購車輛在出廠時并沒有提供車聯網服務,用戶后續的加裝也并非輕而易舉,尤其在加裝車聯網時需投入一定的費用,這樣就會給消費者帶來額外的經濟負擔。一些車主認為,車聯網只是一個錦上添花的功能,并非自己的必需品。
調查數據顯示,在消費者購車決策過程中,車聯網技術的內置對于消費者購車影響較校僅有8.6%的消費者在下一階段購車或換車時一定會選擇帶有車聯網服務的車型,42.5%的消費者認為自己可能會選擇帶有車聯網服務的車型,34.1%的消費者認為有沒有車聯網服務無關緊要,而剩下14.8%的消費者表示不會考慮帶車聯網服務的車型。
近三成車聯網用戶表示愿付費續用
從調查數據來看,在仍在使用車聯網服務的車主中,僅有28.6%的車主十分認可車聯網服務給自己行車帶來的便利,表示會繼續付費使用;占比最多的44.6%的車主表示仍在考慮是否要續費;而26.8%的正在使用車聯網服務的消費者表示他們不會續費,將在本期車聯網服務到期時停止使用。
綜上所述,車聯網在中國車主中存在一定的認知基礎,根據目前中國汽車1.2億輛的保有量和每年接近兩千萬新車注冊量來看,車聯網在中國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然而,車聯網想要在中國爆發出高速發展的態勢,還要經歷一段“轉變”之路,如何把消費市場的“認知”轉化為“認可”,將成為車聯網產業未來發展的首要課題。
從世界范圍看,車聯網的使用正成為大趨勢。在今年9月第65屆法蘭克福車展上,不僅展出了159款全球首發汽車產品,更以電動車和車聯網為創意主題,由此凸顯車聯網發展已受到全球汽車業界的高度關注及全球汽車產業重心正從傳統汽車制造向汽車信息服務方向轉變的趨勢。同時,根據研究機構易觀智庫的預計,2015年中國車聯網用戶的滲透率有望突破10%的臨界值,屆時國內車聯網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因此,對于國內汽車行業來說,提早增強產業布局,是適應市懲用戶需求,提升中國汽車產業實力的必備功課。
相關文章
新基建火了,車聯網如何趕上這趟東風快車?
“新基建”概念一石激起千層浪。從5G基建、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到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基建話題熱度一直高居不下。“新基建”看似新奇,但其中一些概念并不是新奇事物。如5G網絡,...
“車聯網大腦”中國出貨量第一 慧翰股份能否走出汽車業下滑期?
汽車越來越不像傳統意義上的汽車了。不僅在“代步工具”這一角色上,汽車扮演得愈加出色,而且它變得越來越“智能”:假設你即將出門,尚未出發,汽車便自動啟動,調好車內溫度,甚至音樂;等你上車之時,一切環境都舒適得“剛剛好”;你想...
車聯網如何在物流產業落地?
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發布消息,2020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72億輛,其中汽車2.81億輛;機動車駕駛人達4.56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4.18億人。2020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機動車3328萬輛,新領證駕駛人2231萬人。全國70...
疫情之后車聯網需求迫切,映翰通如何率先踏入這條“少有人走的路”?
受疫情影響,全球對于車聯網發展的緊迫性更趨迫切。待未來疫情結束之后,車聯網也將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基于深厚的技術和市場沉淀,工業物聯網領域領軍者映翰通網絡立足于汽車后裝市場,以物聯網時代思考者的身份在車聯網領域開始了深耕和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