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信息化峰會:陳正清演講
由亞太地區城市信息化合作辦公室與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主辦,沈陽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與城市信息化網承辦,沈陽國際軟件園與中國軟件和服務外包網協辦的“2010中國城市信息化峰會暨AMD杯第二屆中國城市信息化50強發布會”在沈陽召開。原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原信息產業部副部長、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現任主任呂新奎、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副司長董寶青、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主任徐鐵夫、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理事長陳正清、沈陽市政府副市長王英、遼寧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孟繼民、沈陽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楊洪峰等領導參加會議并講話。來自全國各地的70多個城市的政府領導和城市信息化工作者以及AMD、思科、中國聯通、神州數碼等國內外數家城市信息化領域優秀企業高管200余人就我國城市信息化的建設和發展進行了充分的交流。
尊敬的呂部長、尊敬的楊主任、王市長、董寶青司長、徐鐵夫副主任,同志們、朋友們,信息化戰線上的同志們,早上好!
在2010年中國沈陽城市信息化峰會暨AMD杯第二屆中國城市信息化50強發布會召開之際,請允許我代表主辦單位亞太地區城市信息化合作辦公室和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對大家的光臨,表示熱烈的歡迎,并致以誠摯的謝意。
下面我進行主題發言,我的題目是“關于城市信息化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我們在座的都是城市信息化實踐中取得豐富經驗的領導者或實踐者,所以關于城市信息化的引起是非常熟悉的,我今天想著重談一點帶敢想和體會性的東西。
董司長剛才提到我們國家的信息化是十五屆五中全會、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經過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我們國家的信息化可以說的確是取得輝煌的成就,在座的很多是信息化戰線上的領導或信息化戰線上的工作者,所以我今天的發言和大家在一起我也感到非常榮幸和榮譽。
關于城市信息化,我首先要談談城市。城市有什么作用?可以說城市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文明時期的標志,是人類社會大分工中和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人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一定時間、一定空間的聚集,這是城市的作用。城市是一個區域的政治中心,這點大家已經非常有體會了,又是經濟中心,同時城市又是文化中心和信息中心,城市將一定地區的人口、資源強勢聚集起來,滿足城市內部需要,同時向其他地區進行擴散、進行輻射,這就是城市功能的本質體現,我們說城市有兩種效應,一種是集聚效應、一種是輻射效應[FS:PAGE],原因就是在這兒。
同時,城市還有兩種作用,它有示范作用,同時有帶頭作用,正如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曾經強調的,要增強中心城市的輻射功能,要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
我們看看我們國家城市的狀況,我簡單說幾個數字,我們國家城市建制市2008年來達655個,城鎮化水平已經到了45%,最近我看到李毅中部長的報告中提高,在2009年又達到了46%,我們城市范圍人口的密度每平方公里達到847人。
我們國家關于城鎮化建設已經制定了明確的方針和發展思路,它是這樣的,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重點發展小城鎮,積極發展中小城市,在發展的同時,我們要防止盲目擴大城市規模,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針;第二,我們要發展城鎮經濟,提高城鎮吸納就業的能力,以城市的繁榮來帶動農村的發展,從而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這兩條方針具體體現在朱镕基同志關于第十個五年計劃建設的說明和溫家寶總理200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關于城市的發展方針,有幾條:一個是城市合理布局要科學發展;第二,要發展成為一個節能、節水、減排為先導的資源節約型城市;第三,我們城市發展要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要提高城市綜合管理水平;第四,要發展生態人居環境和綠色建筑。這是發展方針和發展思路,關于發展方針,具體是在我們國家黨中央和國務院曾經制定了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綱要,在綱要里有明確規定。
剛才呂新奎部長談到,現代化、城鎮化、信息化是我們當今也是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熱點,對我們國家而言,更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城市化和信息化有什么樣的關系?我個人有這樣一個理解:第一,城市化目前可以說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根本出路,我們找到了,就從城市化來解決,城鄉協調發展與社會穩定和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協調發展的一個基礎,而城市的信息化能夠在資源配置方面改變傳統空間關系,從而為城鄉協調發展提供新的機遇;第二,在世界范圍內,人類已進入城市化推動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新階段,而實現城市現代化,又必須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新加坡推動現代化的路子;第三,城市信息化有利于我們的第三產業發展,而城市信息化可以為城市增加大量的就業機會,緩解當前城市就業的難題;第四,城市化有利于提高人口的素質,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信息化手段的采用可以進一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第五,城市化有利于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而信息資源的應用可以使自然資源更好的、更加科學合理的運用歷史信息化的手段,對進行城市的土地、水資源[FS:PAGE]的規劃,提高規劃效率和科學性。
上面談的,是我對城市化和城市信息化關系的有關理解。
我講到這里的時候,有一個大家很關心的問題,就是城市信息化怎么樣定義。關于信息化定義在呂新奎同志所著的中國信息化建設這本書上已經有一個非常經典、內容非常簡練的定義,我們在那個總定義的前提下,針對城市的情況,關于城市信息化,我認為可以用下面的敘述。
城市信息化是指在國家信息化發展總體戰略安排思路指導下,以城市為主體,依托信息基礎設施,開發信息資源,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控制水平和運行效率,提高城市的集聚輻射能力和綜合競爭力,促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城市發展的質量和人民生活水平,加速推進城市現代化的進程。
這個定義很長,當然,我們回過頭來可以看呂新奎同志做的關于中國信息化以及中國信息化的定義,這里就把這個定義定為我們城市是主體,既然是城市信息化,當然還是沒有信息基礎設施那是空談的,沒有信息資源開發那是缺乏核心的,這里提到三個文明,大家知道我們經常說的還有一個政治文明,關于信息化建設方面有兩點是基本相同或者是認同的,就是強調城市信息化是一個動態的、不斷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思想是我們信息化定義里所闡述的,這是一個過程,要不斷的發展,不是我今天搞一下,明天就不搞了,就結束了,它是有起點、沒有終點的,第二點認識相同的就是城市信息化建設的原動力,原動力是現代新加坡建設的應用,就如董寶青司長說的我們現代信息化建設還是不斷的發展、不斷的創新,因而我們的原動力也在不斷的吸取新的東西,我們城市的信息化也要不斷的創新、與時俱進就是這個道理。
說到這里我們問一問,對城市信息化有什么目標呢?城市信息化的目標,我的理解應該說我們城市信息化干什么?又回到這個問題,在城市信息化里有很多問題要做,但是這些可以說有各個部門、各個領域自己去做,但是我們針對城市信息化而言,我們是搞服務的,我們是搞監控管理的,別人搞信息化,我給他提供服務,在城市里要把這個城市管好、監控好,這就是城市信息化的內容,服務搞好了、監管水平搞好了,提高了人民生活、城市環境的質量,提高城市運行效率才能提到日程上來。可以說,有了這些,才能使人民生活的更舒適,可以使人們工作得更有效率。
城市信息化的主要任務是什么?我這里有兩種表述:第一,[FS:PAGE]按照十三大“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說法,那就是城市信息化要以電子政務建設為中心,要做好服務和做好監管作為兩個基本點;從我們抓工作方法來說,我們要抓住重點、抓住龍頭,那么我們說城市信息化要以電子政務為龍頭,要做好服務和監管作為兩翼。
究竟城市信息化有什么內容呢?我們說城市信息化的內容非常豐富,但我們進行梳理以后可以總結四方面的理解:第一,信息化首先要有信息基礎設施,這是六項要素中的一項,沒有網絡建設就沒有基礎,我們搞信息化就等于空談,所以信息基礎網絡設施的建設是第一條;第二,剛才我們談到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是我們信息化的核心,所以城市信息化也要把基本的信息資源數據庫建設好;第三,既然我們要搞城市的監管,我們要使城市很好的運行,那我們就要加強城市監管、運行,我們要建立相應的信息系統;第四,我們要做好服務,我們為城市的居民服務、為城市的各個單位的建設服務,那我們就要加強服務和社會各方面的信息系統的建設。
關于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這里我不想多講,因為大家都是走過來的人了,而且我們在信息化建設的初期,可以說都已經做了很多工作,這里我想引用一下最近工信部李毅中部長的一段話,他談到我們要加大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隨著寬帶技術和下一代網絡發展,信息網絡基礎設施越來越重要,我們要努力打造寬帶、融合、泛在信息網絡通訊設施,推動網絡升級換代,加快農村信息通訊設施建設,引導下一代發展,加快培育物聯網產業,推進通訊網、互聯網、廣播影視網三網融合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這段話含有新意,是我們當前網絡信息化基礎向前前進的一個目標。
第二,剛才我們談到了信息資源數據庫的建設,數據庫建設的內容非常繁多,但是梳理起來也有三類。一類是政府類的,一類是企業類的,一類是公共數據類,這些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第三,剛才談到為加強城市管理監管、運行需要建立相應的信息系統。比如說電子政務系統,城市應急救災指揮系統,城市規劃管理系統,城市社會治安管理系統、交通系統、管理系統等等;
第四,為加強服務我們建立相應的社會。比如社保系統、醫保社會、科技教育系統、旅游娛樂信息系統、社區信息服務系統等等。
最近出現了一些新的概念,這些新的概念剛才董司長的發言中已經指出了,我也簡單介紹一下,因為這些新的概念和我們的城市信息化有關系。
一個是數字城市。很多城市都已經打出自己的牌子,比如說數字北京、數[FS:PAGE]字大連等等,數字城市的概念是來源于“數字地球”,它是以地理空間坐標為框架,以空間信息為手段,對信息資源進行整合的支持平臺或者環境,它的關鍵技術是空間信息技術,它的核心又是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一般簡稱為3S技術。
智慧城市。比如說最近上海也打出這樣的規劃,要把上海建設成一個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概念是來源于“智慧地球”,主要內容是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中,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地方,并且被鏈接形成物聯網,通過云計算將物聯網整合起來,使整個城市的居民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而達到整個城市處于智慧之中。
最后還有一個物聯網和云計算,我就不想多說了,不耽誤大家的時間了。
我想再用幾分鐘,非常簡單的給大家說一下中國城市信息化50強這個活動以及活動的本身。這個活動是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和亞太地區城市信息化合作辦公室共同舉辦的,兩年一次,我們的目的是溝通情況、交流城市信息化的經驗、推進我國城市信息化的進程,我們是開放式的、非常民主的,采取自愿報名、不收費用、專家評審、公布揭曉。我們制定了評價體系,由信息基礎設施、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信息化環境、信息化應用水平五項組成。今年根據我們工作的進展情況和實際情況,我們把政府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應用水平兩項合并為一項,成為四項考核指標。
在2008年我們搞了第一次,評了50強,這50強大家已經知道了,屏幕上已經公布了,指出一下在50強中,上海市和北京市并列第一,我們說上海市和北京市是引領中國城市信息化前進的雙子星座,我的發言完了,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
華迪: 智慧城市 華迪獲中國城市信息化發展大會嘉獎
面對全球化的城市競爭,城市體系的發展及建構關系到國家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和模式選擇。中國的城市要想在世界城市競爭中占據世界經濟價值鏈的高端區位,需要創造合理的、統籌行政管理的、整合城市資源的、有內在順暢溝通機制的“智慧城市”。
南京市全面推進城市信息化建設
近日,據從南京市發布的《2013年全市社會信息化工作要點》中獲悉,今年南京市“智慧南京”建設將加快推進,基本實現市民卡城鄉居民全覆蓋,此外,無線寬帶網絡、智慧醫療、智慧旅游、數字化節能、等領域的信息化建設,將直接改變廣大市民的...
城市信息化畫出智慧城市“新藍圖”
“以前申請行政審批要跑很多部門,沒有一兩個月根本辦不完,光是來回路費都要幾百塊,費時又費力。現在只要按幾下手機,到網上大廳,就什么都辦妥了,還可以隨時隨地查看辦理進度,真是方便到家了。”
樓宇廣告機攜眾發力 推動城市信息化建設
隨著物聯網技術日漸成熟,其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商業信息化應用的日益廣泛,在建設信息化新城市面貌的現在,我們必須先明確推進重點區域應用建設智慧城市試點,以推進重點領域應用帶動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進而實現發展藍圖。